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生物上冊北師大版形形色色的生物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描述生物多樣性,認識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生態多樣性內在聯系2、 能力目標:學會找資料、書寫、口頭表達3、 情感目標:小組成員合作交流、 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 二、重難點重點:描述生物多樣性難點:遺傳多樣性三、教學步驟師導入: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顆藍色的星球,那里就是我們美麗的家園地球,地球上的生物種類繁多,有天上的飛鳥,水中的魚兒,地上的猛獸,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那么它們又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當中呢,與我們人類又有什么關系,今天下面就讓我們共同來欣賞這美麗的地球,探索生命的奧秘!學生觀看課件并討論。師: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什么呢? (討論發言) 生:有草原、河流、森林、蔚藍的天空,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美麗的動物和植物師:大家觀察得非常仔細。我想請大家討論一下,是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有生命存在呢? 生:(討論后發言)不是,地球上有的地方就沒有生物。比如:在大氣層的最頂部、火山熔巖里、在地球的最里面...... 師:(教師拿出地球儀,一邊指點一邊講解)講得非常好。可見,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空間是有一定范圍的。現在,我們就給地球上生物能夠生存的空間起個名字,你們認為應該起什么名字好呢? 學生討論后,有的同學說出了"生物圈"這個名字。(一)、生物圈的知識 師:大家覺得"生物圈"這個名字怎么樣? 生:(討論)我們覺得"生物圈"這個名字很恰當。師:同學們的回答非常準確。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空間,其實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層,科學家把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那么,你們知道生物圈的范圍到底有多大嗎? (閱讀課文并討論) 生:以海平面為標準劃分,生物圈向上可到達天空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海平面下約10千米的深處,生物圈的整個厚度約為20千米。師:回答非常正確。那么,在這個20千米的厚度當中,不同的生物生存的位置不一樣。毛主席有一首詞中說"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很明顯,不同的動物生活在生物圈不同的層次中,我們的生物圈到底可以劃分為幾個圈層呢?(提示:大家可以根據生物生活環境的不同來劃分) (學生討論) 師:哪位同學來說一下? 生:我們認為有的生物生活在天空中,有的生活在海洋中,有的生活在陸地上,所以生物圈應該劃分為三個圈層。師:具體地說一下這三個圈層的范圍。生: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巖石圈的表面。師:非常好,地球上我們賴以生存的生物圈就包括這三個圈層。(二)、物種多樣性 師: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地球上的生物種類繁多,從幼嫩的小草到參天的大樹,從水中的游魚到天上的飛鳥,從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生物到海洋中龐大的藍鯨,從栽培的瓜、果、蔬菜到馴養的雞、鴨、貓等動物,以及我們人類自身,都是生物。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動物、細菌、真菌、病毒等。師:原來大家知道這么多的生物,看來大家平時都非常善于觀察,非常熱愛大自然。下面我想請同學們對本組代表的生物圈層內生活的生物做一個表述。生:大氣圈位于生物圈的最頂部,生活的生物有鳥類、會飛的昆蟲,還有漂浮在空氣中的細菌等。師:原來大氣圈中有這么多的生物啊!生:水圈約占地球表面的70%,主要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在水圈中生活著魚類、微小的浮游生物、水生植物等。師:水圈也是"藏龍臥虎",生活著那么多的生物,那是不是水圈的所有地方都有這么多的生物呢? 生:(討論)不是。師:在水圈的哪個部分生活的生物多呢? 生:(討論)應該是在水圈的表面。師:大家說得都很好。