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1、教材分析本實驗位于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三章第二節—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通過今天的學習進一步構建細胞呼吸這一重要概念。2、課程標準要求課標指出本節的重要概念是: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從大氣中攝取代謝所需要的氧氣,排出代謝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二、學情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難以理解呼吸肌的運動如何引起胸腔容積的變化,甚至有學生誤認為是氣體的進入和排出引起了胸腔容積的變化。為此采用構建模型的方法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三、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目標 1、生命觀念:理解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2、科學思維:通過對胸腔結構的分析和討論,歸納呼吸運動的原理。3、科學探究:設計并制作呼吸運動模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合作、推理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借助模型探究呼吸運動的原理。4、社會責任:引導學生關注呼吸系統健康和環境污染問題,激發學生珍惜健康的情感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教學目標設疑導入 1、人一生下來就需要不停的呼吸,幾天不吃不喝也可以維持生命,但幾分鐘不呼吸就會窒息死亡。2、那么人吸入和呼出的氣體成分有何不同呢?請同學們參考教材P45“想一想,議一議”中的資料進行分析教師點撥:這些氣體成分的變化發生在細胞中,通過細胞呼吸來完成。那么氧氣是如何從外界進入到肺內的,二氧化碳又是如何被排出體外的呢? 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分析資料得出:人呼出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吸入的氣體主要是氧氣?積極思考分析問題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關注呼吸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出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培養學生形成科學認知;通過吸入和呼出的氣體成分變化,分析呼吸和細胞生命活動的關系;一、肺的位置與結構 ???讓學生閱讀P45頁,隨后教師講解 ???學生通過自己閱讀和教師講解了解肺的位置與結構 ???讓學生認識到肺的位置與結構,激發學習興趣 ???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認知肺的重要性二、胸腔的結構 ??(出示胸廓結構示意圖)胸廓包括哪些結構?教師重復:肋骨、胸骨、肋間肌、膈肌和肺 ??認真觀察并結合之前閱讀的教材內容來總結得出:胸廓由肋骨、胸骨、肋間肌、膈肌和肺組成 ??讓學生學會利用已有信息觀察分析,得出結論,并為開展后面的教學鋪路 ??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三、膈肌的作用 1、胸廓中膈肌的運動會導致胸廓發生什么變化?如何引發吸氣、呼氣?可以如何探究呢?2、展示道具:橡皮膜、橡皮筋、塑料瓶、塑料吸管、氣球、橡皮泥,其中塑料瓶、塑料吸管、塑料膜、氣球分別模擬胸廓中的什么結構?另外,橡皮泥的用途是什么?3、展示如何將這些道具組裝成胸廓,并讓學生動手操作?4、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分析:膈肌收縮向上/向下運動時,胸腔內發生什么變化? 1、學生思考得出:可以制作模型,通過實驗來探究?2、學生討論得出:塑料瓶模擬胸廓外周,塑料吸管模擬氣管,橡皮膜模擬膈肌,氣球模擬肺,橡皮泥用于密封??3、學生間互相幫助,親自動手組裝“胸廓”?4、學生經老師引導和動手操作得出實驗結論:當膈肌收縮向下運動時,胸腔容積擴大,通過物理知識可知胸腔容積擴大,其壓力降低, ?肺便擴張,由于肺容積增大,肺內氣壓降低,氣體從氣壓較高的外界進入氣壓較低的肺內,完成吸氣過程。反之為呼氣過程。 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親身實踐,通過科學實驗、同學之間相互協作探究問題,得出結論?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形成科學探究精神四、肋間肌運動對胸腔容積的影響 1、除了膈肌運動會影響胸廓容積以外,肋間肌的運動也會影響胸廓的容積。那么如何體現肋間肌的運動對胸廓的容積的影響呢?指導學生將雙手放在胸腔兩側和前后側,通過深吸氣,深呼氣感受前后徑和左右徑的變化2、還可以通過什么方式體現呼吸時胸腔的變化?引導學生思考,并指導他們如何測量和計算胸圍差:胸圍差=盡力吸氣時胸圍長度-盡力呼氣時的胸圍長度。3、還有什么直觀方法可以體現出通過肋間肌的運動影響胸廓的變化?(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已提前制作好了該模型)4、教師展示模型并分析該模型的組成部分。并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思考演示時,肋間肌的運動和胸廓容積變化的關系。同時邊演示邊引導學生總結肋間肌的運動和胸廓容積變化的關系 1、通過直接感受胸腔的變化??????2、聯想思考,通過教師引導得出:可通過測量胸圍差的方式體現胸腔變化。運用老師講的方法測量和計算胸圍差?????3、學生討論得出:用肋間肌運動模型來觀察????4、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經老師的引導和小組討論得出結論:由脊椎骨、胸骨、肋骨組成的平行四邊形,在肋間肌收縮時肋骨向外向上運動,平行四邊形向長方形變化的過程中,底不變,高在慢慢變長,面積變大,胸腔容積擴大。當肋間肌舒張時肋骨向下向內運動,胸腔容積縮小 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測定胸圍差,培養學生測量數據的能力和分析能力;通過實驗說明胸廓容積變化與氣體進出的關系;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分析同學之間胸圍差的差異,認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五、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過程 過渡:以上模型能夠直觀的反映肋間肌運動時對胸腔容積的影響,但卻有個不足之處,是什么呢?可以怎樣改進呢????????1、讓學生相互協作,改進模型2、向學生展示肋間肌和膈肌運動時,肺的呼吸情況,再讓學生間合作操作,并引導學生總結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過程。3、所以是由于胸腔擴大導致吸氣,還是因為吸氣后使胸腔擴大? 學生經自己思考和教師引導得出:不能看到肺內的變化,可在模擬膈肌運動的模型的基礎上,從塑料瓶的側面開口貼上橡皮膜,通過拉動橡皮膜改變胸腔容積,模擬肋間肌運動時對胸腔容積的影響。同時,為了模擬肋骨的運動,在外層加一層塑料瓶,將橡皮膜固定在塑料瓶一側,通過拉動外層的塑料瓶就可以改變胸腔容積。1、學生積極合作,制作出新模型2、學生積極合作,利用模型觀察肺的呼吸情況經師生、生生討論得出結論:當膈肌、肋間肌收縮時,胸腔容積擴大,肺擴張,肺內氣壓降低,氣體由外界進入到肺,完成吸氣過程。當膈肌、肋間肌舒張時,胸腔容積縮小,肺收縮,肺內氣壓增大,氣體由肺到外界,完成呼氣過程。3、學生小組討論后作答:胸腔容積擴大,則肺擴張,外界氣體被吸入肺內。 多給學生思考和動手操作的機會,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引導學生推理胸腔容積的變化與呼吸的關系? 概述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形成批判性思維和樹立合作精神;通過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幫助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語言表達的能力鞏固練習 教師展示習題 學生認真思考解答 給教師和學生反饋,讓教師知道學生是否掌握本節課的知識,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否有知識漏洞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