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年道德與法治教材專題 交往成長 (走進生活、尊敬師長、珍惜友情)一、知識要點我掌握:1、個人為什么離不開社會?為什么說奉獻社會能夠助我成長?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①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②塑造健康的人格,③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④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⑤能夠體現人生價值;⑥能夠促進我們全面發展2、奉獻社會要掌握哪些路徑和要領?親社會有哪些表現?怎樣養成親社會行為?社會,我該怎么做?①親社會行為是在人際交往中和社會實踐中養成的。②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社會實踐。③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4、為什么說網絡有利有弊?(網絡有哪些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利:(1)網絡豐富日常生活:①讓信息傳遞變得方便迅捷;②促進了人際交往;③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2)網絡推動社會進步:①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③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弊:(負面影響)①網絡信息良莠不齊;②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③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5、理性參與網絡生活,我們應該怎么做?①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 ,學會信息節食。③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④網絡無限,自由有界。我們要遵守道德和法律。⑤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6、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么樣的?( 時代對教師有什么要求?)答: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7、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怎樣的?(師生交往的良好狀態是怎樣的?)答:亦師亦友,教學相長,學生樂于學習,老師寓教于樂,師生之間彼此尊重、相互關心、攜手共進8、如何面對不同風格的老師?①我們要承認老師之間的差異,接納每位老師的不同,他們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②無論什么風格的老師都應該受到尊重。9、如何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①老師的表揚意味著肯定、鼓勵和期待,激勵我們更好的學習和發展。②老師的批評意味著關心、提醒和勸誡,可以幫助我們反省自己,改進不足。對待老師的批評,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師批評的內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10、怎樣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我們怎樣與老師交往? ①主動參與、勤學好問的態度有助于我們與老師相互交流。②學會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 ③彼此尊重;④師生平等相待、相互促進。承認老師的差別,發現不同風格老師的優點;⑤自我反思、多些寬容和理解、注意溝通方式、求同存異,主動關心。 11、你從春運大軍身上感受到怎樣的情感?(家是什么?)①家是我們生命的居所;②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③家里有親人;④家中有親情。12、我們為什么要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愛你,所以你才愛他們嗎?為什么?)(在中國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內涵。(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律義務。13、我們如何孝親敬長?怎樣孝敬父母?(盡孝在當下,用行動表達孝敬之心。(尊敬。尊敬雙親長輩。(傾聽。傾聽教誨。④感恩。感恩父母、長輩。 14、為什么會發生“愛的碰撞”?親子之間,為什么會發生矛盾(沖突)?有哪些危害?答:我們與父母在心智、學識、經歷等方面差異較大,對問題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異,沖突難以避免。危害:如果處理不好會傷害雙方的感情,影響家庭和睦。15、發生親子沖突后,我們如何與父母溝通?(你有哪些化解親子沖突的小竅門?)(如何構建和諧家庭?)(介紹幾種與父母溝通的策略、方法和技巧。)①我們要認真感受和體會與父母相處的瞬間。②愛是需要呵護的。互相溝通的技巧和應對沖突的智慧,是親子之間愛的潤滑劑。③親子沖突需要雙方能過良好的互動溝通來解決。④如果與父母發生沖突,我們要選擇不傷害父母感情和不影響親子關系的做法。⑤作為子女要試著去接納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為中蘊含的愛。⑥我們要學習應對沖突(和父母溝通)的方法。例如:關注事實,把握時機,留意態度,選擇方式,考慮環境。 16、怎樣為和諧家庭出力?(創建和諧家庭的方法)①家和萬事興。家庭成員之間應相互理解、信任、體諒和包容。②有效交流和溝通,可以增進理解,化解矛盾和沖突。