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教學設計八里河中心校許琎設計思想踐行減負增效的課程改革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趣味性學習吸引學生,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聯系生活常識,激發學習興趣→提供分析的素材,建構核心概念→資料分析,與教材進行充分的對話→探究實驗→案例分析→情感升華等學習環節,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幫助學生在輕松快樂的課堂中,扎實高效地掌握知識,真正體會學習的樂趣。 教學分析1.教材分析動物的行為是目前生物學研究中一個十分活躍的領域,動物運動和行為的知識對學生認識動物的本質非常重要。本課是北師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的第一節,本節有兩個主要的任務,一是學生通過資料分析,學會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從本質上理解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二是學生運用實驗的方法探究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進一步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兩個任務難以在一節課上完成,所以課前充分的準備和課堂上有效地組織都尤為重要。教材圖文并茂,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但并不都是學生所熟悉的,所以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補充一些分析材料。 2.學情分析在知識儲備方面,學生能舉例說出一些動物的行為,但有一定局限性,對一些常見的行為能區分是生來就會的還是學習獲得的,但缺乏對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本質的認識,和思考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這些通過學生獨立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有效地引導和學生間的合作探究學習。就能力儲備而言,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能力、觀察能力。具備一定的分析、歸納等思維能力。具有一定合作學習和探究的經驗。從情感態度上來看,學生對直觀、有趣的視頻、圖片資料、探究實驗尤其感興趣,容易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 教學重難點重點①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明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②運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探究動物的學習行為。難點①通過資料分析,說明動物的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②運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探究動物的學習行為。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 ①舉例說出動物不同的行為②說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③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實例,知道這些行為對生物生存的意義。2.能力目標①通過閱讀資料,觀看視頻、圖片等資源,鍛煉觀察能力、短時間內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資料分析的能力。②通過制定并實施探究實驗,鍛煉實踐能力及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3.情感目標通過分析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學生進一步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教學策略與手段主要采用探究活動、多種媒體演示(視頻、圖片等)、啟發互動、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等策略,引導學生調動生活經驗、活動體驗,積極參與課堂討論,通過觀察、資料分析、動手實踐、合作學習等達成學習目標。 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學生活動教學意圖一、聯系生活常識和興趣點,導入新課。通過ppt課件呈現以下內容:1.人類吃核桃,2.烏鴉吃核桃3.飼養小狗的過程。 1.觀看圖片、視頻資料,喚起記憶。 2.舉例說出哪些行為時需要學習的,哪些行為時不需要學習的聯系生活常識和興趣點,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三、建構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兩個核心概念。(重點和難點)1.分析實例,認識概念1.選取生活中出現的六種動物的行為作為分析的素材:①北極熊吃奶、②丹頂鶴學飛、③黑臉琵鷺育雛、④警犬學藝、⑤蜘蛛結網、⑥侏儒鳥求偶。2.引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兩個核心詞,并呈現不完整的概念:先天性行為:動物 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 決定的行為。學習行為:在 的基礎上,通過 因素的作用,由 和 而獲得的行為。3.提供分析的實例,引導學生提煉關鍵詞,把概念補充完整。①北極熊吃奶,剛出生的嬰兒就會吃奶、哭、抓握物體。②蜘蛛從出生之日起就會自行結網,結網技巧與成年蜘蛛相比毫不遜色。③丹頂鶴學飛④動物園里的猴子集中到游客多的一側索取食物⑤人類想要像小鳥一樣飛翔,但終究是飛不起來⑥一直生活在籠中的鳥不會飛;到國外生活和學習一段時間,外語進步很快。