水圈中的生物大都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內的水層中。我們把海洋稱為"生命的搖籃",就是因為最早的生命出現在海洋中。下面我們說說巖石圈的情況。生:巖石圈是人類和其他動植物賴以生存的主要場所。在這個圈層中,有我們熟悉的各種陸生動物和植物,還有大量的細菌和真菌。我們人類也生活在這個圈層。師:剛才,三組同學分別對生活在生物圈不同圈層中的生物進行了概括,講得非常好,可見我們同學的知識都很豐富。既然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請大家從教材中提供的科學資料里找一下,生物圈中有多少種生物呢? 地球上曾經生活過多少種生物呢?學生閱讀課文(有的邊看邊畫),討論。生:有記載的或命名的共有200多萬種。師:這么多!生:但是我看報紙介紹,每年有上萬種生物滅絕。師:是什么原因,你能給大家分析一下嗎?生:大多數是因為人類破壞了它們的生存環境而滅絕的,還有許多瀕臨滅絕的生物。師:算上已經滅絕的生物,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多少種生物呢?生:地球上曾經出現過10億種左右。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有人說"人類是地球上其他生物的主宰",我想請大家發表自己的見解。生:不對,我們人類和其他所有生物一樣,都是生物圈的一員,地位是平等的。生:老師,我有不同意見。師:請談一下你的觀點。生: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砍伐樹木、捕殺動物,人類甚至可以滅絕任何一種生物,難道我們還不是主宰嗎?師:大家對這個觀點怎樣看呢?請大家分組討論一下。(討論后發言)生:只能說明人類以前只顧自己發展,破壞了許多生物的生存環境,導致了許多生物的滅絕。我還看過關于恐鳥和旅鴿的故事,它們都是因為人類的捕殺而滅絕的。生:我認為表面上人類好像可以為所欲為,甚至滅絕一種生物,但許多個體微小的生物如細菌、病毒,我們就沒辦法戰勝它們,比如"非典"病毒。生:還有,由于許多鳥死亡了,很多地方都暴發了蟲害,農民就給莊稼噴灑大量的農藥,而好多農藥對人都有害。師:也就是說,最后受害的是我們自己。師:剛才同學們的討論和發言讓我們很受啟發,我們人類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一定不要危害到其他生物的生存,我們和其他生物都是平等的。同學們在生活中更應該愛護其他生物,別忘了他們和我們一樣也是地球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員。師:生物圈中的物種具有多樣性,有的我們非常熟悉,有的我們也早有耳聞,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大屏幕,再來欣賞一下和我們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的美麗的生物。(播放課件,展示多種生物的美麗圖片)(學生仔細觀看,不時發出驚訝的聲音,遇到自己熟悉的生物還禁不住小聲說幾句。)(三)、遺傳多樣性師:地球上生活著這么多的生物,大家也看到了,同樣是菊花,花的顏色、形狀都各不相同;而我們大家熟悉的動物――狗,也是種類繁多,這些都說明了地球上的物種具有多樣性,下面我想請大家分析一下物種多樣性的原因。(學生閱讀課文并討論)生:我們在電視上了解到,生物體內有一種叫做基因的物質,不同物種的生物體內的遺傳基因有差別,而生物體內的基因又有很多,基因不同生物就不同。所以,我們組認為,物種多樣性的原因就是因為遺傳基因的多種多樣決定的。師:這位同學說得很好。生物表現出來的外在差異,可以用基因的差別來解釋。兩種生物體內的眾多基因中只要有少量的差異,那這兩種生物的外在表現就有很大差別,所以我們說物種多樣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遺傳的多樣性。例如,菊花原來只產于我國,現在世界各地都在種植,種類有2萬多種。正是因為遺傳物質的多種多樣,才使得生物的多樣性更加豐富。至于遺傳物質為什么有這么大的魔力,我們將在以后的課中繼續探討。(四)、生態系統多樣性師:通過我們前面的探討,我們知道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科學家們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環境統稱為生態系統,所以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下面我想請同學們說一下你對生態系統有哪些了解,不清楚的同學可以先看一下書。(閱讀后發言) 生:生態系統有大有小,最大的是生物圈,比生物圈小的是陸地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生:還可以繼續劃分為次級生態系統,小到一片森林、一個花園、一塊農田,都可以稱為一個生態系統。師:經過同學們的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我們的地球生機盎然的根本,很難想像地球上只有人類會是什么樣子。所以,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保護身邊的每一棵小草、每一個小動物,為生物多樣性盡我們的一份力。