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章節 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與發育 第二節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課題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課時 1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2)通過觀察家蠶等的生殖發育過程,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 (3)舉例說出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作用,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飼養家蠶等實踐活動,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思考 為能力,知識歸納、概括的能力;訓練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的能力。 (2)通過收集資料,培養學生從實踐中獲得知識的能力及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詩詞,滲透人文教育;關注昆蟲生殖與環境適應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樣性的意義。教學重點: (1)說出家蠶和蝗蟲的生殖與發育過程。 (2)舉例說出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特點。教學難點: 對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方式的理解。教學資源: 制作ppt,家蠶的生殖發育過程動畫片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個性化備課導入 師播放音樂《梁祝》,配以多媒體畫面展示蝴蝶紛飛的像圖像引導學生邊觀看美麗的 蝴蝶,邊欣賞優美的音樂,培養學生熱愛美麗大自然的情感。質疑,蝴蝶小的時候就是這么美麗的嗎? 除了蝴蝶之外,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動物是昆蟲? 它們和蝴蝶生長發育的過程一樣嗎? 你了解哪些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的特點? 學生列舉昆蟲的名稱,描述蝴蝶等昆蟲的發育過程。教師不要急于糾正學生答案中的錯誤,可以利用學生的疑問,激發學生通過探究學習得出正確結論。 教學過程 家蠶的生殖和發育1.生殖方式:?家蠶進行有性生殖,體內受精、卵生。(1).體內受精與體外受精 受精過程在體內完成的稱為體內受精。 受精過程在體外完成的稱為體外受精。(2)卵生與胎生昆蟲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等動物通過產卵繁殖后代的稱為卵生。一像大多數哺乳動物通過直接產仔繁殖后代的稱為胎生。 不能錯誤地認為卵生一定是體外受精,胎生一定是體內受精。2.生殖和發育過程:? 家蠶的一生要經過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 (1)受精卵:雌雄蠶蛾交尾后,雌蠶蛾產下受精卵。 (2)幼蟲:受精卵在適宜條件下發育成幼蟲→ 蠶。 蠶的身體柔軟,具有環節,在胸腹部有8 對足。蠶以桑葉為食,在生長過程中五六天蛻皮一次。剛孵化的幼蟲為第一齡,第一次蛻皮后為第二齡,以后每蛻皮一次增加一齡,經過4 次蛻皮后,蠶停止取食,吐絲結繭。 蛹:蠶潛伏在繭中變成蛹。蛹的體表光滑,體形呈橢圓柱狀。蛹在繭中不食不動,身體發生巨大的變化,經過十多天羽化成蛾。 (4)成蟲:家蠶的成蟲一蠶蛾破繭而出,身體有三對足、兩對翅,體表被覆白色鱗毛。蠶蛾不取食,幾乎不能飛行,雌雄蛾交尾后,雄蛾死亡,雌蛾產卵后也死亡。 二、蝗蟲的生殖和發育 利用多媒體展示蟬的生殖發育過程,配以蝗蟲的生殖育各階段的標本,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問題: 1.蝗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與家蠶有何異同? 2.你還知道哪些生物有與此相似的發育過程? 3.研究蝗蟲的生殖發育對人類有什么意義? 學生欣賞圖片,觀察標本,思考問題,組內交流、討論達成共識: 蝗蟲的生殖和發育 (1)生殖方式:蝗蟲進行有性生殖,體內受精、卵生。 (2)生殖和發育過程: 蝗蟲的一生要經過受精卵 若蟲 成蟲三個時期。 a受精卵;雌雄蝗蟲交尾后,雌煌蟲將產卵器插在土壤中,產下受精印。 b若蟲:條件適宜時,受精卵孵化成幼蟲。幼蟲與成蟲一樣具有三對足、一對觸角,但身體小,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僅有翅芽,稱為若蟲。蝗蟲的若蟲能夠跳躍,又稱為跳蝻。 c成蟲:若蟲經過5 次蛻皮,身體逐漸長大,不經過蛹期,發育成有翅能飛的成蟲。 三、變態發育 1概念: 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2分類:根據昆蟲發育過程所需時期的不同,變態發育可分為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 分類概念發育特點舉例 完全變態昆蟲的發育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有蛹期,幼蟲和成蟲有明顯差異家蠶、蜜蜂、菜粉蝶、蚊、蠅等 不完全變態昆蟲的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無蛹期,幼蟲和成蟲無明顯差異蟋蟀、蟬、螻蛄、螳螂、蝗蟲等 板書設計 第二節昆蟲的生殖與發育 一、家蠶的生殖與以育 受精卵→幼蟲(四次蛻皮)→結繭化蛹→成蟲 二、蝗蟲的生殖與發育 受精卵 → 幼蟲(五次蛻皮)→ 成蟲 變態發育 完全變態 不完全變態知識檢測 生物課堂作業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