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說出人體呼吸運動的過程。 說出肺活量的概念。 知道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2.過程與方法:通過收集資料,了解人工呼吸的急救常識。 通過課上小組討論、游戲、展示等方式,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掌握急救知識,珍愛生命。 【教學重點】人體呼吸運動的過程。【教學難點】人體呼吸運動的過程及原理。運用人體呼吸運動過程原理的知識來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學流程】一、提問思考,導入主題同學們,我們平時在電影電視中看到是怎么判斷一個人是死是活的?(感受鼻息)呼吸有無是判斷生命有無的重要標志,活的生命都要進行呼吸。請同學們想想我們在呼吸的時候身體還伴隨著什么樣的變化呢?請同學們用手按在胸部兩側,深深地吸氣,再深深地呼氣,感受一下有什么變化?到底為什么會發生這種變化呢?呼吸運動是怎樣進行的呢?我們一起通過今天的學習來尋找答案。二 、明確目標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了解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本節課,我們需要說出人體呼吸運動的過程和肺活量的概念,知道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學會運用人體呼吸運動的知識來分析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并且能掌握急救知識,珍愛生命。 三、教師引導胸廓的變化與呼吸運動有什么關系嗎?是由于胸廓擴大導致吸氣,還是因為吸氣后使胸廓擴大了呢?同學們想一想這樣的場景,我們大家都有過去游泳的經歷,剛下水的時候,當游泳池的水沒過胸口,會感覺呼吸有些吃力。這是為什么呢?我們再想想胸廓的變化和呼吸的關系是怎樣的呢?四、小組合作探究觀看視頻——《肺通氣》。小組合作討論以下問題:1.什么是呼吸運動?2.呼吸運動的過程是怎樣的?3.伴隨呼吸運動,各部位有怎樣的變化?得出呼吸運動的過程及原理后總結回答之前胸廓與呼吸關系的問題:胸廓變大使肺內氣壓下降導致吸氣;胸廓變小使肺內氣壓上升導致呼氣。五、學生活動為了方便同學們對呼吸過程的理解和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在此設計了一個游戲——《呼吸運動》。游戲規則:一組同學參與(6人),其中1人發號施令,呼氣或吸氣,其余5人分別扮演肋間肌,膈肌,胸廓,肺和肺內氣壓。扮演者需要根據指令快速選擇并完成以下規定動作:肋間肌、膈肌:雙手舉過頭頂(肌肉收縮 )握緊拳頭 (肌肉舒張)張開手掌胸廓、肺:手臂放在身體兩側(擴張)環狀張開 (收縮)夾緊肺內氣壓:身體直立(上升)踮腳 (下降)下蹲其余同學當裁判,看看臺上同學的動作是否正確。六、學生自學(過渡)學習了呼吸運動的內容,那么人的肺究竟能存儲多少氣體呢?同學們都有過體檢的經歷嗎?體檢中有一個項目,需要吹氣完成,檢測的是我們的肺活量。請同學們根據課前預習說說什么是肺活量?我們用一個簡單的道具來大致看一下大家的肺活量如何。請4位同學(兩男兩女,高矮胖瘦不一,有的愛運動,有的不愛運動)上講臺,用吹氣球的方法,深吸一口氣,看能把氣球吹多大。吹氣后扎緊,請大家比較氣球大小,共同總結出:不同人的肺活量有差異,且與年齡,性別,身材,健康狀況,職業等因素有關。肺活量是反應人體健康狀況的一項指標,體育鍛煉可以提高肺活量。肺活量的提高對我們參加各類體育活動,還有唱歌,演奏吹奏類的樂器等,有很大的幫助。希望同學們多鍛煉身體,提高自己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多少是不是就表明了肺內能存儲多少氣體呢?即使使盡最大力呼氣,肺內尚有1500mL氣體無法呼出,請同學們根據這一事實,用公式來表示肺活量和肺總容量的關系。七、拓展應用(過渡)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了解了呼吸運動的原理和過程,也通過做游戲加深了記憶,下面我來考考大家能否用今天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1)請大家來斷案——沉肺斷案有一對夫婦被控告犯有殺溺女嬰的罪行,提審時,他們都矢口否認,說這個女嬰出生時就已沒了呼吸,法官讓法醫取出女嬰的肺放到水中,結果肺沉入水中……問:這對夫婦是否有罪?為什么?(2)對溺水者要盡快采取什么措施呢?(人工呼吸)請學生分享展示提前搜集整理的有關人工呼吸的資料,普及急救常識。八、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對呼吸運動以及肺活量等知識的學習,明白了人工呼吸的原理,通過同學的展示也學習了人工呼吸的方法,掌握了一項急救技巧,可以在關鍵時刻挽救他人的生命。同時,也提醒同學們多運動,提高肺活量,另外,要珍愛生命,遠離危險。九、板書設計10.3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一、人體的呼吸運動1、概念 吸氣+呼氣2、過程過 程肋間肌膈 肌胸廓體積肺的狀態肺內氣壓吸 氣收 縮收 縮增 大擴 張↓(低于外)呼 氣舒 張舒 張減 小回 縮↑(高于外)二、肺活量1、概念2、影響因素3、公式 肺活量 = 肺總容量 – 肺殘氣量三、人工呼吸原理與方法十、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