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血液和血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描述血液的組成和功能,了解貧血的有關知識。2.列舉ABO血型的類型,了解血型的鑒定過程。3.理解人體血量相對穩定的生理意義及輸血的原則。過程與方法1.使用顯微鏡觀察人血液的永久涂片,嘗試識別紅細胞和白細胞,并進一步掌握使用顯微鏡的技巧。2.能讀懂血常規化驗單(知識的應用,聯系生活實際),并根據各項數據說出它對診斷疾病的意義。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介紹無償獻血,對學生進行珍愛生命、關心他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2.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2. ABO血型系統的類型及鑒定的過程。教學難點1.血常規檢查對診斷疾病的意義及在衛生保健工作中的作用。2.血型的鑒定過程(模擬)。教 學 過 程(第一課時)[導入新課]師:同學們都知道,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病毒除外),那么人們進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是什么呢?生:也是細胞。師:對,人體有數以萬億的細胞,這些活細胞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要完成這些生命活動,就必須不斷從外界(生物圈)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同時將細胞產生的代謝廢物排出體外,那么,人體是靠誰來完成這項艱巨的運輸任務呢?生:血液、心臟、腎臟、肺、血管、氣管、鼻子、循環系統。師:先肯定同學們的上述回答和體內的物質運輸及交換都有關系,對學生的積極思考予以鼓勵。最后由老師總結出人體內的物質運輸是由循環系統來承擔的。師:循環系統是一個遍布全身的密閉的管道系統(就像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聯系著我們的組織細胞,那么在管道內流動的是什么?[血液的組成和功能]生:血液。師:你們了解血液嗎?你們是如何獲得有關血液的知識的。生:血液是紅色的,有腥味、咸味等(通過流血、抽血和驗血等親身經歷獲得);交流從報紙、雜志、電視和網絡中獲取的有關血液的信息。師:為什么通過驗血可以檢查健康狀況或診斷疾病?我們的血液中到底有何奧秘?下面我們就共同來探究一下。(展示準備好的甲、乙兩試管血液)生:仔細觀察并質疑: 甲試管的血液為何沒有凝固?乙試管的血液為何凝固了?師:(先肯定同學們的觀測能力)血液沒有凝固是因為在新鮮血液中加入了幾滴抗凝劑(質量分數為5%的檸檬酸鈉溶液),下面請同學們觀察甲試管內分層的血液(收好另一試管,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思考以下問題:① 分幾層?② 各層有何區別?生:(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并發現新問題)淡黃色、半透明的血漿層和紅色的紅細胞層很易觀察鑒別,在兩層交界處的一層很薄的白色物質(白細胞和血小板)不易被發現。(可通過掛圖幫助學生進行觀察)師:同學們看到了幾層?為什么會出現分層現象?生:看到了3層,由于不同的物質輕重不一樣,所以會出現分層現象。師:很好,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各層中有什么物質,最上層是什么顏色?生:淡黃色。師:對,這一層是血漿,占到了血液體積的55%,血漿中含有哪些物質,有什么作用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中有關內容。生:(自學,歸納總結出血漿的成分和功能)師:展示血漿成分及功能的扇形模式圖(圖10-1)。(用較直觀的幾何圖形加深同學們對血漿的認識)師:血液分層后的白色中間薄層和紅色下層均是血細胞,要想了解這幾種血細胞的形態、結構特點,請看圖(展示《人體血細胞》的掛圖)。生:通過閱讀課文中相關內容并結合圖解,同學對3種血細胞的形態、結構有了大致的印象。師:組織學生用顯微鏡觀察人血液的永久涂片(在學生動手前一定要交代清楚實驗的目的和要求),注意學生顯微鏡操作的規范性。生:觀察涂片,并討論如下問題:(1)哪種血細胞數量最多?(2)如何區別紅細胞與白細胞?(3)你看到了血小板嗎?(4)血液為何是紅色的?師:圍繞學生的討論結果,以列表的形式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3種血細胞的數目、形態和結構特點。數目形態結構特點功能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師:上述血細胞在我們的生命活動中起何作用呢?如果它們的數量發生改變,對我們的健康會有影響嗎?請看屏幕(播放CAI課件:用flash制作的動畫《紅細胞運輸氧》、《白細胞吞噬病毒》、《血小板止血和凝血》)。生:看完視頻動畫后,閱讀課文相關內容并歸納總結出3種血細胞的功能(填寫上表的最后一項)。師:讓同學們聯系貧血(血液中紅細胞數量過少,或者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含量過低)、發炎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加深對紅細胞和血細胞功能的理解。