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 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1. 國際工人運動、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巴黎公社 (1)英國的憲章運動(時間:1836-1848年) 綱領:《人民憲章》 目的、政治要求:要求取得普選權,以便有機會參與國家的管理。 性質:是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2)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標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 ①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 ②內容:分析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要被社會主義代替的客觀規律,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獲得自己的解放而斗爭。 ③意義、影響:《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3)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國際歌》 作詞:歐仁·鮑狄埃; 意義: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公社戰士在強大敵人面前表現出的大無畏精神永遠激勵著后人。2. 俄國十月革命 1917年 十月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①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③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 (1)1919年五四運動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起點 五四青年節 (2)黨的一大:(1921年上海) 中國共產黨誕生 黨綱內容:①確定黨名,②奮斗目標: ③中心工作:開始領導工人運動④書記:陳獨秀。 意義:①中國共產黨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②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3)南昌起義 八一“建軍節” 意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軍隊進行武裝斗爭的開始,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 (4)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 (5)1935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6)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為了逼蔣抗日。 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的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7)百團大戰: 1940年 彭德懷指揮 目標:破壞敵人交通線和根據點。意義:這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最大規模的?戰役。 (8)解放戰爭: ①戰略反攻: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劉伯承、鄧小平)意義:揭開了解放戰爭中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②戰略決戰:三大戰役:遼沈、淮海、平津。(9)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6年三大改造(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 進入社會主義。專題 近代中國的侵略與反抗鴉片戰爭 近代史的開端 千古未有之變局 《南京條約》 1.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6月~1842年8月) 結果:簽訂了《南京條約》 性質: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內容:⑴賠款2100萬銀元;⑵割讓香港島;⑶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⑷中英協定關稅。 影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近代史的開端。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860年)和俄國侵占北方大片領土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二、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1895年) 《馬關條約》。 簽訂了《馬關條約》。 1.內容:⑴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⑵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⑶增開通商口岸;⑷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資設廠。 2.影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三、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年~1901年) 《辛丑條約》 1、簽訂《辛丑條約》 ①時間:1901年,清政府被迫與11個國家簽訂。 ②內容:⑴清政府賠款4.5億兩白銀,⑵嚴禁中國具有反帝性質的組織(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的侵華工具);⑶拆毀大沽及北京通海沿線炮臺,允許各國駐兵保護;⑷劃定東交民巷為使館區,允許各國派兵常駐。 ③影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的侵華工具。日本侵華戰爭:1、九一八事變: ①經過: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毀了南滿鐵路柳條湖路軌。 ②影響:在蔣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下,東北三省淪亡。2、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7日 日本全面侵華 全國的抗日戰爭爆發。 3、1937年12月日軍攻陷首都南京,進行了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30萬人以上。 4、1938年國民黨李宗仁指揮徐州會戰。 在臺兒莊與日軍展開激戰,大敗日軍。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重大勝利。 5、1940年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發動“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最大規模的戰役,提高中共和八路軍的威望,堅定抗戰勝利的信心。 6、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署投降書。八年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抗日戰爭勝利的重大意義:(1)一百多年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2)洗雪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3)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