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章 動物的運動 第1節 動物運動的方式》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豐富多彩的自然界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大課堂,在自然界中動物運動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留心觀察是學生積累知識和學習經驗的重要途徑。動物的運動是自然界是最常見的現象。通過方方面面的渠道都能獲得對動物運動最基本的認識。 本節課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美麗的畫面讓學生去感悟、去發現,然后通過觀察、合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認識動物運動方式的多樣性,理解動物運動的意義,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動物運動的主要方式。 2.舉例說明動物運動方式與其生活環境的適應。 能力目標: 1.學會利用各種渠道收集資料的方法。觀察動物的不同運動方式,提高觀察生物運動現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觀察和小組活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2.培養學生熱愛生命、關注自然、保護環境、團結協作的情感。〖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列舉不同環境中動物的運動方式。2.舉例說明運動方式與其生活環境的適應。 教學難點:1.如何理解運動方式與環境相一致。2.如何理解運動的意義。〖教學準備〗老師準備: 準備收集動物運動的視頻資料;給學生布置課前預習內容:收集有關水螅、蝸牛、蝙蝠魚、鯽魚、小飛鼠、兔、麋鹿、大象等動物以及它們的運動方式的相關資料;Ppt課件的制作等。學生準備: 留心觀察周圍動物的運動方式,并收集老師布置的資料;預習課文內容觀察課本圖片。〖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流程】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情景創設 )1、動物為什么叫動物?它區別于植物的特征是什么?2.動物的生活環境多種多樣,它們的運動方式是否相同?(引入課題) 15.1動物運動的方式動物能運動,絕大多數動物能通過迅速改變自身的位置,這一特征有別于植物。開門見山,導入新課,同時也為講解動物通過運動主動地適應環境埋下伏筆。 講授新課:(一)活動:展示動物運動方式的資料 播放一段多媒體片斷,畫面中出現:飛跑的麋鹿、飛翔的大雁、橫行的螃蟹、慢悠悠運動的水螅、悠然的水母、游戈的魚群,行走的北極熊、跳躍的白兔。 從剛才的片斷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動物生活環境的多樣性決定了其運動方式的多樣性。把大家收集的有關資料進行整理并按其棲息環境的特征進行分類。指導學生將收集到的各種動物的運動方式按其棲息環境的特征進行分類。請舉例說出哪些動物的活動范圍比較廣泛?小組討論:1、請回憶說出生物圈的概念,并結合動物的運動方式討論生物圈的范圍為什么局限在海平面以上10000米,海平面以下11000米?2、動物的運動方式與它們的生活環境(如水、陸地、空中)有什么關系?請概括說出動物根據生物圈的范圍劃分可分為那三大類?它們各有那些運動方式?通過觀看影像資料分析得出結論:不同的動物在不同的環境中運動方式不同,同種動物在不同的環境中它們的運動方式也不相同。 運動方式有:游泳、飛行、跳躍、行走、奔跑、爬行等。 學生通過投影展示課前收集和整理有關動物運動方式的資料,師生共同完成課本上的問題。進行小組活動填寫表格,然后分組、討論、匯報,得出結論。多數學生認為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海平面以上10000米,是空中飛行動物飛行的極限高度(兀鷲、天鵝、斑頭雁)。海平面以下11000米,是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這里也有生物存在。生活環境和運動方式相適應。水中生活的動物以游泳為主,還能漂浮和倒退運動;陸地上動物以行走、爬行、奔跑、跳躍為主,動物在空中以飛行運動為主,還可以滑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美麗的畫面,讓學生去感悟、去思考、去發現。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動物的運動方式,不必評價正確與否。課前已布置學生收集和整理有關動物運動方式的資料。教學時,先以學生獲得的資料為基礎,依據教材上的問題展開討論。每個學生都談論起自己所觀察到的動物的運動方式的有趣及特點。還有的同學講起了自己的直接生活經驗,使得課堂氣氛活躍。學生都積極參與,獲得自身的充分發展,以及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共同進步。 歸納總結后承接下題。(二)游泳是適應水環境的運動方式觀看視頻后小組討論:3、請歸納水生動物的主要運動方式及其特點。 注意觀看時積極思維,收集信息,及時記錄。 近十種動物,它們的狀態都不一樣,有天上飛的,水里游的和地上走的、跑的、跳的……運動方式與環境有關。游泳是水生動物運動的主要方式,包括用鰭、附肢或蹼等結構進行運動(游泳),游泳的方式是多樣化的,粗略可分為擺動法、劃動法、水翼法、噴射法。通過播放影像資料:水中動物的運動方式、陸地動物的運動方式、空中飛行動物的運動方式,并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它們的運動方式是怎樣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三)爬行、行走、跳躍等是適應陸地環境的運動方式4、請歸納陸生動物的運動方式及其特點。爬行和行走的區別是:爬行時整個身體貼近地面,依靠肌肉收縮或附肢的運動前進。行走則是身體不貼近地面,通過雙腳或四肢交替前伸和后蹬支撐身體向前運動。行走和奔跑及跳躍的區別是看支持身體的部分(雙腳或四肢)有沒有同時騰空,始終有一個腳(或附肢)沒有離開地面的即為行走。雙腳(或四肢)同時離開地面(那怕就一瞬間)即為奔跑或跳躍。奔跑和跳躍的聯系如上,區別在于奔跑側重于強調速度,跳躍側重于強調高度或距離(跳高或跳遠)。這個環節鍛鍛煉學生的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飛行是適應更廣闊空間生活的運動方式5、請歸納飛行生活動物的主要運動方式及其特點。