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師大版七年級(上)生物教學設計第五章 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5節 運輸作用 植物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教學設計者: 北碚區柳蔭中學校 冉明蘭 內 容備 注教學目的:(一)知識目標:1說出植物體莖內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及運輸方向; 2識別導管在莖內的分布部位; 3辨認導管的結構特征。(二)能力目標: 通過對觀察現象和實驗結果的討論與分析和得出結論,培養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植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教學重點: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及結構基礎。教學難點:觀察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圖片展示世界上最高、最大的樹,提出問題:如此高大的樹木它們所需要的水分和無機鹽是如何運輸的呢?由此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 、新知探究(一)、復習提問:植物體所需的水分和無機鹽是由它的哪個結構吸收的?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又是通過哪個結構運輸到其他部位的呢? (二)、觀察視頻: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得出結論: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莖來運輸的。(三)、學習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樹皮(外側部和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和髓。(四)、實驗活動------觀察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 1、假設與猜測:可能由莖的全部結構運輸;可能由樹皮運輸;可能由莖的內部結構運輸…… 2、學生活動:分小組設計該實驗,并交流各組的設計。 3、實驗案例:組織小組長提前準備好如下實驗,讓學生先預測結果,再讓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結果(同時展示多媒體圖片),并完成下表 清水 甲:枝條樹皮被剝 乙:枝條樹皮沒有被剝甲、乙都浸在稀釋的紅墨水中 材料現象 實 驗 材 料 處 理甲:枝條樹皮被剝 乙:枝條樹皮沒有被剝葉的變化水量變化葉的變化水量變化實驗預測實驗觀察觀察結論水和無機鹽的運輸部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方向:1)、觀察水位和葉片顏色變化2)、分組活動:每小組都剪取清水瓶和紅墨水瓶里的莖各一段,用解剖刀分別做一橫切和縱切,用放大鏡觀察橫、縱切面的情況,對比辨別莖內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然后交流結果,并展示橫、縱切圖片。3)、解決實驗提問:(1)從莖的橫切面上看,染成紅色的是莖的哪一部分?(答:木質部。) (2)莖內部分結構被染成紅色的事實說明什么問題?(答:說明莖內有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通道:導管 。)導管的概念:導管位于木質部,由許多導管分子連接而成,導管分子均是死細胞,它們之間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道。運輸水分和無機鹽。(展示導管的圖片)(3)說出水分和無機鹽運輸的方向:(自下而上) 4)、實驗結論: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的導管自上而下運輸的。(完成實驗表格)(五)、莖的結構和功能結構名稱功 能樹皮外側部保護作用韌皮部?(下節課學習)形成層具有分裂能力,使莖逐年加粗木質部其內的導管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髓貯藏營養(六)、 課堂小結 外側部 樹皮 韌皮部1、木本植物莖的結構 形成層 木質部髓2、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通過莖的木質部自下而上運輸。 3、導管:位于木質部里,是運輸水分和 無機鹽的結構。(七)、自我評價 1、植物體所需要的水分和無機鹽是靠 吸收的,并通過 中的 導管進行運輸的,方向是 的。2、導管的結構特點是( ) A、多個細胞相連,形成有板有孔的管道 B、多個死細胞相連,端壁穿孔,形成中空管道 C、由一個長形的死細胞構成 D、多個長形的活細胞構成中空管道3、植物體內水和無機鹽的運輸的 途徑是( )A、由根通過莖運輸到葉和花 B、由氣孔通過葉和花運輸到莖C、由莖向根和葉分別運輸 D、由葉通過莖運輸到根 (答案:1、根、 木質部、 自上而下 2、B 3、A) 4、插花時,我們將莖剪斷后要立刻插入水中,這是為什么?板書設計:第5節 運輸作用(一) 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外側部 樹皮 韌皮部1、木本植物莖的結構 形成層 木質部髓2、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通過莖的木質部自下而上運輸。 3、導管:位于木質部里,是運輸水分和 無機鹽的結構。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