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名稱:第18章 第一節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課時) 教師姓名:吳佳佳 教材分析:在初中生物學階段,本節內容是學生了解微生物的第一課,與今后授課的內容有著密切聯系,有一定的奠基作用。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對微生物只是有一個模糊的概念,真正準確認識的學生并不多,而本節知識涉及的幾乎都是微生物,對于學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簡述什么是微生物2、舉例說出常見的微生物類型3、了解細菌的結構和繁殖方式能力目標通過對哪里有微生物的討論,學會用科學的方法,收集、培養、觀察微生物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我們身邊哪里有微生物的討論和分析,自覺養成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衛生習慣教學重點微生物的概念及常見類型教學難點發現我們身邊的微生物教學方法教授法 討論法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引入新課展示發霉的橘子和禽流感的圖片,發現微生物對人類不利的地方。引出新課學生回答什么是微生物出示一些微生物資料,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共性特點(結構、大小),從而得出什么是微生物: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低等生物。學生觀察、思考如何觀察微生物發現我們身邊的微生物由于微生物個體微小,我們看不到。要想認識微生物,我們得想辦法看到它們,你有什么辦法?借助顯微鏡、培養成菌落,展示圖片,并介紹菌落。以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面包會發霉入手,引出空氣中有無微生物。并請學生討論如何設計實驗來驗證空氣中的確有微生物。教師適時補充在惡劣環境下也有微生物的蹤跡,說明微生物在分布上的什么特點。有沒有更有利于微生物生活的環境呢?加強學生對微生物的感性認識,并聯系生活實際,增加興趣。學生思考回答學生思考回答學生聽老師介紹學生討論,交流方案學生思考回答微生物的常見類型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微生物的圖片和菌落,可以感受到這個家族也是多種多樣的,根據形態結構特點我們可以把微生物分為不同的類型。你知道微生物有哪些常見類型? 在此基礎上教師補充歸納總結,常見的微生物有三類:細菌、真菌、病毒。學生回答觀察細菌了解細菌的形態學習細菌的細胞結構并與之前所學的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進行比較,找到最大區別。學生小結微生物和動物植物一樣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成員,我們今天只是了解了什么是微生物、認識微生物的方法,并親自觀察了一些微生物,那么真菌、病毒和細菌在結構方面有哪些不同?怎么生存、繁殖?它們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討論。板書設計: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一節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生物二、微生物的主要類群 細菌、真菌、病毒教學反思: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并結合探究式教學,讓學生體驗到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樂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