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教學設計遵義市第五十五中學 龔遠霞一 、教材分析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生命的延續和發展這一主題中的重要部分,是學生今后學習生命的演化部分的知識基礎。本節通過介紹學生比較熟悉和感興趣的昆蟲,啟動了其對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的了解。學好本節,尤其能為動物的繁殖與環境的關系及兩棲動物的發育方式等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二、學情分析昆蟲是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動物類群之一,也是學生比較熟悉和感興趣的一類動物,但要讓學生對昆蟲的生殖和發育具體過程進行準確的概括和描述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本節教學注重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積極引用他們所熟知的并及時進行有效拓展,使教學過程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三、教學目標(1)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2)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3)通過圖片、列表、展示及視頻資料等多種手段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分析歸納及語言表達能力;(4)通過比較完全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特點,培養學生找出不同事物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的能力:(5)通過家蠶與人類的關系,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6)通過昆蟲防治問題,滲透科學技術和社會關系的教育。四、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其特點;2.難點:理解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五、教學準備PPT課件,視頻《家蠶的一生》六、教學方法講授法、觀察法、討論法、比較法等。七、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導入語:同學們,你們知道可愛的蠶寶寶與飛蛾的關系嗎?你們知道丑陋的毛毛蟲又是怎樣變成一只美麗的蝴蝶的嗎?你知道頭號害蟲蝗蟲的最佳消滅時期嗎 ?這些問題都涉及到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這就是今天我們的學習內容。【設計意圖】設置情景,旨在引起學生好奇心,激發興趣,做好學習準備。(二)講授新課變態發育通過PPT出示蝗蟲的發育過程圖片,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學生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1)蝗蟲的生長發育經過了哪幾個時期?(2)蝗蟲的幼蟲與成蟲有什么不同?教師選學生代表發言,結合學生回答歸納并引出變態發育的概念變態發育-----像蝗蟲這樣動物在從幼蟲到成蟲發育過程中,幼蟲的形態、生理、習性等發生一系列顯著變化,稱為變態。【設計意圖】組織學生通過觀察蝗蟲生活史,并對蝗蟲的幼蟲與成蟲進行比較,感受變態發育的過程,能正確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同時通過蝗蟲蟲害防治問題,滲透科學技術和社會關系的教育。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教師組織學生逐一完成以下活動:學生活動一:班上同學們對家蠶熟悉自由發言說說家蠶的生長發育過程學生活動二:觀看視頻---《蠶寶寶的一生》學生活動三:觀看視頻后討論并回答問題(1) 家蠶從幼蟲與成蟲有什么不同? (2)家蠶的生長發育經過了哪幾個時期?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引導學生比較家蠶和蝗蟲的發育時期,引出不完全變態和完全變態的概念。不完全變態---像蝗蟲一樣的發育過程要經過受精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幼蟲和成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相似,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不完全變態。完全變態---象蠶一樣發育要經過受精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幼蟲和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有很大差異,這種發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 。【設計意圖】活動一鼓勵有過養蠶經驗的學生發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活動二學生通過看視頻資料“家蠶的一生”,更能使他們獲得的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活動三讓學生學生“家蠶的一生”有了充分的觀察之后,帶著他們的觀察結果和經驗,再進行匯報、討論、思考、交流的。最后通過對比蝗蟲和家蠶的發育的不同準確理解“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同時通過家蠶與人類的關系,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三)鞏固提升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常見的昆蟲的發育屬于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教師圖片展示部分常見昆蟲發育圖片。【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在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上層層遞進,鞏固知識。(四)本課小結,課堂聯練習【設計意圖】梳理學習內容,通過練習及時反饋教學效果。八、板書設計 ????????第二節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一、變態發育二、不完全變態:受精卵—幼蟲---成蟲完全變態:受精卵—幼蟲—蛹--成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