小結:重看各類動物運動方式及其特點的視頻。鼓翼飛行是飛行動物依靠雙翼(或翅)快速、有力上下扇動空氣而獲得上升和前進動力的一種基本(主要)方式。滑翔則是借助大氣流動順勢前進的一種省力的運動方式。學生回憶討論的話題,再次印證各種運動方式的特點。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動物運動方式的多樣性。加深學生印象。 (五)動物通過運動主動地適應環境小組討論后回答下列問題:6、動物的運動方式與棲息環境有什么相適應的特點?其形態特點與其棲息環境又存在什么因果關系?請分別舉例說明。 7、請舉例說明動物運動有什么意義。 8、請舉例說明動物的運動在仿生學上的應用。說出動物與人造的運動機器(如飛機、汽車、輪船)的運動有什么異同?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動物,其運動方式表現出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現象。如鳥類在空中生活為主,因此運動方式為鼓翼飛行和滑翔。而鳥類的形態結構又與它在空中生活是相適應的。如鳥類的前肢特化為翼。魚類生活在水中,水有較大的浮力。故魚類不用腳走路,因此用鰭游泳。動物通過運動能迅速改變自身的位置,因此可以擴大生存空間,增加了利用資源的機會,對其生存和繁衍后代有著重要意義。 蛙人潛水——游泳、火箭升空——倒退運動、船槳(櫓)——魚胸鰭(尾鰭)、滑翔機——滑翔、極地越行汽車——企鵝滑雪、智能行走器、智能機器魚、智能潛行器、智能爬行器、智能飛行器等。現代的各種交通工具,均需要在一定的工作條件下才能工作,若在崇山峻嶺或沼澤中則無法工作。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在長期的生存斗爭中,其運動器官和體形都進化得適應某種惡劣環境,并有著驚人的運動速度。動物運動需要氧化分解有機物,利用有機物中貯存的能量;人造機器的運動也需要能量,這些能量來源于燃料。可以主動改變自己身體的位置,有利于尋找和攝取食物,有利于遷移到適宜自身生活的環境中,有利于有效躲避天敵的危害。引導學生了解動物通過運動主動地適應環境,那些不能適應環境的會被環境淘汰。我們在觀察動物運動的情況時,不能過分地強求你所要觀察的動物去適應你為它創造的環境,應該讓它們在大自然中自由生活。三、課后總結老師請學生談談本節課收獲。學生談收獲,歸納本節課的知識點。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四、練習老師展示相關題目。 學生思考完成相關作業。講練結合,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解題能力。【布置作業】學生完成《學考精練》相關內容。【課后反思】為了本節課能順利、流暢的完成任務,課前我進行了充分備課。為了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現對本節的教學過程反思如下:好的方面包括:一、體現“以問題為中心”的課程理念。沒有問題的課堂如一潭死水,缺少生機和活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嚴格落實“以問題為中心”的理念。整個教學過程以問題為線索,環環相扣,層層深入,逐步拓展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潛力。只有問題才能把學生真正的帶入課堂,領進知識的海洋。二、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為了學生更形象、更直觀地理解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視頻、實物投影等多種現代信息技術。學生通過直觀教學對動物運動的方式的理解更透徹。再結合自身行走、奔跑、跳躍的動作,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更生動。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我的教學過程更加簡潔、明了。三、教學方式多樣化。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活動也是主體。尤其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得以充分體現。如本節課的探究活動中,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學生圍繞我預設問題展開分析,在探究過程中,我進行巡視,了解個小組討論情況,對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加以適當的點撥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然后以代表發言的形式把各小組的探究結果在全班進行交流。整個過程是合作學習與教師點撥相結合。人無完人,課無完課。我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合作學習。我在教學過程中,雖然采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解決問題,但學生合作活動表現不夠積極踴躍,給人的感覺好似在走秀。這樣就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也就影響到課堂氣氛。問題順序。課堂中,教學程序較流暢,但在每個程序實施中提出的問題順序有些不妥,有的問題還被遺漏了。如活動一展示動物運動方式的資料的四個討論問題,本應穿插在講解知識過程中,而我是講完之后一一讓學生思考解答。這樣在學生的理解方面就沒做到層層深入。 學生情緒。學生的情緒沒有完全被調動起來,個別學生缺少積極主動地參與意識。學生的興趣沒激發出來,學生的思維就得不到擴展,對問題的探究就缺少深度,致使學生的討論活動不熱烈。針對以上的不足之處,我在今后教學中,應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加強對業務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備課時,我不僅要認真備教材,而且要重點備學生。尤其是在學生的學習方式方面,要針對設計的問題,多角度考慮何種方式最恰當。課堂中會出現什么現象,課前都要做出預測并找出解決辦法,以免課堂上出現漏洞。同時要把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相結合,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便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