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鳥的生殖與發育【設計理念】:新課標的理念是倡導探究性學習,突出創新精神。以往學生在進行實驗時,很多時候是按教師或實驗冊的步驟做,學生養成不愛動腦的習慣,很難提出新的問題、新的觀點。因此,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作為一個突破口,以探究性學習為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倡導和凸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教材分析及處理】 本課在研究了其他生物生殖和發育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能夠描述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教材中本部分教學內容比較少,留給教師教學實踐的空間比較大。因此,在把握課程理念的同時,我對本節教材作了適當的處理。我首先從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出發,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并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情感教育。對于雞卵的結構和功能,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觀察,并創新教學思路,由教師提供探究材料,引導學生自己利用相關材料設計探究實驗,從而探究鳥卵適于陸地發育的結構特點,使難點得以解決。【學情分析】本節課設計注重學生原有知識開發利用,同時關注青少年學生好學、好奇、好新、好動的心理,通過網絡、電視、報紙等查找資料,滿足他們的好學和好新;通過設置開放性的探究活動,滿足他們的好奇和好動,這些都為本節課的教學做了良好的鋪墊。目標設置1、知識與技能:①學生能認識雞卵的結構,能說出雞卵各結構的功能。②學生能說出鳥的生長和發育過程;能根據事例來判斷鳥的發育類型。③初步學會探究方法,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自主設計并完成探究實驗。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探究實驗、小組討論來學習鳥卵的結構和功能及鳥類的生長、發育過程。②運用觀察、實驗法獲取信息,能用生物學的語言表述有關信息。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在探究活動中感受成功的喜悅,體會做實驗的樂趣。②具有事實求實的科學態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③具有遵守實驗室規則,愛護公物的意識。④具有珍愛生命的意識。重點、難點確立重點:鳥卵的結構和功能,鳥的生長和發育過程。難點:鳥的結構和功能,鳥的生長和發育過程;自主探究實驗。課前準備教師:收集與鳥有關的生殖與發育相關的材料(文字資料、探究實驗材料:解剖盤、解剖剪、鑷子、放大鏡、帶針頭的針管、燒杯、溫水)。學生:每組三個生雞蛋、一個熟雞蛋、與鳥的生殖和發育有關的問題和資料。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習 熱情 從分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入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組織交流,導入新課。 提出各種有關鳥的生殖與發育的問題小組討論交流。 創設情境,設疑導入新課。創新探究思路,探究雞卵結構的奧秘。 講解:其實鳥卵的結構與雞卵的結構相似,所以這節課以雞卵為代表來學習鳥卵的結構。 學生產生疑惑并思考 用日常生活中常見雞卵作為實驗材料,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觀察雞卵的外部形態 提問:你知道怎樣區分生雞蛋和熟雞蛋嗎?雞卵的外部形態有什么特點? 學生思考回答 設計實驗觀察雞卵的結構 引導: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雞卵,對熟悉的材料你如何設計合理的觀察步驟。 小組討論、發言,總結出可行的觀察方案(觀察順序:卵殼-氣孔-卵殼膜-氣室-卵白-卵黃-胚盤-卵黃膜)。 這樣可以開放學生的思維,給予學生大膽提問、設計實驗、表述觀點的空間。卵殼:用手握雞蛋體會是否易握破雞蛋 教師引導:單手用力握雞蛋,能撐破雞蛋嗎?讓學生通過親自體驗卵殼的保護作用。 每一小組的同學用單手握雞卵。 讓學生體會雞卵不容易被握破,從而明白卵殼的作用:保護雞卵的內部結構。氣孔:用現有的器材設計驗證卵殼上有氣孔 提問:怎樣驗證氣孔的存在? 討論、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有的說用放大鏡,有的說用眼睛直接看),并立即實施,但都不成功。 通過學生的討論、實驗(不成功)進一步激發學生想解決問題的愿望。 引導:生活中自行車內胎被扎后,修車師傅怎樣快速地找到小孔? 教師巡視,觀察學生的實驗情況。 引導:你還能想出別的方法嗎? 思考后回答:“用水。” 將雞卵放入有溫水的燒杯中。同學們驚奇地發現卵殼上有氣泡不斷地冒出時,臉上都露出了成功的喜悅。 設計實驗。 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產生聯想,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到做實驗的快樂,這樣更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究雞卵的內部結構欲望。 卵殼膜:注意觀察外殼膜和內殼膜 氣室:觀察其位置(位于雞卵的鈍端 教師巡視,觀察學生實驗情況。 找到鈍端,把它敲破。用鑷子夾出卵殼片及卵殼膜,觀察到一個空腔(氣室)。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觀察、設計實驗方法,并付足實踐,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欲望。卵白:根據生活常識思考其作用 卵黃:根據生活常識思考其作用 教師巡視,觀察學生實驗情況。 用鑷子夾破內殼膜,將雞卵的卵黃、卵白等倒入培養皿中并觀察卵黃和卵白。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經常接觸雞卵,易于辨別卵黃和卵白,所以不需要教師的指導。系帶:觀察其位置并思考系帶的功能 提問:根據系帶的位置,你能說出它的作用嗎? 學生思考,只有少部分學生能說出系帶的功能。 學生實驗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然后自己解決問題。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思維,展現學生的能力,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胚盤:觀察其顏色的濃淡及位置 組織學生討論。 部分同學提問:看不到胚盤。學生討論后回答:端起培養皿,從其底部即可觀察到白色的小圓點(胚盤)。 卵黃膜:試著證明它的存在 引導:卵黃與卵白界限分明,它們之間是否存在一種特殊結構?你能用什么方法證明嗎? 學生思考、討論,然后實驗:有的同學用解剖針刺破卵黃膜,有的同學用鑷子夾破卵黃膜,然后都觀察卵黃流了出來。 啟發學生設計小實驗進行驗證。學生用現有的器材證明了卵黃膜的存在。當他們觀察到卵黃流出時,臉上都露出了興奮的微笑。總結雞卵的結構與環境的適應性。 組織學生討論、歸納、小結。 學生小結:雞卵的結構和功能。 利于提高學生的歸納能力。斷語 鳥的生殖和發育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朗誦:《燕詩》。 欣賞 使學生感悟生命、熱愛生命。教學反思:1在本節探究實驗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展現了他們的思維過程,創新意識得以培養。我對本節課的實驗設計只進行一般性的原則指導,具體設計過程由學生“誤試”,教師只是在學生“疑無路”的情況下引導學生討論,由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所以我在把握學生固有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放心讓學生去設計實驗、動手操作實驗、分組討論,讓學生發現問題,調動積極性,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必然存在差異,鼓勵競爭,鼓勵“領頭雁”,鼓勵創新思維,使學生形成一種主動參與的氛圍。同時在實驗過程中對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的培養都有所體現。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到了做生物實驗的樂趣,也體會到了生命科學的魅力,使學生懂得了孕育生命的奧妙,真正體現生命的寶貴。我們應該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