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八年級上冊第18章第1節內容,本節內容包括3個方面:1、微生物的特點以及分布;2、細菌、真菌和病毒是微生物的主要類群;3、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闡述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種類繁多、分布廣泛、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低等生物,由于微生物的代謝類型多,代謝強度高和繁殖速度極快,使其成為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分。在本節內容中,細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態結構知識與七年級學習的細胞的形態結構知識密切相關,而其生活方式又與后面生態系統的成分知識相關聯,因此,本節內容在教材中是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簡述什么是微生物?(2)描述細菌和酵母菌的結構特點和生殖方式。能力目標:通過分類,閱讀等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教學重點、難點:描述細菌、酵母菌的形態、結構特點及生殖方式?二、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對微生物只是有一個模糊的概念,真正準確認識的學生并不多。而本節知識涉及的幾乎都是微觀生物,對于學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通過直觀的圖片演示,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知識的基礎上,可以糾正、加強他們的認識。教學準備:制作相關多媒體課件;彩色掛圖。四、教法本節課結合多媒體直觀教學(特別是圖片),通過問題銜接知識點,由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組合作交流,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五、教學過程:?1.情境導入,激發動機:聯系生活實際,展示部分生活中比較常見、常接觸的微生物現象。以提出問題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經歷,激發學習的興趣,引入教學主題。2.啟發引導,直擊主題(預計耗時10分鐘)(1)在教師的啟發下,通過學生閱讀教材,引導學生歸納出“什么是微生物”,即生物圈中,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低等生物。提示學生三個關于微生物的要點,突出重點。同時用多媒體展示我們身邊的微生物,讓學生理解微生物的特點。通過比較不同的圖片,提出微生物的分類。按細胞結構特點,分別展示單細胞微生物、多細胞微生物、無細胞結構微生物。通過圖片對比,把微生物按照形態結構分類:細菌、真菌和病毒。通過一首《細菌的自白》的小詩切入主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完成教學目標。在小組同學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細菌的形態、結構和生殖方式的學習。通過提問:“在做面食的時候,加入酵母菌后,蒸出的面包為什么有許多孔洞呢?”向大家展示酵母菌發酵的小實驗,從而進一步說明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的腐生性微生物。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理解酵母菌的形態結構,通過播放酵母菌生殖的視頻,了解酵母菌在環境適宜的情況下,進行出芽生殖,而在環境惡劣的情況下,進行孢子生殖。3、鞏固知識,實際應用(預計耗時3分鐘)?總結本堂課教學重點,通過表格進行比較細菌和酵母菌結構上、生殖方式上和營養方式上的異同點。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測試,加以鞏固。感想和收獲,并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