請同學們觀察、討論,并說一說從中你看到了多少種生物?你是如何區別生物與非生物的?(回答:能運動的都是生物”對震動有反應的都是生物”。)3. 展示機器狗和蘑菇圖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哪一個是生物?”(“當然蘑菇是生物,”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設疑:“按照同學們的觀點,能運動的是生物,那么機器狗應該是生物而蘑菇應該是非生物。”4.師:“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體,他們都是活的。怎么判斷一個物體是否有生命呢?大家都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生物,那么我們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特征?(不說外貌特征)請小組討論”(同學討論后回答:“人可以從小長大”“人有壽命,可以生老病死”“可以呼吸”“可以睡覺“可以生兒育女”“需要營養”“可以吃飯、喝水”“可以排出廢物”“可以運動”等。)師:“人怎樣呼吸,怎樣獲得營養?其他生物能呼吸嗎?它們怎么生活?”(回答:其他動物和人一樣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不呼吸。”植物也跟動物一樣呼吸,“動物是靠吃其他的生物生活的,而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食物’養活自己。”)問:“生物在生活過程中,在獲取營養的同時,還要產生許多廢物,并通過各種途徑排出體外。你們知道動物和植物是怎樣排出廢物的嗎?”在師生共同交流互動中討論歸納出動物通過呼吸、排汗、排尿等方式排出廢物;植物通過落葉、呼吸等方式帶走廢物。講述:“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生物體要從外界吸取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把它變成自身的一部分;同時將身體的一部分物質分解,將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新舊物質的更新,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新陳代謝。只有在新陳代謝的基礎上,生物才能表現其他的特征。”師:“生物還有哪些特征呢”,5. 利用多媒體演示:草履蟲應激性實驗;水螅受刺激縮成一團的實驗等讓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現象?想一想這說明生物有什么特征?”(生:“我看到一側培養液旁邊放鹽粒后,草履蟲都游到了另一側培養液中。”“我看到用針輕輕碰水螅,它就會縮成一團。”)師: “為什么會有這些現象呢?”生:“我認為鹽對草履蟲有刺激,對它生活不利,所以它逃走了。” “針對水螅有刺激,所以它會縮成一團。”師: “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類似的現象?” (“我用小木棍碰過蚯蚓,它的身體馬上收縮。” “我知道含羞草的葉受到觸動會自然下垂。” “向日葵的花盤隨著太陽轉。”)師: “通過以上的實例,你們認為這些現象有什么共同特點?”生:“它們對外界刺激都有反應。”講述:“同學們歸納得太好了,我們把生物遇到外界刺激作出有規律的反應,叫做應激性。生物有應激性,大多數情況下動物的應激性比植物的應激性明顯,植物的應激性通常表現在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方面。6. 多媒體展示:片段內容:1.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一粒種子萌發、生長、開花結果、繁殖的過程)。2.一些生物的繁殖方式(細菌、真菌、植物的營養繁殖,一些動物的繁殖方式)。問; “同學們通過觀察,你們看到哪些現象?”(“回答:一粒小小的種子能萌發成幼苗并能由小長大”“一個細菌能形成兩個細菌”“我看到蛇和龜靠下蛋來繁殖后代”等。)師生互動總結出生物的一些特征:新陳代謝、應激性、生長、繁殖。講述:“下面我們打開書看看科學家的觀點。”看到自己的觀點跟科學家的基本一致,學生們非常興奮!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歸納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它是我們辨別生物與非生物的依據,五. 小結:通過兩節課的學習與交流我們認識了形形色色的生物,下面請同學們談一談自己的收獲。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說:“我學到了如何與人合作學習”“我知道了怎樣調查”“我感覺到正是有了生命世界才變得精彩”“我知道什么是生物與非生物”“我們以后要好好保護生物”等。六.隨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