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節人體能量的供給》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說明人體能量的供給說出體溫的概念及其變化對人體的影響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溝通與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識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發熱對人體利弊的分析,培養學生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教學重點 說出人體內能量供給的過程。教學難點 說出人體內能量供給的過程。課前準備:設計“一日食譜”、溫度計、火柴、紙復習提問:1、今天,你的早餐(或午餐)吃的是什么?它們包括哪些營養成分?2、這些食物是通過什么系統消化和吸收的?3、被吸收的各種營養物質又是怎樣到達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的?4、空氣中的氧是通過什么系統進入人體內的?5、氧是怎樣到達你身體每一個細胞的?引出課題:你的細胞既得到了營養物質,又得到了氧,細胞是怎樣利用它們的?從早餐到現在你消耗了許多能量,這些能量是從哪里來得?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人體能量的供給”。新課:師:細胞內的營養物質一部分用于細胞的分裂和生長,另一部分被暫時貯存在體內。細胞內的營養物質在氧氣的參與下被氧化分解,貯存的能量被釋放出來,用于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人體在進行各種生命活動時,要消耗多少能量呢?請同學看看自己、老師和父母每天需要的能量分別是多少?生:閱讀表10-6回答上述問題師:通過閱讀此表你得出什么結論?生:人在一天所需要的能量與其年齡、性別和身材大小以及從事的勞動強度有關。師:人體所需要的能量來自于食物,那么食物中含有多少能量呢?在學習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給大家作一個實驗:請一位同學幫我把這張紙點著,為什么老師把燃著的紙扔了?生:紙在燃燒時釋放出熱量。師:食物在燃燒時也能釋放出熱,我們把一克食物在體外充分燃燒時所釋放出的熱量叫做食物的熱價。師:請大家看表10-5不同食物的熱價,閱讀后你能得出什么結論?請大家閱讀資料1。從中得出什么結論?生:食物成分不同熱價也不同。師:下面請同學將前面學習的“膳食指南與食品安全”內容時設計的“一日食譜”拿出來,計算自己每日能量供給情況。生:計算“一日食譜”的能量。師:巡視指導生:算完后和表10-6對照,看看一日食譜的能量能否滿足一天的能量消耗。師:引導學生討論如何設計新的“一日食譜”生:根據青少年一日所需能量改進食譜。師:細胞內的營養物質所釋放的能量除了維持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還有一部分用于維持體溫,那么什么是體溫?生:人體內部的溫度師:測量溫度部位?生:腋窩、口腔、直腸。師:測量體溫的方法?生:用酒精消毒,將溫度計甩到35度以下。生:測量之前不能喝熱水、吃冷飲;不作劇烈運動。生:看溫度計時應將體溫計橫持并緩緩轉動。師:萬一咬碎溫度計,吞下水銀,須迅速口服生雞蛋或大量牛奶,以使蛋白質與銀汞結合,延緩吸收。生:下面按照正確的方法測體溫。測完后列表統計數據。生:從數據看出體溫與年齡、性別和身體情況有關。師:計算一下平均值。生:計算師:當你為親人測量體溫時,如何確認他們是否發燒。生:當體溫高于正常值時,即為發燒。師:為什么在“非典”流行期要測量體溫?生:人體被某些病毒、細菌感染時,體溫會升高。通過測量體溫可以知道體內是否有病毒存在。師:發熱對人體有害還是有利?生:討論后的得出結論:有利有弊。師:維持恒定的體溫有什么意義?生:師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基礎。師:這節課有什么收獲?生:知道人體能量來自于食物。學會測量體溫。知道發熱對人體并不一定有害。……師:希望能把今天的收獲應用到生活中去。下面做自我評價和思維拓展。板書設計:第三節人體能量的供給營養物質+氧→二氧化碳+水+能量維持體溫維持生命活動蛋白質糖類脂肪PAGE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