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名稱: 第3節 動物行為的研究教師姓名: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舉例說出動物行為研究者的代表及其工作內容。比較“觀察法”“實驗法”在動物行為研究中的區別與聯系。能力目標運用“觀察法”“實驗法”嘗試研究小動物的一種行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研究動物行為的過程中,體驗動物行為研究方法的運用。養成關愛動物,關愛生命的習慣。教學重點比較“實驗法”“觀察法”在動物行為研究中的區別與聯系。教學難點運用“觀察法”“實驗法”嘗試研究小動物的一種行為。教學方法討論法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情景導入提問:1、動物行為的含義?2、動物行為的類型?導入:根據動物行為的結構和功能,大致可將其分為取食行為、攻擊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節律行為、社群行為,那么人類是怎樣來研究動物行為的呢?我們今天來學習課題3——動物行為的研究。學生思考、回答學生聽、記,進入學習情境明確學習內容3分鐘揭示目標(課件展示)展示學習目標,指導學生觀察、記憶學生朗讀、記憶明確學習要求1分鐘指導自學布置學生自讀課本33—35頁指導閱讀思考題科學家研究動物行為的案例有哪幾個?觀察法和實驗法的含義、區別和聯系?研究動物行為的其他方法有哪些?學習閱讀、了解自學內容及要求問題。4分鐘學生自學教師來回巡視,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以便指導。學生按要求自學8分鐘后教點撥檢查學生自學情況重點點撥1、介紹法布爾與昆蟲記的精彩片段。2、、介紹珍妮古道爾研究黑猩猩的大致經歷。提問:這兩位研究者所運用的主要方法是什么?觀察時需要注意什么?3、參考弗里施的蜜蜂色覺研究背景,創設情境,引導同學們提出值得研究的問題。并引導學生設計方案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蜜蜂能否辨別藍色?4、介紹廷伯根研究銀鷗幼雛求食行為的過程。5、介紹勞倫茲與雁鵝的一段情緣及對雁鵝學習行為的研究經歷和發現。提問:上述三位研究者所用的方法是不是觀察法?為什么?需要注意什么?強調:做實驗是為了解釋一個問題,提出問題是很重要的。學生思考回答學生思考回答學生討論,報告,師生討論思考、回答、整理筆記學生思考回答學生聽、記、理解。10分鐘歸納小結補充強調本節主要內容。思考、回答、歸納本節內容2分鐘基礎訓練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冊習題學生做練習冊習題10分鐘布置作業布置課后思考與練習1、2學生獨立完成3分鐘當堂驗收1、下列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中,屬于實驗法的是( )A、用攝影機拍攝獵豹,研究獵豹追擊獵物的方法B、用望遠鏡觀察大猩猩的活動C、大熊貓繁殖基地用閉路電視研究大熊貓的生產過程D、用聲波干擾水中活動的海豚,觀察到海豚對聲波反應敏感4分鐘課堂作業:1、在研究動物的行為時,實驗法和觀察法最本質的區別 是什么?2、設計一個簡單方案研究某種動物的某種行為。板書設計: 第一節 動物行為的研究方法研究案例: 研究方法1法布爾:昆蟲 2珍妮 古道爾:黑猩猩3弗里施:蜜蜂的色覺4廷伯根:銀鷗幼雛求食行為5勞倫茲:小野雁的學習行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