資源簡介 第4節(jié)《蒸騰作用》教案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 1、知道描述植物的蒸騰現象,解釋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舉例說出氣孔數目和分布與植物蒸騰作用的關系; 3、說明蒸騰作用的概念和意義。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植物蒸騰失水的演示實驗,說出蒸騰作用的概念,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過對植物氣孔數目和分布的探究,理解植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三、情感目標 1、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2、增強生態(tài)意識,提高對綠化祖國、保護環(huán)境的認識。教學重難點 1、理解蒸騰作用的概念和意義; 2、氣孔數目和分布與植物蒸騰作用的關系。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前幾年我區(qū)大面積移栽的綠化植物為例,先復習提問:為什么花卉樹木移栽時要盡量帶些土?移栽后為什么要及時澆水?再導入提問:為什么最好在陰雨天或傍晚移栽?多媒體出示圖片:為什么大樹底下好乘涼?森林附近往往降雨較多?思考這樣做的目的。學生思考回答,復習吸收作用:植物移栽時要帶些土是為了避免損傷幼根和根毛,及時澆水是促進吸收作用。學生討論,帶著這些問題進入蒸騰作用的探討。邊復習導入,做到溫故而知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探究過程(一)蒸騰作用的概念(二)蒸騰作用的過程(三)蒸騰作用的意義利用多媒體演示實驗裝置A、B組,多媒體逐個展示問題:1、B塑料帶內壁的水珠是從哪里來的?2、水珠是從葉片的什么地方散發(fā)出來的?3、是以液態(tài)水的形式流出來的還是以氣態(tài)水蒸氣的形式散發(fā)出來的?[學以致用1]思考導入新課時的兩個問題,為什么最好在陰雨天或傍晚移栽花草樹木?移栽后,思考為什么要遮陽?為什么要修剪掉部分枝葉?置疑并過渡:植物蒸騰出的水分究竟是怎樣由根到葉并散失出來呢?教師板書水分從根到葉的過程的簡圖。強調根毛和氣孔的作用,多媒體展示葉片的表皮細胞和氣孔,重點解釋氣孔的作用,保衛(wèi)細胞調節(jié)氣孔的張開和閉合,從而調節(jié)蒸騰作用。置疑并過渡:植物把吸收來的水分又散失到體外,是不是在做無用功呢?[學以致用2]為什么說大樹底下好乘涼?置疑并過渡: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植物體內的水怎樣自下往上運輸呢?教師解釋蒸騰作用產生了蒸騰拉力,促進水也可以“往高處流”。[學以致用3]多媒體出示課后思考與練習2,探究植物的氣孔數目和分布組織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學生討論分析并逐個回答問題。多名學生作依次回答: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體外的過程。水分散失主要是通過葉片的氣孔來完成的。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用剛學的知識加以解釋:這些方法都是為了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植物體內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學生仔細觀察簡圖,回憶討論,用已學的知識解釋:水分通過根毛的吸收進入植物體內,氣孔是水分散失的門戶。歸納出蒸騰作用的過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莖、葉的導管→葉肉細胞→氣孔→大氣.學生結合生活現象思考:蒸騰作用對植物體有什么意義?如燒開水時冒出的水蒸氣。得出蒸騰作用需要吸熱,對植物體而言可以降低樹溫。用剛學的知識加以解釋: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增大周圍空氣濕度,降低了氣溫。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如水泵抽水及噴泉等,得出結論:蒸騰作用促進了根對水分的吸收:促進植物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學生在教師提示下,完成習題,了解陸生植物葉片上表皮氣孔數目一般比下表皮氣孔少,有利于減少水分的蒸騰。先只觀察A、B組實驗裝置,了解蒸騰現象,得出蒸騰作用的概念,并通過A、B對照實驗得出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與導入部分相呼應,并解決了導入時的疑惑。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逐漸了解蒸騰作用的過程。學生在教師的提醒下,結合熟知的生活現象,來探討理解蒸騰作用的意義。以習題代替課本上的探究實驗,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使學生有清晰認識。三、課堂小結第四節(jié)水分的散失--蒸騰作用一、蒸騰作用的概念: 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水蒸氣形式散失到體外的過程。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二、蒸騰作用的過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莖、葉的導管→葉肉細胞→氣孔→大氣三、蒸騰作用的意義:1、降低植物體的溫度,避免灼傷。 2、促進根吸收水分。 3、促進植物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