1.利用經驗,將六種行為分為兩類:生來就會:①③⑤⑥學習獲得:②④2.初識兩個核心詞并思考概念中空缺的部分應填上什么內容。 3.分析實例,嘗試提煉關鍵詞,把概念補充完整,初步認識概念。①生來就有②遺傳物質決定 ③學習 ④生活經驗 ⑤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 ⑥環境因素的作用1.調動生活經驗進行分析,提高學習的積極性。2.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聚焦概念中的關鍵詞,減低學習難度。3.利用學生熟悉的實例,引導學生提煉概念中的關鍵詞,從直觀的圖片到抽象的文字,簡單而易于理解,突破難點。2.資料分析,應用概念辨析實例。1.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與教材對話,運用概念區分實例。2.請學生進一步嘗試運用概念辨析實例。1.閱讀課本P32—33資料分析,區分5則資料所描述的行為。先天性行為:①③學習行為:②④⑤2.運用概念說明判斷的依據。例如: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的黑猩猩,“模仿”說明是通過學習獲得的。及時反饋,檢測學習效果,提升學習成果。3.資料分析,從本質上理解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1.組織小組討論,分組承擔不同的任務。第一、二大組:P33討論題2第三、四大組:P33討論題32.關注學生學習進程,若有困難,可提供預設的答題小提示:討論題2小提示:A.假如幼袋鼠不具備這種先天性行為,后果是什么?B.假如蚯蚓不具備學習能力,后果是什么?討論題3小提示:A.美國紅雀喂養金魚的行為對本物種的繁衍有利處嗎?B.大山雀學會打開奶瓶蓋,有什么好處?3.組織學生表達和交流討論結果,相互糾正,相互補充,歸納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1.開展小組討論,合作學習。2.如有困難,舉手索取答題小提示。3.表達和交流討論結果。討論題2:①先天性行為:簡單的,必不可少的,生存的基本保證;②學習行為:不斷適應多變的環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證。討論題3:先天性行為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習行為是比先天性行為更高級的一種行為。1.引發進一步思考,認識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本質和意義。3.教師適時點撥,訓練思維能力,提高效率。3.采用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小組成員捆綁式評價等策略,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學習效率。4.探究實驗,深化對概念的理解。1.精心設疑,討論題4: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有差別嗎?學習行為有遺傳因素的作用嗎? 2.課前組織興趣小組的同學開展探究“動物的繞道取食”,并用攝像機記錄實驗的過程。 3.課堂上請興趣小組的同學說明實驗裝置的改進,組織其他同學開展理論探究:①選擇與小鼠pk的實驗動物;②分析注意事項,例如餓飼一段時間;③嘗試提出問題,作出假設。4.播放視頻“貓和雞的終極pk”。5.播放視頻:“猴子騎車大賽”。1.進一步思考。2.興趣小組同學課前開展探究,改進實驗裝置,換成透明的玻璃板,直立,固定,雞和食物分別位于兩側。3.積極參與理論探究。 4.仔細觀察實驗視頻,分析得出結論: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有差別,動物越高等學習越強。學習行為與遺傳因素有關。5.分析得出結論:同種動物的不同個體,學習能力也有差異,與遺傳因素有關。1.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深化理解。2.課內外結合開展探究提高效率;大膽創新,改進實驗設計。3.組織理論探究,提高探究能力。 4.透過現象看本質,嘗試歸納分析法。5.“狼孩”案例分析,情感升華講述“狼孩”的故事,提出問題:從這個故事中,你對人類的學習行為有什么新的認識?這對你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有什么啟示?各抒己見,總結:學習是有關鍵時期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應該珍惜學生時代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增長才干。人類的生存質量更多地依賴學習行為,應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將話題延伸到自身的學習上,適時的情感激勵,效果良好。四、課堂小結與鞏固練習1.通過板書總結本課內容:①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以及典型實例②動物行為對生存的意義③運用觀察、探究等方法研究動物的行為。2.出示課堂練習題做好筆記,在教材中劃出重點。 回顧本節知識,寫下答案。回歸教學目標。 檢測和鞏固學習效果。五、情感交流展示12幅有趣又有意義的動物圖片,分享“動物教你如何做人”。觀看圖片和講解,體會人與動物和諧相處,認同我們研究動物的行為可以更好地保護動物。情感升華。板書設計:16.1先天性行為和后天的學習行為一 先天性行為二 后天的學習行為作業設計1. 配套練習《導學測評》相關內容;2.《我的寵物秀》攝像、攝影大賽:用DV或照相機記錄寵物的日常生活趣事和才藝展示,于下學期初進行展示和PK。(有興趣,有條件的同學,可組隊參加)總結反思、拓展 延伸在學習動物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時,通過分析知道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本能行為,后天學習行為是動物在后天生活中通過各種經驗而具備的行為,動物的行為對動物的生存和種族延續有重要意義。同時需要思考的是,動物的后天學習行為建 立的過程,以及動物的某些學習行為會消失嗎?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一下。㈤課堂跟蹤反饋:夯實基礎,提升能力,開放探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