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知道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脂肪等營養成分。2、了解蛋白質、淀粉、脂肪等營養成分的作用,說明這些物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二)能力目標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檢驗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三)情感目標1、認同人類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于生物圈的其他生物。2、改變學生偏食、挑食的壞習慣,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關注人體的營養健康。教學重點和難點: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脂肪。2、舉例說明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教學準備:清水、面粉、花生、燒杯、滴管、碘液、匙子、紗布、白紙、鑷子、饅頭、多媒體課件、教學方法:問題探究法、自學輔導法、探究性學習與協作性學習相結合。教學設計和過程:(第一課時)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展示]一副饑餓的小女孩的圖片,導入人體需要食物。傾聽 產生共鳴觀察,產生心靈的震撼。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學習的主動性,關注飲食健康。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提問]這些營養成分可以歸為哪幾類呢?含量最多的是哪三類呢?鹽六大類。觀察比較,了解含量取多的是蛋白質、糖類、脂肪這幾種營養成分初步了解不同的營養成分在食物中的含量不同。探究食物中含有的營養成分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初步了解蛋白質、糖類、脂肪這三種營養成分的特性。觀察、思考,回答出蛋白質是一種膠粘物質,淀粉遇碘變藍,脂肪能在白紙上留下半透明的油跡這些特性。初步了解這三種營養成分的特性,為后面進行科學探究作好準備。[提問]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包括哪些呢?回憶并回答出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引出下面的科學探究。 [提問]可以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呢?針對這個問題又可以作出哪些假設呢?提出面粉中主要含有什么營養成分的問題。作出面粉中主要含有蛋白質以及面粉中主要含有淀粉的假設。訓練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的能力[出示]實驗器材,強調注意事項,指導學生開始探究。[巡視]掌握學生的探究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分組探究出食物中含有蛋白質、糖類、脂肪, 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檢驗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突出教學重點。[交流]引導學生匯報本組探究的情況,對每一組探究的情況給予肯定和鼓勵。每組推選一名組長,上臺匯報本組探究的情況。宣泄表現欲望,培養學生表達能力,體現科學探究的完整性。樹立自信,體驗成功的喜悅。[小結]食物中一般含有蛋白質、糖類、脂肪、水、無機鹽、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幫助學生歸納知識。三種營養成分的來源[提問]不同的食物中所含有的營養成分相同嗎?[展示]一組食物的圖片,指導學生自學教材,了解每一種食物分別主要含有什么營養成分。自學教材,給這些食物按照所含營養成分的不同歸類。回答出三種營養成分的主要食物來源。讓學生掌握三種營養成分的來源,從而懂得為什么不能偏食和挑食。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小結]不同的食物所含有的營養成分是不同的,所以為了獲得全面的營養,食物應該盡可能的多樣化。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三種營養成分的作用[提問]這些營養成分有什么作用呢?[播放]三種營養成分作用的動畫。學生觀看動畫,歸納出三種營養成分在對人體作用上的共同點:既是人體的組成物質,又是人體的供能物質。用生動形象的動畫吸引學生,趣味學習。[小結]這三種營養成分的作用。加深理解。[提問]這三種營養成分可否相互替代呢?引出作用上的不同點。[討論]三種營養成分在人體作用上的不同點。自學教材,找出這三種營養成分在作用上的不同點。通過學習營養成分的作用,懂得這些營養物質是人體必需的原因。[小結]三種營養成分的不同點,糖類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質,脂肪是貯能備用的能源物質,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統一認識,掌握要點[出示]一組大頭娃娃的圖片,講述述劣質奶粉的危害,強調蛋白質的作用。觀看圖片,感受營養不良的危害。聯系社會實際,讓學生懂得,三種營養成分必不可少,如果缺乏某種營養成分,就會導致嚴重的后果。課堂總結[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人體需要的主要的營養成分是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無機鹽、水。回答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并相互補充。突出本節課的知識重點。知識回顧,形成整體印象,獲得成就感。拓展[出示]一則食品廣告:“好吃好吃真好吃,炸薯條含豐富的蛋白質。”要求辨別其真假并說明理由。思考后回答,炸薯條是由馬鈴薯做的,主要含有淀粉,而不是蛋白質,因此這則廣告不真實。深化課內學習成果,將所學的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既鞏固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布置作業撰寫一篇小論文“挑食、偏食的危害”。讓學生關注飲食健康課后反思:本節課通過探究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以達到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通過探究食物中含有的營養成分,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協作精神,使學生親自體驗到探究的過程和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起了濃厚的興趣,增強了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愿望,這樣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探索過程,激發學生能進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問題,發現未掌握的新知識,甚至去創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在學習營養物質的來源和作用時,讓學生自學,然后討論再加以總結,充分發揮主體地位。又通過較多問題的提出,增強了教學活動的連貫性,也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力求使較抽象的知識點直觀化,希望能夠引導學生充滿情趣而積極主動地獲取有關生物學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學生進一步增強了關注健康、合理營養的意識,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