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開放的時代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一、隋的統一1.建立:581年,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以長安為都城,楊堅就是隋文帝。2.統一: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 (隋文帝勵精圖治,發展生產,開創了“開皇之治”)3.意義:隋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二、開通大運河 (隋煬帝) 全長2000多千米1.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2.時間:605年起 3.概況:3點 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4段 由北向南依次是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5水系 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4.作用: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 (隋朝)1.形成:(1)隋文帝時,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2)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形成。2.意義:(1)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選官注重 門第→學識),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2)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3)推動了教育的發展。四、隋朝的滅亡1.原因:(1)根本原因:隋煬帝的殘暴統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縱情享樂,奢侈無度;徭役、兵役繁重)(2)隋末農民起義2.滅亡: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殺死,盛極一時的隋朝隨之滅亡。★第2課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一、唐朝建立 618年,李淵稱帝(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二、“貞觀之治”(唐太宗)1.措施:(1)吸取隋亡的歷史教訓,勤于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魏征)(2)廣納賢才,知人善任。(房玄齡、杜如晦)(3)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見課本……2.結果: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貞觀遺風”(武則天)1.措施:(1)政治上: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武舉制度,親自面試考生,不拘一格選拔人才。(2)經濟上:繼續推行貞觀以來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和措施,重視發展生產。(3)重用人才(姚崇、狄仁杰)2.結果:社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人口持續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這為后來“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三、“開元盛世”(唐玄宗)1.措施:(1)穩定政局,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姚崇、宋璟)(2)實行一系列改革:政治上,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經濟上,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文化上,注重文教,編修經籍,詩賦成為進士科考試的主要內容。2.結果: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了鼎盛時期,稱為“開元盛世”。第3課 盛唐氣象一、經濟的繁榮1.農業:墾田面積擴大;農業生產技術改進;發明并推廣了一些重要的生產工具,如曲轅犁、筒車;興修水利。2.手工業:蜀錦冠于全國;越窯的青瓷、邢窯的白瓷、唐三彩等。3.商業:出現了一些繁華的大都市,如長安。(商業區叫“市”,居民住宅區叫“坊”,市坊分離)★二、民族交往與交融 (民族政策:開明)1.唐與吐蕃:唐太宗時,文成公主入藏,嫁給松贊干布;唐中宗時,金城公主入藏,嫁給尺帶珠丹2.唐與其他民族: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為“天可汗”。三、開放的社會風氣1.開放:充滿活力,昂揚進取,積極向上2.兼容并蓄:衣食住行等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剛健豪邁的尚武風氣盛行一時。四、多彩的文學藝術1.詩歌(1)李白:他的詩飄逸灑脫,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濃郁的浪漫情懷,享有“詩仙”的美譽。(2)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他的詩歌淳樸厚重。杜甫的詩有“詩史”之稱,他被譽為“詩圣”。(3)白居易:他的詩直面社會現實,詩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2.書法:(1)顏真卿:端正勁美,雄渾敦厚。代表作:《顏氏家廟碑》(2)歐陽詢:方折峻麗,筆力險勁。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3.繪畫:(1)閻立本:人物故事畫,人物形態各異,神形兼備。代表作:《步輦圖》(2)吳道子:落筆雄勁,風格奔放。代表作:《送子天王圖》★第4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對外政策:開放)一、唐與日本1.遣唐使(1)目的:為了學習中國先進的文化。(2)影響: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筑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鑒真東渡 影響:傳授佛教,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二、唐與天竺(印度) 玄奘西行 貢獻:(1)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此后主持譯經工作,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2)根據他口述寫成《大唐西域記》。影響:促進了中印文化交流。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亂(755-763 安祿山、史思明)1.原因:開元末年朝政日趨腐敗;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邊疆形勢日益緊張;各地的節度使勢力膨脹,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對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2.影響: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唐朝由盛轉衰;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二、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1.黃巢起義: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 2.唐朝滅亡:907年,朱溫建立了后梁政權,唐朝至此滅亡。 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1.政權:北方(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南方(吳、南唐等九個政權,加上北方的北漢)2.特點: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南方政局相對穩定,經濟有所發展。3.發展趨勢:統一是必然趨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