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動物運動的形成》 教案第4課時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體骨骼肌的組成及特性。2、描述人體軀體運動的形成過程。(二)能力目標通過對骨骼肌結構圖、屈肘伸肘模型的觀察分析,提高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分析運動的形成依賴各器官系統的相互配合,認同生物體是統一整體。二、教學重難點1、人體運動的形成。2、骨、關節、骨骼肌在運動中的作用。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引入活動:完成屈肘、伸肘動作,體會一個動作的完成,除了骨、關節,還有什么結構參與了?學生參與、體會骨骼肌的結構及特性骨骼肌在我們初一學習人體基本組織的時候曾經設計過,組成它的基本單位是什么?出示圖片,介紹骨骼肌的結構組成——肌腹和肌腱。結合生活中學生吃雞腿的感受,歸納總結。強調骨骼肌的著生位置。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的骨骼肌的功能特性是什么?播放視頻——蛙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遇到刺激收縮,刺激停止舒張。總結骨骼肌的特性——遇到刺激,收縮。隨意性、易疲勞等。骨骼肌在運動中的作用是什么?在運動形成起動力作用。學生回憶、觀察、聯系實際學生思考、觀看視頻學生思考、回答運動的形成出示屈肘伸肘圖片,討論屈肘、伸肘動作中,骨、關節,骨骼肌的作用分別是什么?運動時如何實現的?結合杠桿原理,幫助學生理解運動的產生,是在神經支配下,骨骼肌收縮,牽動著骨圍繞關節活動,明確骨、關節、骨骼肌在運動中的作用。(杠桿、支點、動力)學生思考回答運動中骨骼肌的協調在一個簡單運動中,至少有多少骨?多少關節?多少骨骼肌的參與呢?引出運動過程中的骨骼肌的協調。自此利用屈肘伸肘的例子,結合簡單模型和動畫,幫助學生理解,運動中骨骼肌的協調作用,歸納總結。學生思考、回答學生觀察模型、動畫拓展除了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在運動中還需要哪些結構參與?引導學生思考:消化系統負責獲得有機物,呼吸系統負責提供氧氣,循環系統負責運輸……,感受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學生思考回答四、教學小結通過幾節課的學習,我們以人體為例學習了動物運動的形成過程,我們知道,運動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結構參與,每一個結構都有與運動相適應的特點。請大家回去完成本章作業,嘗試把本章知識做以梳理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