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第一節 遺傳《性狀和性狀的遺傳》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冀少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章第一節內容。教科書首先引導學生從對生物體性狀觀察開始,通過舉例給出“性狀”的定義后,安排一個觀察活動“觀察自己身體的一些性狀”從而建立“相對性狀“的概念。又通過豌豆的遺傳實驗,幫助學生理解“顯性性狀”、“隱形性狀”的概念,并進一步構建“遺傳” 的概念。然后介紹“染色體”,通過一個“資料分析”活動學生可以明白性狀的傳遞過程。由表及里,層層深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識別生物的性狀、相對性狀/顯性性狀、隱性性狀等概念。 2、嘗試用圖解分析性狀的傳遞過程。(2)能力目標:1、通過觀察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性狀、相對性狀、顯性性狀、隱性性狀概念。2、通過資料分析,提高學生分析、推理、表達能力。(3)情感目標:1、通過觀察、資料分析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自主學習態精神。2、通過觀察、品嘗等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三、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1、生物性狀; 2、舉例說出生物的相對性狀。難點:性狀的傳遞。四、教學方法:資料分析法、觀察法、講解法等。五、教學準備:盆栽花、小柿子、課件等六、教學課時:1課時七、教學過程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師:“種豆得豆、種瓜得瓜”,“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這兩句俗語反映了生物界的什么現象?生: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現象。師:正式因為遺傳和變異,自然界的每個物種才能既保持基本穩定,又不斷發展變化。遺傳和變異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就讓我們一起探索遺傳和變異的奧秘吧.(板書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第一節遺傳)師:大家經常跟隨父母拜訪過親朋好友吧?他們見面常跟你說些什么?說你長得很像你父母。你來說說,你哪些地方長得象父母?生:積極發言。師:剛才我們談到的這些特征,在生物學上用一個名詞來表示,叫做性狀。師:通過剛才的交流,知道自己有許多和父母相似的特征,此時你有哪些疑惑呢?生:為何我和爸爸媽媽長得那么像?生:為何也有許多地方和爸爸媽媽又不一樣呢? 師:好,這位同學的問題很有代表性,也就是說為何父母有的性狀我們也有,而父母沒有性狀我們也可能會有。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進入性狀和性狀的傳遞探究之中。板書: 性狀和性狀的傳遞師:首先,我們來認識生物的性狀,請同學觀察窗臺上的盆花,主要呈現了哪些特征?生:看到了花的顏色 、花葉的形狀、花柄的粗細,種子的形態。師生:這些指的是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征。師: 在超市我隨手買來一些小柿子(有紅色、有黃色),請同學們說說它哪些特征屬于性狀,(大小,顏色,形狀等),師:還有哪些是性狀呢?請同學品嘗一下,看我賣的小柿子如何?生:二位同學進行品嘗。師:味道怎么樣?生:一生說很甜的,一生說很酸的。師:它的味道、吃起來的口感甜、酸這種生理特征是觀察不出來的,需要品嘗才知道,它也屬于生物的性狀。師:哪位同學來給性狀下個定義?生:生物體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叫做性狀。師:閱讀第29頁第二自然段,舉例說說哪些是性狀。生:人的血型、小麥的抗旱性、豌豆的高度等。師:下面請同學們結合屏幕,在小組內相互觀察對方的這些明顯的性狀。師:通過觀察你有哪些發現呢?生:我們小組有四個人是單眼皮,一個人是雙眼皮;有三個人不會卷舌,二個人會卷舌;有二個人拇指能向背側彎曲,三個人不能彎曲;有一個人有耳垂,四個人沒有耳垂。師:人與人之間在眼皮、耳垂等性狀上都存在著差異,如單眼皮和雙眼皮、有耳垂和無耳垂等。師:像這樣,不同的表現類型叫做相對性狀。誰來總結什么是相對性狀?生:一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師:請同學們思考:判斷單眼皮和有耳垂是否是相對性狀?為什么?師:相對性狀的要點包括哪些方面?一,二,三。考考你(現場搶答):下列各對性狀中,那些屬于相對性狀打對號,那些不屬于相對形狀打錯號? 1.圓滑的豌豆和皺縮的豌豆。 ( )2.豌豆的高莖和蠶豆的矮莖。 ( )3.人的身高和體重。 ( )4.狗的短毛和卷毛。 ( )5.羊的黑毛和兔子的白毛。 ( )大膽猜測:豌豆高莖和矮莖是不是一對相對性狀?(生答是)接著繼續說:將二者進行雜交,植株長出來的將是什么樣的呢?牛頓曾說:沒有大膽的假設,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誘導同學進行大膽地猜測。生:積極猜測。一種可能是高莖的; 一種可能是高矮都有; 一種可能是矮莖的。師:結果是什么呢?其實這是一個經典的實驗,科學家已經驗證過了,它們雜交在后代中全部表現為高莖。看來我們不能停留在猜測上,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生:產生了很大的疑惑。