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種子萌發形成幼苗(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課程標準要求:1、重要概念:綠色開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種子萌發、生長、結果與死亡等階段。2、內容標準:胚的結構;開展“觀察種子的結構”活動。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種子的一般結構及這些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胚的結構和特點;了解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的概念及實例。2.通過解剖觀察種子的內部結構,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學會簡單的觀察方法,以培養觀察能力。3.通過兩類種子結構特點的比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法,形成善于通過分析,歸納而得出結論的習慣。4.通過學習種子的結構,初步樹立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辯證觀點。三、重點、難點重點:描述菜豆種子的結構。難點:觀察胚的結構。教學方法:本節課重點就是種子的結構,種皮(包括種孔、種臍)和胚乳可以一般講述,而胚的結構則須詳細說明,使學生能夠準確地找到和說出胚在種子中的位置以及胚自身的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同時了解這些結構在種子萌發后將形成幼苗的哪些部分。 由于種子內胚的體積很小,其各部分結構不易看清,尤其是單子葉植物種子內的胚,和胚乳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不易剝離。所以,讓學生了解胚的結構不能僅從教材中的插圖去了解,而要觀察實物,這也是讓學生認清胚結構的一個難點。此外,在解剖種子的過程中,借助視頻來讓學生明確實驗的正確步驟,這對于完成實驗,認清種子胚的結構具有很大的幫助,使學生在感官上對胚的結構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自己的實踐得出結論。故考慮本課采取同步教學法,讓學生手中有觀察的實物材料,并能夠親手對材料進行處理(如剝離、挑取、染色、使用放大鏡觀察等)。在老師的指導下,邊觀察邊討論,這樣所得到的印象才是深刻的。五、教學用具:投影儀及實驗材料用具。六、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導入朗誦唐詩“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齊背唐詩,欣賞唐詩,產生興趣。學生既熟悉唐詩的意境,又能很快了解種子的一生。明確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簡單明了。展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觀察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的結構;觀察種子形成幼苗的過程;探究種子中的營養成分;齊讀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應達到的教學目標。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觀察種子的結構播放視頻:解剖種子的結構觀看視頻,討論實驗步驟。明確實驗步驟,便于實驗順利省時進行。解剖種子結構巡視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動手解剖種子結構;觀察討論種子的結構特點。使學生從形態到結構對胚的結構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歸納菜豆種子與玉米種子的結構利用白板課件指導學生展示出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的結構。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單、雙子葉的概念。利用白板畫出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的結構。利用白板課件互動性,讓學生動手嘗試,既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歸納出胚的結構板書胚的結構: 胚根 胚軸胚 胚芽子葉開展小組競賽為單、雙子葉的結構與圖片進行配對、補充。通過競賽的形式,既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也加深了學生對單、雙子葉植物胚的結構的了解。歸納單、雙子葉的結構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利用白板課件展示出菜豆種子與玉米種子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的表格完成表格的各項,并且各小組之間討論歸納出單、雙子葉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并且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種子萌發時各部分形態結構的變化播放視頻種子萌發時各部分的發育情況。學生觀看視頻,總結出種子各部分的發育情況。種皮——脹破胚根——根胚芽——莖和葉胚軸——連接莖和葉的部分子葉——脫落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對于種子發育這一抽象過程形象化,易于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小結出示: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學生歸納總結。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歸納能力。鞏固練習利用白板課件展示本節課的練習題。完成練習題。通過練習題,鞏固本節課的重點知識。七、教學板書 種子萌發形成幼苗(第一課時)種子都有種皮和胚 果皮 種皮 胚芽 種皮 胚芽菜豆種子的結構 胚 胚軸 玉米種子的結構 胚 胚軸 胚根 子葉 胚乳 胚根 子葉 種子萌發時各部分形態變化種皮——脹破胚芽——莖和葉胚軸——連接莖和葉的部分胚根——根子葉——脫落八、教學反思: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學習的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多方位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運用視頻這種直觀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用實驗法來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運用討論法來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等,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并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整個課堂通過師生互動,達到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