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細胞分化形成組織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時授課教師袁菲晗課程標準要求重要概念·細胞能進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種類的細胞用于生物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多細胞生物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內容標準·概述生物體的各種組織是由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的。(理解水平)·識別人體的幾種基本組織。(了解水平)·識別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了解水平)教材分析本課選自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第2單元“生物體的結構”中的第4章第1節。本節內容是在學習過細胞分裂和生長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細胞經分化形成組織,人體的基本組織和植物的主要組織,同時又是學習第2節“生物體的器官、系統”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本單元中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要將本節內容放到“生物體的結構層次”這一整體框架中,逐漸建立由一個細胞到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的知識建構,從而對理解生物個體的生命活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情分析 剛進入中學學習的學生,對“組織”“細胞分化”的概念比較抽象,而“細胞分化”又是一個微觀的動態過程,學生缺乏感性認識,認識起來有一定困難。創設情境,搭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提供豐富的真實材料,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探索構建模型,仔細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找出共同點,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理解細胞分化和組織的概念,概述組織的形成過程。 2、識別人和動物的四種基本組織、植物體的四種主要組織。 3、了解各種組織的分布和功能。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觀察、比較不同的實驗材料,學會歸納出組織的概念。 3、通過構建模型,培養類比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觀察組織裝片的過程,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形成組織與實際生活有密切關系的認識。教學重點概述生物體的各種組織是由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的。2、識別人體的幾種基本組織和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教學難點理解細胞分化和組織的概念。設計思路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科學知識是通過個人的經驗與探索發現的,即認知個體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即是知識發生過程的探索者,是新的認知結構的建構者,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灌輸知識,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根據建構主要思想,本節課以模型構建為主線,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首先對原有知識經驗進行初加工;通過設計一系列的遞進問題及實驗材料的體驗,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對知識體系進行逐步完善;通過對模型的再次調整,形成新的知識體系。通過組織協作學習(開展討論與交流),提出適當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在討論中把問題一步步引向深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啟發、誘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自己去糾正和補充錯誤的或片面的認識。教學方法演示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觀察比較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導學案、材料:紙片(不同顏色、不同形狀)、膠棒、白紙教 學 過 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導入新課1、引入:我們已經知道許多生物都是由一個受精卵發育而來。那么受精卵是如何發育成多細胞生物體的?通過一段有趣的視頻了解一下。播放視頻:受精卵的發育過程2、回顧:細胞分裂的過程提問:正常的細胞會不會一直分裂下去? 還會發生什么變化嗎?3、講述要求:明確學習目標進入狀態,觀看視頻回顧思考看導學案,了解學習目標1.提供直接的感性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2.回憶已有知識,為新授內容奠定基礎。3.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學習有針對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一)細胞分化形成組織1、初步建構“受精卵發育成生物體的過程”模型組織活動:講述要求,提供材料展示結果:組織各小組將初步構建的模型上臺展示提問:受精卵在發育成多細胞生物體的過程中,只是數量的增加呢?還是在其他方面也發生了變化?演示資料:八個不同部位組織裝片的圖片提問:嘗試勾勒出一個細胞群中的一個細胞的輪廓提問:不同部位的細胞在形態、結構、功能方面一樣嗎?相同部位的細胞呢?歸納概念引導:組織和細胞分化的概念3、調整模型,概述組織的形成過程。組織活動:講述要求展示結果:組織各小組將再次構建的模型上臺展示小結:組織的形成過程明確任務,小組合作,初步構建模型各小組組長將本組構將的模型進行展示,其他同學觀察、對比思考觀察、比較實際操作:八位同學分別勾勒出一個細胞群中的一個細胞的輪廓思考、回答閱讀課本,結合所學總結概念小組合作,再次加工模型,各小組展示,概述組織的形成過程其他同學觀察、對比、傾聽、思考小結、理解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在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基礎上,加強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通過教師的引導,問題的設置,真實材料的支撐,運用觀察比較、合作探究的方法,完成初建模型---完善知識---再建模型---提升知識的過程,使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知識,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人和動物的基本組織、植物的主要組織1、組織自學(詳見導學案):人和動物的四種基本組織植物體的四種主要組織巡視、指導自學反饋:展示學生自學答案,解答疑難問題強調點撥:結締組織、分生組織2、合作探究(詳見導學案):組織活動,巡視、指導活動:識別各種組織出示圖片:八個不同部位組織裝片圖小結:人和動物的基本組織、植物的主要組織自主學習:觀察課本圖4-1和圖4-2,閱讀第57-59頁,完成導學案自學內容訂正自學內容,生生互助,答疑釋惑理解小組合作,交流談論,達成共識積極思考搶答小結、理解現代教學理念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學習必須依靠學生自己,本著“先學后教”的原則,在教師的指導下(提供觀察、比較、閱讀、推理等方法指導或拓展資料的素材,巡視、督促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突破重點知識,達到鞏固運用的目的。歸納總結,能力提升講述要求, 評價學生的結構框架圖根據結構框架圖,回顧總結梳理總結知識,完成結構框架圖(一位學生上臺總結)回顧、總結繪制結構框架圖是歸納知識的有效手段,由學生自己將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再概述總結,有助于形成整體的觀點。 板書設計 學生設計(教師評價) 教學反思 根據初中生物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本課中能概述生物體的各種組織是由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識別人體的幾種基本組織,識別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按照北師大版教材編排,本節內容安排了一課時完成教學內容。 本節課我的教學預設是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努力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有趣的視頻)和搭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回顧細胞分裂),培養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精神和能力(自主學習動植物各種組織,完成結構框架圖),支持、鼓勵學生在與他人(學習伙伴)的對話、合作、互動活動(完成“受精卵發育成多細胞生物體的過程”模型構建和探究識別各種組織)中,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即通過教師的有效啟發、指導下,逐步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對學生進行“先學后教”的學習方法指導和“先整體后局部”的思維方式的訓練。 經過課堂實踐,基本完成了預設的學習目標,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通過模型建構,觀察比較真實材料,建立起組織、細胞分化的概念,知識體系的完成使之能夠概述組織的形成過程;類比學習人和動物的基本組織及植物的主要組織,合作探究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夠識別動植物的各種組織,通過學生自主完成結構框架圖,師生共同總結,認識到細胞到組織的發育過程,為后續形成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打下基礎,達成了教學目標。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如學生分組活動不夠充分,應進一步完善小組建設,形成“學生自己--同學互助--集體討論--教師講解”的模式;課堂節奏的把控應更加緊湊、明快,在今后的教學中都會予以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