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性狀遺傳的物質基礎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分析圖片,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從而了解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通過推理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性狀的遺傳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結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講解,引導學生樹立起愛國主義情操;明白各學科之間的關聯性;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 2、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課時安排:1課時板書設計:性狀遺傳的物質基礎一、基因 二、傳遞 基因 父親(23對)×母親(23對) ↓ ↓ 堿基對 精子(?) 卵細胞(?) A—T ↓ ↓ C—G 孩子(?)染色質 染色體 蛋白質 DNA 雙螺旋結構教學過程設計:教學過程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與意圖板書:第二節性狀遺傳的物質基礎一、基因板畫:板畫:板畫:板畫:基因的傳遞板畫:回答: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回答:細胞,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分析并回答:染色質和染色體是一種東西,是在不同的時候的不同形態而已。觀察板畫并回答:由DNA和蛋白質構成。蛋白質,因為它是人體的基本物質。藍圖是DNA。回答:初一語文書上有思考并回答:A,G,C思考并回答:就是可以決定某一性狀的DNA片段。觀看板畫,討論、分析、推理三者的關系并回答:基因是DNA片段,DNA構成染色體。思考并回答:答案各異回答:23對,答案各異,受精卵認真觀察、思考,討論,不足之處互相補充學生討論完成習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板書)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課題,什么是親子代?上節課我們是不是已經了解過了?誰來說說。接下來我們一起先來了解什么是基因?(板書)首先,我想問一下同學們,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是什么?它的基本結構包括那些?(在黑板上畫出細胞的結構圖)有位科學家在研究細胞的過程中,不小心把一瓶堿性染料打倒了,染料潑到了他研究的細胞上,結果就發現細胞核上有許多絲狀的物質被染上了顏色,他就把這些物質叫做染色質。在接下來的研究中他注意到,這些物質在分裂前會變成一條條棒狀的結構,他把這種棒狀結構叫做染色體。誰來說說染色質和染色體兩者之間的關系?科學家們發現每種生物的染色體數目必須保持恒定,例如人的染色體數是23對,多一對就是猩猩,少一對就是家兔。隨著物理學科的進步。電子顯微鏡出現后,染色體被進一步放大,發現原來它是這樣的。(邊畫邊講)一條長達2米的DNA,周圍有許多蛋白質。如果考試的時候問:染色體是由那兩種物質構成的,怎么回答?如果把我們人體比喻成一棟樓房,那么修建樓房的磚是什么?而修建這棟樓房的藍圖又是什么?那么,我們接下來看看藍圖DNA放大后是什么樣子。(邊畫邊講)有沒有熟悉的感覺?這就是DNA雙螺旋結構。其實就是由許多的杠杠把兩條鏈子連在了一起,然后再一扭,就是雙螺旋了。中間的這些杠杠的種類和排列順序就是遺傳密碼了。這個杠杠叫堿基對,堿基對只有兩種:A—T,C—G。例如,在DNA的這個位置是A那么相對應的就一定是T,要不就無法形成堿基對。這是T,那么對面就是?C對面?G對面?這個位置可能是A,也可能是T,C,G中的任何一個,也就是說這一個位置就有4種可能,第二個位置又有4種可能,兩個位置就有16種組合,而我們人體的堿基對有上億個,有多少種組合大家可想而知。這就是全時間幾十億人沒有一個長得一樣的原因。如果這4個堿基對決定了我們的眼皮,我們就把這一段叫眼皮基因。這一段決定了耳朵,那它就是耳朵基因。中間這兩個堿基對不決定任何性狀,就不是基因。現在大家理解什么叫基因了嗎?現在,我想請同學們說說基因、DNA、染色體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接下來我請同學們思考個問題:這個基因是眼皮基因,就意味的眼皮基因在染色體的這個位置上,那么與其相對應的另一條條染色體的同一個位置上有沒有眼皮基因呢?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這個問題。人體的染色體數是多少?那么這23對染色體又是怎么來的呢?也就是說我們的每一個細胞都是受精卵細胞分裂而來的,受精卵又是由卵細胞和精子結合而來的。(邊畫邊講)爸爸和媽媽的23對染色體我只畫了這5對,假設這5對染色體分別有決定眼皮,耳朵,舌頭,手和腳的基因,那么問題來了,卵細胞和精子里應該有多少染色體?爸爸和媽媽的23對染色體怎么分呢?總結:很明顯基因是通過生殖細胞傳遞給下一代,生殖細胞里的染色體只能是體細胞的一半,也就是23條,不能成對出現。而且每一對染色體的同一個位置上有相同的基因,兩個基因共同決定一個性狀。每一條染色體由一條2米的DNA和蛋白質構成,一條DNA上有許多基因,基因是DNA上的片段。遺傳密碼的不同就是組成基因的堿基對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有沒有同學想過,要是堿基對可以改一改會怎么樣?科學的進步源于夢想,有許多想這樣做的人發起了人類基因組計劃,這項計劃1990年由美國發起,2001年向全世界公布了人體基因組圖譜,2003年進一步完善,全部完成。我們國家也是參與這項計劃的6個國家之一,交給我們1%的研究任務5年內完成,我們三年就完成了。我們國家的研究者用他們的行動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的生物工程技術在全世界的領先地位。當然最終要實現對堿基對的修改需要其他學科的齊頭并進,例如用什么樣的小刀和膠水就屬于物理和化學的研究范圍。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完成課后習題,對我們這節課的所學知識來復習鞏固一下。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一節常規課,最大的亮點就在于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倡導探究性學習,分析各種圖片,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步步推理,層層深入,思路清晰,邏輯性強,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整節課圍繞著課題,從兩個知識點展開,每個知識點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簡單易懂。看起來沒有現代科學技術的參與和創新的設計,不需要許多的課前準備,其實對相關知識的儲備,板畫能力和對學生的掌控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基因部分堿基對的介紹看起來很難,但是這個知識的加入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基因中的遺傳信息是什么意思,而且可以為高中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最后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介紹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不光是愛國情操的培養,最主要的是讓學生對生物學科的未來產生了憧憬。整節課與學生的互動比較多,沒有將學生分組,而是隨時關注每一位學生,抓住他們的反饋,及時給予引導,讓學生感覺到了老師的關注,所以良好的學習氛圍得以營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