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內憂外患19世紀50---60年代初的清朝政府面臨怎樣的內外局面?清政府將如何挽救其搖搖欲墜的統治呢?曾國藩 左宗棠 李鴻章 張之洞 恭親王奕?(中央)1867年 天津機器局 (崇厚)洋務派創辦的新式軍事工業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1861年 安慶軍械所 (曾國藩)1865年 江南制造總局 (李鴻章)自強從圖片中可以看出,洋務派創辦的軍事工業與傳統的官府工業有什么不同?——采用機器工業生產方式,雇傭勞動洋務派建成的近代海軍及基地北洋海軍福建海軍南洋海軍 北洋水師,是李鴻章創建的新式海軍艦隊,于1888年12月17日于山東威海衛正式成立,規模一度為世界第四、亞洲第一。 鎮遠艦(模型)1877年 開平煤礦 (李鴻章) 洋務派創辦的近代民用企業1890年 漢陽鐵廠 (張之洞)1872年 輪船招商局(李鴻章)求富京師同文館于1862年設立學 習 內 容 私塾 四書、五經新式學堂 外語、天文、代數、化學、物理、醫藥、外國史地、國際公法、富國策、體育、造船技術、航海測量、經學等*洋務派派遣的留學生有后來成為“中國鐵路之父”的詹天佑,民國政府第一任國務總理、復旦大學創辦人唐紹儀,晚清外交家、民初交通總長梁敦彥,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自強”“求富”創辦新式軍事工業,建立新式海軍興辦各種新式民用企業興辦新式學校,選送留學生一、洋務運動的概況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時間 主要代表人物 旗號 主要措施 洋務派:清朝統治集團內一些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的開明官員。 指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中的一部分官員打著“自強”、“求富”的旗號,通過采用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創辦近代軍事工業、民用工業、創建近代海軍和新式學堂,企圖擺脫內憂外患、維護清政府封建統治的自救運動。 結合課文中的資料1、資料2和所學知識,探究洋務運動的失敗原因。 我辦了一輩子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二、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失敗的根本原因: 洋務運動只單純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設備,而不徹底變革腐朽的封建制度。“上海輪船招商局創辦三年內,外輪就損失了1300萬兩(白銀);湖北官辦織布局開辦后,江南海關每年洋布進口減少10萬匹”。 ——《中國近代史》三、洋務運動的積極意義洋務派派遣的留學生有后來成為“中國鐵路之父”的詹天佑,民國政府第一任國務總理、復旦大學創辦人唐紹儀,晚清外交家、民初交通總長梁敦彥,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 ——《中國近代史》對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培養了一批對西方事務認識較為深刻的人才,對日后改革大有幫助 洋務運動中的軍事工業,不僅搬入了西方的槍炮、輪船、彈丸、雷管,而且使外國制器之器(機器)也由此而入中國。而民用企業,則移來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和生產關系,它們于不知不覺中把封建主義的堅冰鉆開了些微裂縫。與此同時,聚集于這些企業中的成百成千雇傭工人體現了近代中國新的社會力量。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促使了新的階級的誕生。閱讀課文p100-101頁,梳理歷史知識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和初步發展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19世紀末受外商企業和洋務派民用企業豐厚利潤刺激甲午戰爭后,清政府為了擴大稅源,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主要在東南沿海。主要是日用輕工業規模小、力量弱,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雙重壓迫舉步維艱。方舉贊、陳啟沅、張謇(放棄高官厚祿的狀元實業家)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指近代中國一些官僚、地主、商人私人投資興辦的企業。項目 興起 初步發展時間 原因 民族資本家代表 分布 發展狀況 影響 資料來源:許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第2卷 1866年,鐵匠方舉贊在上海虹口創辦了發昌機器廠,專門為外商船塢打造修配船用零件。19世紀70年代,發昌機器廠發展很快,能夠制造小火輪和車床等。不過,發昌機器廠自身的技術力量還很薄弱,90年代被英商開辦的耶松船廠吞并。 1872年,陳啟沅在廣東南海建立繼昌隆機器繅絲廠,在當地引起風波。社會上出現種種流言蜚語,如“男女同廠做工,有傷風化”,“煙囪高聳,破壞風水”。陳啟沅不得已一度將絲廠遷至澳門。后來,工廠因外國資本的排擠而倒閉。發昌機器廠與繼昌隆機器繅絲廠閱讀卡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雙重壓迫,發展艱難。 19世紀末,中國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危機,以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和領導了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戊戌變法。 ——人教版八下《歷史與社會》 19世紀末,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洋務派的“自強求富夢”和民族資本家的“實業救國夢”,雖然失敗了,但它為我們留下了哪些啟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