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細胞體積為什么這么小廣東梅縣外國語學校 張裕敏一、教學分析本節課位于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三節“細胞通過分裂而增值”的第1課時。在學生通過第一、二節的學習后,基本已經掌握了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理解“細胞增殖的重要性”的基礎上加深對細胞增值方式的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了兩個活動。這兩個活動的操作雖然簡單,但需要學生用聯想的方法將模擬實驗的方法遷移到真實的細胞,通過數據分析來理解細胞體積與其物質代謝的關系,而這正是初一學生能力不足之處,需要教師多用問題引導,幫助學生解決。二、教學目標1. 學習通過模型實驗方法進行生物學的研究。2. 培養生物學習興趣,加強生物與生活聯系。三、重點和難點理解細胞大小和物質擴散的關系。教學設計4.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師:一天,大象和老鼠在動物園爭論。大象說:“小樣,我可以輕易把你舉高高!”老鼠說:“哼!別看我體重輕,我的細胞和你的細胞可是一樣大!老鼠說的有道理嗎?”若有道理,為什么大象這么大,老鼠這么小? 生:老鼠說的有道理。大象大是因為身體里的細胞數目多。師:那為何不能大象體型大,身體里的細胞就大于老鼠的細胞呢?到底什么原因限制了細胞長大?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下“細胞體積為什么這么???”(板書課題:細胞體積為什么這么?。?br/>4.2合作探究4.2.1 研究細胞體積與表面積的關系師:我們之前看細胞是借助顯微鏡,說明細胞較小,不方便直接去測量研究,那能否用課件展示的這四個立方體代替細胞來研究呢?學生討論。生:可以采用這四個立方體來替代細胞。因為細胞是立體結構,并且這個問題只研究細胞的大小,和細胞的形狀,結構并無直接關系。這四個立方體也具備大小這一特征。師:這種不利用生物本身而采用模型替代研究的方法叫做模型實驗法。請同學們完成書本50頁的表格。邊長/cm表面積/cm2體積/cm3表面積/體積1234師:請一些同學來分享答案。從這個表格中,同學們發現當:立方體的體積增大時,表面積與體積之比的變化有什么規律?生:立方體的體積不斷增大時,表面積與體積之比就不斷減小。師:當體積相同時,細胞表面積與物質交換有什么關系?(借用講臺上的粉筆盒當教具)一個粉筆盒有6個面,兩個獨立的粉筆盒共有12個面,當將兩個粉筆盒合在一起時,此時只有10個面,請問為了方便外界物質進入粉筆盒里,此時兩個粉筆盒應獨立還是合在一起?聯想到細胞,當體積相同時,細胞表面積與物質交換有什么關系?生:兩個粉筆盒分別分開時有12個面,合在一起時有10個面,所以兩個粉筆盒獨立,更有助于外界物質進入里面。對于細胞來說,體積相同時,表面積越大,越有助于和外界進行物質交換。師:體積相同時,表面積越大越有助于細胞和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當細胞體積不同時,細胞大小會不會影響細胞與外界的物質交換?讓我們通過下一個實驗來“研究細胞大小和物質擴散的關系”4.2.2研究細胞大小和物質擴散的關系生:閱讀書本50和51頁內容,找到本實驗的原理。師:本實驗的原理是氫氧化鈉和酚酞—酒精溶液相遇,呈紅色 。 酚酞—酒精溶液是常用的酸堿指示劑,遇酸為無色,遇堿為紅色。具體實驗的操作,請同學們觀看視頻。生:觀看實驗視頻。師:經過測量,邊長為1厘米的立方體,氫氧化鈉擴散深度為4.5毫米,邊長為2和3厘米的立方體,氫氧化鈉擴散深度也是4.5毫米。請將數據補充到書本51頁的表格,并計算“未著色厚度”生:完成書本表格。邊長/cm瓊脂塊體積/cm3著色厚度mm未著色厚度mm123師:請問氫氧化鈉在不同大的瓊脂塊中擴散的速率是否相同?生:由于擴散深度都是4.5毫米,氫氧化鈉在不同大的瓊脂塊中擴散速率相同。師:氫氧化鈉溶液到達瓊脂塊中心的時間是否相同?生:時間不同,體積小的用時較短。 師:細胞大小與細胞的物質擴散有什么關系?帶領學生回顧兩個表格。生:細胞越大,其相對表面積越小,物質擴散到細胞中央所需的時間越長,越不利于物質交換。師:從這兩個模型實驗,我們知道細胞體積要小,才能保證從外界獲取足夠的物質供細胞利用,所以“細胞體積比較小”。4.2.3 課外延伸師:假如你想在家模擬“探究細胞大小和物質運輸關系 ”,能否用生活中的材料來代替瓊脂塊,氫氧化鈉溶液?生:小組交流討論,確定可行方案。師:隨機邀請學生分享實驗材料和方案,并組織其他同學商討該方案的可行性。鼓勵學生課后動手操作該實驗。五、教學反思教學設計緊扣“理性思維和問題解決”這一核心素養,通過兩個探究活動并設置問題來引導學生理解“細胞體積為什么這么小”內容量適中,課堂活動安排合理。本節課主要有以下幾處亮點:1. 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適當新增內容。為方便初一學生理解“細胞大小會不會影響細胞與外界的物質交換”這一問題,先引導學生思考“體積相同時,細胞表面積與物質交換的關系”,并借助常見物體“粉筆盒”當教具,形象地向學生解釋“體積相同時,表面積越大,越有助于和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然后才給出書本的討論題2來思考體積不同時,細胞大小會不會影響細胞與外界的物質交換。增添多一個問題,更有助于學生理解書本的編排意圖,符合學生的思維方式。2. 利用圖片展示“研究細胞大小和物質運輸關系”的實驗原理,讓難懂的文字變得形象生動;利用視頻展示該實驗的操作步驟和實驗結果,彌補了傳統課堂不方便演示實驗的缺陷,加深了學生對該實驗的理解。3. 課堂設置了“課外延伸”的小組交流活動,讓學生利用生活常見物品來替代書本的實驗材料,加深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學以致用,拓展了思維,加深書本和生活的聯系。本節課仍有以下幾點不足處:本節課重點是通過兩個實驗來解答“細胞體積為什么這么小?”在教學過程中,都是通過表格的形式展示結果,學生通過已有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缺乏實際的動手操作過程。受條件限制,課外延伸時只是組織學生討論方案,如果可以現場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效果會更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