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學習應注意的十二個階段特征歷史學習應注意的十二個時期特征-01-一、奴隸社會的基本特征:?1、經濟:井田制,工商食官,商人出現?2、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等級森嚴,未形成中央集權?3、思想文化:學在官府,后期私學出現二、春秋戰國的社會轉型: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1、經濟:鐵器牛耕使用生產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現;小農經濟產生。?2、政治:宗法制分封制瓦解,諸侯爭霸;地主階級興起;各國變法,封建制度建立?3、文化:由學在官府變為私學發展,百家爭鳴;法家思想成為主流;重農抑商思想出現。三、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1、經濟:小農經濟;重農抑商;閉關鎖國;絲綢之路和陶瓷之路;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手工業的發達。2、政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等級制度;世襲制度;皇權至上3、文化:從法家思想到儒家思想長期占統治地位,后期出現早期民主思想;出現反封建的市民文學;八股取士;文化專制;科技與農業相關,注重實用。四、宋元:時間—— 960-----1368年經濟:經濟重心南移;商品經濟繁榮,全面打破坊市制,出現紙幣交子,出現夜市曉市等,黃道婆改進棉紡織技術。景德鎮成為瓷都。政治:中央集權加強;重文輕武;元朝設行省制。文化:理學形成;指南針用于航海,活字印刷術發明,火藥廣泛用于軍事;宋詞;元雜劇標志戲曲成熟。對外:海外貿易發展,在廣州設“市舶司”。五、明清之際的社會轉型的趨勢1、經濟: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貨幣經濟占主導地位,白銀流入。2、政治:封建制度衰落;君主專制強化3、文化:出現早期民主思想;反封建禮教,個性自由的文學作品。4、對外:西學東漸,西方殖民者侵略沿海,閉關鎖國六、近代的社會轉型1、經濟:小農經濟解體;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洋務運動;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產生發展;政府獎勵實業的措施;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外國對中國經濟掠奪2、政治: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救亡圖存成為潮流;資產階級改革和革命成為主流,維新變法開啟政治改革,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帝制,五四運動,從舊民主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動蕩,內憂外患。3、文化:向西方學習的歷程:器物----制度---觀念,西方啟蒙思想(民主思想)傳播;實業救國的思潮;新文化運動,后期馬克思主義成為思想武器-02-七、北洋軍閥時期的社會變革(1912--1927)1、經濟:民族工業短暫的春天2、政治:民主與專制的斗爭激烈:二次革命、護國運動等;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十月革命的影響;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國民革命開展3、文化:新文化運動倡導民主科學,動搖儒家禮教的統治地位;馬克思主義傳播八、建國初期的社會轉型1、經濟:一五計劃、三大改造,奠定工業化基礎,建立計劃經濟體制2、政治:一部憲法、三大制度,奠定新中國民主法治的基礎。3、文化:雙百方針、掃盲教育4、外交:獨立自主;三大政策;兩次會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九、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轉型1、經濟:改革開放;由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由人民公社體制到家庭聯產承包制;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設立經濟特區,加入世貿組織等2、政治:停止階級斗爭為綱;政體改革;依法治國寫入憲法;基層民主選舉等3、文化:三中全會恢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恢復高考;科教興國;實行義務教育;恢復雙百方針4、外交: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發展與鄰國的睦鄰友好關系;參加地區性的國際組織;奉行不結盟政策等。十、世界近代的社會轉型(手工時代和蒸汽時代)1、經濟: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圈地運動,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英國成為世界工廠;世界市場形成;2、政治:資本主義代議制民主確立;議會改革;資本主義改革和革命的潮流;社會主義運動發展3、文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等,經典力學,進化論為代表的近代科學形成發展,浪漫主義,現實主義文學藝術4、世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步形成,商品輸出十一、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期現代世界的發展趨勢(電氣時代)1、經濟:列強資本輸出;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戰時共產主義、新經濟政策;斯大林模式逐漸形成;羅斯福新政;凱恩斯主義2、政治:資本主義代議制民主成熟;十月革命,蘇聯建立;兩次世界大戰。3、文化:相對論,量子論;電影和電視發明;十二、20世紀下半期現代世界的發展趨勢(信息時代)1、經濟:蘇聯的經濟改革(三個人);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建立;戰后資本主義的經濟調整(干預);“滯脹”;七十年代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經濟全球化和區域集團化的趨勢2、政治:戰后初期的兩極格局、冷戰-----六七十年代多極化趨勢出現----兩極瓦解,一超多強,和平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3、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時代,知識經濟,互聯網出現,現代主義文學藝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