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血液和血型教學目標:1、說出血液主要由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血漿組成,說出它們的主要功能。2、通過實驗觀察紅細胞和白細胞。3、說出三種血細胞的形態、數量和功能。4、正確解讀血常規化驗的主要數據,并依據各項數據說出它對診斷疾病的意義。教學重點:1、說出血液的組成和功能2、正確解讀血常規化驗的主要數據教學難點:1、說出血液的組成和功能2、血常規檢查對診斷疾病的意義(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聯想:你見過血液嗎?當時是什么情況。(學生談出血經歷)(二)1、血液的組成和血漿講述:血液是一種流動的結締組織,是人體內重要的組成物質。它在人體內不停的流動,把氧氣和養料送到全身各處,把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運走。設疑:想知道血液到底含有哪些成分嗎?講述:我們知道血液一流出血管就會發生凝固,那么怎樣觀察血液的成分呢?(添加抗凝劑防凝固;分離出各個成分分析觀察)2.血液分層實驗(觀看視頻演示)取一定量新鮮的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檸檬酸鈉溶液(防止血液凝固)的試管里。靜止一段時間后,試管中的血液就會發生分層現象。出示:血液分層圖片,請同學們再次觀看書上圖文,說出血液的成分。上面的部分呈淡黃色,半透明;下面的部分呈紅色,不透明;中間一層很薄的白色物質。3.板書血液的成分血漿血液組成紅細胞血細胞白細胞血小板4.介紹血漿:血漿約占血液總量的55%,其中90%以上是水,其余為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提問:請你推測血漿的功能。(提示血液可以流動)小結:血漿起到了運載血細胞,運輸氧氣和養料的作用。(三)血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1.觀察:人血涂片學生4人一組,對照課本使用顯微鏡觀察人血涂片標本,指導學生認識三種血細胞的形態。比較三種血細胞的數量,結合課本介紹完成下列表格。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形態功能特征1.成熟的紅細胞沒有2.含有紅色的3.紅細胞具有運輸氧氣的功能1.體積比紅細胞2.細胞核3.類型有多種,如淋巴細胞能夠吞噬細菌,從而保人體健康1.體積2.沒有細胞核3.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含量變化紅細胞或血紅蛋白過少,2.講解:以學生回答為主,教師補充、輔以圖片、視頻資料進行講解。(1)紅細胞特征與功能成熟的無核,圓餅狀。(電子顯微鏡下紅細胞圖片)含血紅蛋白,呈現紅色,能運輸氧氣。紅細胞或血紅蛋白過少,會得貧血癥。(介紹貧血有缺鐵性和營養性兩種)(2)白細胞的特征與功能體積比紅細胞大。有核,種類繁多。(白細胞的形態圖片)有的能吞噬病菌。(播放視頻:白細胞吞噬細菌,白細胞的功能)(3)血小板的特征與功能體積最小,無核。(電子顯微鏡下血小板的圖片)可以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視頻展示血液凝固)同時血漿里的可溶性纖維蛋白原轉變成了不溶性的纖維蛋白,血漿→血清(淡黃色透明)(四)解讀血常規化驗數據1.提問:你做過血常規化驗嗎?注意過檢查項目有哪些嗎?為什么化驗單上的數據能作為醫生為你診斷疾病的輔助手段呢?講述:原來血細胞的數量和血紅蛋白的含量是相對穩定的,如果這些指標發生異常變化,人體就可能患病。3.解讀化驗單:那就讓我們做一回小醫生,嘗試解讀血常規化驗數據。患者檢查項目檢查結果數量變化(偏多或偏少)可能患有的疾病A紅細胞計數(RBC)3.0×1012/L B白細胞計數(WBC)15×109/L C血小板計數(PLT)0.5×1011/LD 血紅蛋白(HB)90 g/L 指導:請同學先閱讀正常成年人血細胞的數量,解讀課本上的血常規檢查表。講述:醫生通過解讀血常規化驗數據,可以初步確定患者的病情。請同學們分析A、B、C、D位患者,猜測一下他們可能患有什么病?講解:A患者紅細胞計數低于正常值可能患有貧血;B患者白細胞計數多于正常值可能有炎癥;C患者血小板計數低于正常值可能有凝血障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