另外還可補充相關的衛生保健知識,做到學以致用(此時可展示我國成年人血常規正常參考值圖表)。檢查項目正 常 參 考 值說明英文縮寫中文名稱RBC紅細胞計數男:(4.0~5.5)×1012/L女:(3.5~5.0)×1012/L人體在運動、飽食和缺氧等情況下,紅細胞數會暫時增加。貧血時,紅細胞數會明顯減少WBC白細胞計數(4.0~10)×109/L人體在失血、劇痛、燒傷、炎癥、白血病等,以及女子月經、妊娠和分娩期時,白細胞數會明顯增加。在藥物中毒、骨髓造血機能損害等情況下,白細胞數會明顯減少Hb血紅蛋白男:120~160g/L女:110~150g/L貧血時,血紅蛋白含量會明顯減少PLT血小板計數(100~300)×109/L血小板數過少,機體會異常出血。血小板數過多,機體易形成血栓等師:讓學生觀察乙試管內凝固的血液,看看表面有何異物。生:血塊表面有少量黃色透明的液體。師:該黃色透明的液體就是血清。血清凝固和血漿內的可溶性纖維蛋白原轉變為不溶性的纖維蛋白有關,血清就是除去纖維蛋白原后的血漿。生:分析幾張血常規化驗單,自己當回醫生(教師可先把學生搜集的化驗單上的診斷結果遮住,然后把化驗單投影到屏幕上,讓同學們分組進行會診,最后把醫生的診斷結果公布,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師:布置課后練習。(第二課時)[導入新課]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血液有運輸、防御和保護的功能,血液對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果一個人由于某種原因大量失血或極度貧血而危及生命時,你如果是醫生會怎么辦?生:應當緊急輸血。師:確實如此,因為體內血量的相對穩定,對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有重要的意義。但一般情況下,人體一次失血如果不超過血液總量的10%(約400mL),對身體健康就沒有太大的影響。生:為什么不會有影響,血液不是很重要嗎?師: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mL,所喪失的血漿和血細胞可在短期內得到補充而恢復正常,所以不會影響健康。據研究發現,適量的多次輸血還可以刺激血液再生,從某種意義上說,獻血對身體是有益的。請閱讀下面一段資料:適量獻血有益身體健康正常獻血不僅無損健康,而且有益健康。科學家研究證實,獻血后可刺激骨髓造血,促進血液的新陳代謝;并認為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要長,與女性青壯年時期的生理現象——月經有關。研究資料表明:獻血的男子的平均壽命比不獻血的男子的平均壽命要長,經常獻血的男子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只有不獻血的男子一半。另有資料表明: 人體內鐵元素含量過高除與疾病有關外,還與某些癌癥發生有關,人們一旦獻血,人體內鐵元素含量就會降低,因而減少患疾病的危險性。人和血液是不斷新陳代謝的,一般每4個月紅細胞要更新一次,獻血會刺激造血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加新生紅細胞,有利于身體健康。生:就上述資料展開討論。(略)師:是不是什么人都能獻血呢?生:小孩不行,老年人不行,有病的人不行。師:對,為了維護獻血者和受血者的健康。我國在1997年12月29日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該法規定:“國家實行無償獻血制度,提倡18~55周歲的健康公民自愿獻血”。另外《獻血法》還規定: 如果無償獻血者累計獻血達1000mL以上,將終生免費用血,其直系親屬將免費享用與其獻血數量等額的用血。目前,無償獻血已經成為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而我國獻血人數占人口總數的比例很小,離發達國家尚有較大差距。自愿獻血的血量無法滿足我國臨床用血的需求。(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資料顯示: 如果一個國家獻血人口的比例達到3%就能滿足該國臨床用血的需求)師:為什么要提倡無償獻血?你們長大后,愿意無償獻血嗎?為什么?生:回答,討論。(略)師:無償獻血是一項利人利己、利國利民的公益活動,愿我們每一位同學在日后都能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用你們的無私奉獻使重危的病人重新揚起生命的風帆,使需要輸血的病友重新恢復健康。你們獻出的人間真情將讓世界充滿愛,我更希望你們能帶動親朋好友也能加入到無償獻血的行列,使無償獻血的涓涓細流匯成不息的生命不河。師:在醫院給病人輸血時一定要先給受血者和獻血者做血型鑒定,血型相同方可相互輸血。同學們知道有關血型的知識嗎?你們知道自己和親人及朋友的血型嗎?生:對該問題較感興趣。回答也很積極,基本上都知道ABO血型系統。相當一部分同學清楚自己的血型,也有少數同學知道父母的血型,還有人知道演藝界明星的血型(周杰倫、Twins、孫燕姿等)。有學生提出:為什么輸血要輸同型血?異型輸血會有何不良后果?師:通過展示課件。(用flash制作的動畫《異型輸血紅細胞發生凝集反應》)生:觀看之后恍然大悟,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輸血的原則。師:同學們知道血型是如何鑒定出來的嗎?生:不太清楚。師:組織學生按照課本的要求完成實驗“模擬血型鑒定”并認真填寫課本中的血型鑒定結果表。教學后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