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東省郯城三中八年級生物《免疫與計劃免疫》教案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2、區別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3、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舉一反三,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免疫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確立“對傳染病積極預防”的思想。重點、難點1.人體保衛自身的三道防線。2.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區別。3.免疫的概念和功能。教 學 過 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修改意見【情境導入】:同學們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當流感或乙腦等傳染病流行時,為了大家的健康,家長會采取一項措施,就是帶領你們去——為什么要打預防針呢?【新知探究】:一、人體的三道防線? (一)第一道防線:皮膚和黏膜1、引導學生參考教材75—76頁資料分析,討論、分析這些資料,并思考以下問題:(1)病菌在什么情況下能侵入人體內?人體的哪些組織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細胞?(2)為什么接種過水痘疫苗或出過水痘的人能夠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襲?2、指導學生觀看教材上的圖Ⅷ-4、圖Ⅷ-5的幻燈片,并思考以下問題:(1)這兩張幻燈片中描述了什么現象?(2)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組成、特點、作用是什么?(二)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1、指導學生觀看教材上的圖Ⅷ-6、圖Ⅷ-7的幻燈片,并思考以下問題:(1)這兩張幻燈片中描述了什么現象?(2)這些溶菌酶和吞噬細胞對哪些病菌有作用?分布在人體的什么部位?(3)人體的第二道防線是什么?其特點是什么?2、小結:通過剛才的分析和總結,我們來比較一下這兩道防線,看看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對!我們稱這兩道防線的作用特點是非特異性免疫。(三)第三道防線: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1、講述:人體的第三道防線主要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組成的。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叫做抗體。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物)叫做抗原。一定的抗體能與一定的抗原結合,從而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清除;或使病原體失去致病性。有的抗原被清除后,相應的抗體仍存留在人體內,當同樣的抗原再次侵入人體時就會被體內存留的抗體按同樣的方式加以清除。二、免疫的功能1、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教材,展示他們收集的免疫資料。2、歸納總結免疫的三大功能:三、計劃免疫1、設問:為什么要接種疫苗來預防某些傳染病呢?2、指導學生自主探究: 計劃免疫及其意義【課堂整合】 根據板書,整合本節知識。回答:打預防針。因為不打預防針的人往往會患病,而打過預防針的人會安然無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分析,互相補充得出正確的結論觀看圖片并思考問題,然后回答:觀察、討論、分析問題,得出結論回答:這兩道防線都是人們生來就有的,而且不是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對多種病原體都起作用。比較并理解: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閱讀、展示、歸納總結閱讀課本自主探究回顧總結本節內容。小結(教學反思)板書設計: 第二節 免疫與計劃免疫一、人體的三道防線1.第一道防線----皮膚和黏膜2.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3.第三道防線----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二、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1.非特異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來就有的,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2.特異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三、免疫的功能1.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2.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四、計劃免疫1.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稱計劃免疫。2.必要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