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性狀遺傳的物質基礎【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染色體、DNA、基因的概念。2、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3、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狀。二、能力目標1、通過觀察圖片、分析資料、討論問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表達能力。2、通過實驗活動,提高動手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教學活動,樹立學生的科學意識,學會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2、通過教學活動,學會全面看待問題。【教學重點】染色體、DNA、基因的概念與關系。【教學難點】1、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狀的?2、DNA的粗提取實驗。【課前準備】教師圖片資料收集,課件制作。【課時安排】兩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資料】克隆綿羊——多莉英國科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1、將B綿羊卵細胞中的細胞核除去,只留一個無核的卵細胞。2、再將A綿羊的乳腺細胞的細胞核取出,并將乳腺細胞的細胞核植入B綿羊無核的卵細胞中,重新組建一個新細胞。3、最后再將組建的新細胞植入C綿羊的子宮內,卻產出與A綿羊長的一樣的小羊——多莉。由資料可以得出生物的遺傳物質應該在哪里?(細胞核)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細胞核內存在的一些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并取名為染色體。并且發現染色體上含有決定生物性狀的物質。接下來,一起來認識染色體……二、新授(一)染色體【展示】人體體細胞、果蠅體細胞的染色體,幾種生物的體細胞染色體數表格。1、染色體有什么特點?(體細胞中的染色體都成對存在,而且不同種生物染色體的數目都是特定的。)2、是不是所有的細胞的染色體都成對存在呢?通過前面有性生殖的學習,我們知道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細胞結合而成的。然后受精卵進行不斷分裂分化,最終形成一個新的生物體。【推測】人類生殖細胞的染色體數。(用圖示講解)可見,生物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是不成對的,只有體細胞的一半。而且在形成受精卵時,一半的染色體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3、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染色體的化學成分主要是蛋白質和 DNA。【展示】染色體與DNA科學家們對蛋白質和DNA進行分析,通過實驗證實,其遺傳作用的是DNA,不是蛋白質。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二)DNA【展示】DNA分子圖DNA是一個長鏈狀的分子,呈雙螺旋結構。每條染色體上只有一個DNA分子。DNA分子上包含了許多個基因。如人有30000個不同的基因,蛔蟲也有18000個。(三)基因基因位于DNA分子上,DNA分子又是組成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染色體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我們可以推測:基因在體細胞中也是成對存在的。剛才講了一種生物有許多不同的基因,這些基因就構成了生物的基因組。像前面所講的性狀遺傳就是由基因組中這些不同的基因所控制的。【問題】那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狀呢?(四)基因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藍圖利用圖解進行講授。基因是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表達自己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從而控制生物個體的性狀表現。【注意】雖然我們身體中的每個細胞都來自于同一個受精卵,應含有相同的遺傳物質。但是不同部位和功能的細胞,能將遺傳信息表達出來的基因不同。如:骨細胞與骨骼肌細胞中的基因表達就大不相同。基因雖然能夠控制生物性狀,但也不能控制生物體的全部生命活動。如:你可能遺傳了父親繪畫的天賦,但你不勤奮練習也不會成為繪畫高手。所以說:很多性狀表現是由遺傳物質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三、小結知識點。1、染色體、DNA、基因三者的關系。2、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狀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