③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家庭發展中的問題,才能讓親情更濃。 17、友誼的特質(特征、特點)是什么?怎樣認識友誼?怎樣善解友誼(怎樣澄清友誼? 答:①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②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③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④友誼不是一成不變的;⑤競爭并不必然傷害友誼,關鍵是我們對待競爭的態度;⑥友誼不能沒有原則。18、朋友對我們有什么影響?(朋友的作用?)(友誼的力量?)(你會因為怕麻煩而拒絕友誼嗎,為什么?)(有人說“能結交親密的朋友是一種幸福,而擁有朋友是幸運“你如何看待“”)(你如何看待“多個朋友多條路”?)答:①我們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性格等都受到朋友的影響。②朋友,見證了我們成長歷程,我們需要真誠友善的朋友。③朋友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經驗,友誼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悟生命的美好。19、如何建立友誼(①②)?如何呵護友誼?(③④⑤⑥)(怎樣交朋友?)答:①建立友誼,要開放自己。②建立友誼,要持續的行動。③呵護友誼,要用心去關懷對方。④呵護友誼,要尊重對方。⑤呵護友誼,要正確處理沖突。如:保持冷靜,坦誠交流,及時處理,勇擔責任,換位思考。⑥呵護友誼,需要學會正確對待交友中受到的傷害。20、網絡上的交往具有哪些特點? 答:虛擬、平等、自主21、我們如何慎重結交網友?(網上交友應注意哪些問題?)答:(網上交友,需要考慮對自己學習和生活的影響,學會理性辨別,慎重選擇。②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如對陌生人的邀請予以回絕,對個人信息注意保密,遇到問題要學會求助。③將網上的朋友轉化為現實中的朋友,需要慎重。在交往中應具備的交往品質?誠實守信、平等待人、尊敬老師、孝敬父母、換位思考、尊重他人、寬容二、能力提升我能行1、情境一:小瑩將自己喜歡某男生的秘密告訴了平時形影不離的小玲,小玲承諾不告訴別人,可不久,小玲就悄悄把這個秘密告訴了其他同學。小瑩和小玲參加全市數學競賽,小瑩得了一等獎而小玲沒有獲獎,此后,小玲有意疏遠小瑩,見面也不再打招呼了。情境二:上數學課時,小瑩偷偷看小說,被數學老師發現,收走了小說,還被狠狠地批評了一頓。情境三:小瑩每次放學回家,做完作業后,便主動做一些收拾房間、打掃衛生等家務活兒,還經常給下班回家的父母沏茶倒水。在以上情境中,小瑩有些表現值得我們學習,有些困惑需要我們幫助。(1)以上哪個情境中小瑩的表現值得我們學習?簡要說明理由。(2)請你幫助小瑩分析,有必要維持與小玲之間變淡的友誼嗎?(3)小瑩應該如何對待數學老師的批評?(4)從三個情境中,我們感悟到交往中應培養哪些良好品德?參考答案情境三中小瑩的表現值得我們學習。理由: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律義務。盡孝在當下,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該用行動表達孝敬之心。 (2)沒必要。因為,友誼不是一成不變的。友誼是雙方的事,需要共同維護。任何一方不為維護友誼而努力,就沒有必要繼續維持。我們要學會接受一段友誼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誼。(3)要認識到老師的批評意味著關心、提醒和勸誡,對待老師的批評,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師批評的內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 (4)信守承諾(誠信)、尊敬老師、尊重、孝親敬長(孝敬父母)等。2、初中三年,我們對父母、老師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真摯的情感;在父母和老師的關愛、呵護中,我們盡享親情和友情,我們結交朋友,在網上自由交流,留下一段值得一生追憶的友情……在這個交往范圍不斷擴展的過程中,我們逐漸長大成為一個大寫的社會“人”!(1)友誼澄清:朋友和友誼是人生永恒的話題,都說友誼地久天長,可有時也讓人失望。正確看待友誼需我們要澄清哪些問題?師生之間: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好老師的形象,我們喜歡的老師,風格可能不盡相同。我們應怎樣與風格不同的老師相處?(3)網絡生活:網絡,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網絡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到“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參考答案(1)友誼澄清:①友誼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要學會接受一段友誼的淡出,也要坦然接受新的友誼。②競爭并不必然傷害友誼,關鍵是我們對待競爭的態度。③友誼不能沒有原則。友誼需要信任和忠誠,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為朋友做任何事。④友誼可以帶來快樂,讓人向往;有時也會困擾,增添煩惱。(2)師生之間:①承認老師的差別。承認并接納每位老師的不同,才有更多的機會了解老師。②發現不同風格老師的優點。從多角度了解老師的職業和生活,善于發現老師的優點,尋找接納老師的理由。③了解老師教育行為的目的。嘗試了解老師教育行為的初衷和用意,更好地理解老師。④主動交往。試著主動和老師交往,從一個微笑、一句問候開始,表達自己對老師的親近感,拉近師生問的距離。(3)網絡生活:網絡無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的基本準則。每個人都應自覺做到:①對自己的網絡言論負責;②不制造和傳播謠言;③不泄露他人隱私;④不惡意攻擊他人;⑤不宣泄負面情緒;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