師:我看到大家產生了疑惑。說說你的疑惑是什么?生:為何后代只有高莖?難道矮莖這一性狀消失了嗎?師:你想的和科學家想的一樣,這結果也是出乎科學家的意料。在此科學家并沒有放棄停止實驗,而是不畏艱難,繼續實驗。矮莖這一性狀并沒有消失,只是暫時被隱藏遮蓋起來了。顯現課件,繼續講解科學家就把在子一代中呈現出來的那個親本的性狀高莖稱為顯性性狀,沒有呈現出來的那個親本的性狀矮莖稱為隱性性狀。高莖是顯性性狀,矮莖是隱性性狀。師:顯現課件,讓學生分析思考:豌豆花顏色的圖解,說出哪種性狀是顯性性狀,哪種性狀是隱性性狀?生:紫花是顯性性狀,白花是隱性性狀。師:親代的高莖在子一代中形態結構和生理機能都和自己相似,這種現象叫遺傳。自主學習:師:生物的性狀是如何從親代傳遞給子代的呢?學生閱讀第31頁第三自然段,完成課件中學習活動二的問題:1.生物體的( )內存在著容易被堿性染料染色的物質,即( )。2.染色體在體細胞中( )存在的。師:帶領學生看課件中染色體的圖片,加深學生對染色體的認識。師:出示課件:果蠅、蝗蟲、蠶豆、玉米染色體的圖片,分析染色體在不同種生物的體細胞中有什么規律?生1:同種生物的染色體數目相同。生2:不同種生物的染色體數目一般是不同的。生3:每種生物的體細胞內都含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生4:體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是成對出現的。性狀的傳遞:學生自主探究資料分析:第32頁想一想: 1、父母的性狀是如何傳遞給后代的?生:通過精子和卵細胞將各自的一半染色體傳給后代,從而使其具有父母雙方的遺傳物質。2、染色體數目在親代和子代之間是怎樣保持恒定的?生:精子和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形成受精卵后的染色體數目又與體細胞相同了。師:通過下面練習鞏固性狀傳遞的知識:師:小結:人類如此,其他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也以染色體數目減半的方式形成生殖細胞,在通過受精作用恢復到原來的染色體數目。這樣代代繁衍,保證了物種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達標訓練:1.龍生龍,鳳生鳳這句話體現了生物界什么現象( )A.遺傳 B。變異 C。生殖 D。發育2.下列不屬于性狀的是( )A.有的人天生金發 B.有的茶樹開粉花 C.有的玉米是甜的 D.有的石頭是紅的3.下列不屬于相對性狀的是( )A.豌豆的圓粒和皺粒 B.兔的白毛和狗的黑毛C.番茄的紅果和黃果D.雞的玫瑰冠和單冠4.下列染色體數目不可能是體細胞的( )A.23條 B.24條 C.46條 D.48條5.人的受精卵中的23對染色體來源于( )A.女孩來自母方 男孩來自父方 B.父方C.一條來自母方 一條來自父方 D.母方八、課堂總結:師:通過本節課的探究,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在知識方面的你學到了什么?在能力方面你學會了什么?生:如何區分相對性狀,基因成對存在于體細胞的染色體上中。生:我知道了我為何會與父母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生:通過小組討論,我學會了如何收集和處理信息,如何利用圖解解決實際問題。生:我學會了科學家的事實求是的探索精神,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布置作業:新教材 同步練P13 -15結束語:起遺傳作用的究竟是哪種物質呢?我們下一節課繼續探究。九、板書設計:第二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第一節 遺傳 顯性性狀性狀-----相對性狀< 隱性性狀 染色體 染色液數目減半形成生殖細胞遺傳----------性狀傳遞< 受精作用恢復原來數目十、教學反思:這節課共分兩部分,一是生物的性狀;二是性狀的傳遞。本節課的重點是生物的性狀,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熟悉的葉片形狀、花的顏色、莖的高矮、小柿子的味道等入手,理解性狀的含義。難點是第二部分“性狀的傳遞”這部分內容也是中學生物教材的重點,也比較抽象,學生學起來有些困難,在教學活動中,借助資料分析、課件等學習方法,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易于接受本節課內容。成功之處導入,我用的是俗語導入,比較容易理解,而且容易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2、對于性狀概念的理解,我事先準備了顏色不同的小柿子讓學生品嘗,有的說甜,有的說酸,理解味道也是性狀。3、對于相對性狀的概念,從三方面理解:同種生物、同一性狀、不同的表現形式。學生很快理解了含義,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4、每學習一個內容,進行一個小練習,鞏固課堂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學以致用。(二)遺憾與不足有些問題處理的過于急躁,多給學生充足的小組合作交流的時間,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完善這方面的設計。總之,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側重學法的指導和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掌握抽象問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