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章 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第1節 種子萌發形成幼苗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雙子葉植物和單于葉植物種子的一般結構及這些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胚的結構和特點;了解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的概念及實例。 2.通過解剖觀察種于的內部結構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學會簡單的觀察方法,以培養觀察能力。 3.通過兩類種子結構特點的比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法,形成善于通過分析,歸納而得出結論的習慣。 4.通過學習種子的結構,初步樹立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辯證觀點。教學重點、難點分析本課的重點就是種于的結構,種皮(包括種孔、種臍)和胚乳可以一般講述,而胚的結構則須詳細說明,使學生能夠準確地找到和說出胚在種子中的位置以及胚自身的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同時了解這些結構在種子萌發后將形成幼苗的哪些部分(雖然在種子的萌發一節中要重點介紹,但此處應適當地提及,以便加深學生對胚各部分結構的認識和理解)。因為胚是將來一株完整的植物體的雛型,是一個沒有完成分化的幼小植物體。所以,一個植物體是由胚發育成的,而種皮及胚乳只是幫助胚完成生長發育的輔助結構。在胚萌發成幼苗的時候,種皮及胚乳就完成使命而脫落和消失了。由于種子內胚的體積很小,其各部分結構不易看清,尤其是單子葉植物種于內的胚,和胚乳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不易剝離。所以,讓學生了解胚的結構不能僅從掛圖或教材中的插圖去了解,而要觀察實物,這也是讓學生認清胚結構的一個難點。例如,教材中指導學生將玉米種子沿胚的縱軸方向切開,然后向切面上滴碘液,結果是胚乳部分變藍,而胚則不變色,這樣來觀察玉米種子內胚的結構。然而,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胚的側面觀,不能認識胚的整體,所以,在以上步驟之前,另選一粒吸漲后的玉米種子,去掉種皮,用針將種子一側中央的白色船形結構剝離,用放大鏡仔細觀察這個結構的全貌,它就是胚。然后再切開種子,加滴碘液進行觀察。使學生從形態到結構有一個完整的對胚的認識,這樣就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難點教學過程設計1.引言設計。由于這是新章節的起始課,所以,引言的設計非常重要,從這一章起,將要依次講述綠色開花植物的六種器官。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大都是先由種子發育成幼苗,才依次出現其他各種器官。因此,在分別講述六種器官的時候,應首先講述種子。在設計引言時應考慮到,此節課的引言不僅僅是種于結構的引入語,更重要的是做為本章的引言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先了解種子的結構才能再去了解其他器官的結構,這樣在設計時就要將全章的重點內容,即種子的萌發做為出發點來設計本課的引言。例如,以有興趣的問題開始,可提問:“我們吃的蘿卜是植物的一種組織還是一個器官?”在學生回答后接著問:“蘿卜是植物的什么器官?”“植物還有哪些器官?”等。當學生回答出各種器官后,老師便可說明要先學習種子這個器官和為什么要先學它的簡要原因。否則,學生會認為先學哪個都一樣,不解其因,多生疑惑,接下來引入本章的內容,例如:“要想知道種于是怎樣長成一株植物體的,就要研究它的萌發過程以及和萌發有關的許多問題。如種子是什么樣的結構?所有植物種子的結構都相同嗎?它們萌發需要什么樣的條件?當條件具備時為什么有些種子并不萌發?種子能活多久,等等。這些問題我們要依次去探討,去解決。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種子的結構……” 2.新課的設計:(1)在引人本課主題后,可以分發實驗材料,同時提醒學生要注意聽老師的講述,因為種子較小,尤其是種于內的胚更是嬌嫩,一不小心就會將其損傷,影響觀察。(2)指導學生先了解玉米等單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出示掛圖或使用模型來簡述單子葉種子的結構,然后讓學生按要求剝開玉米種子的種皮,用針將中央白色的胚剝離,用放大鏡觀察其形態,再取一粒玉米種子讓學生按教材所示的方法將種子切開,在切面上滴一滴碘液(說明,胚乳中貯存著大量淀粉,遇碘會變藍,而胚不變藍色)。再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對照教材圖1-11所示的結構認真弄清胚的結構,最后板書歸納玉米種子的結構:(3)指導學生了解雙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讓學生按教材所示的方法觀察,解剖認識菜豆種子(或其他雙子葉種子)的結構。然后板書歸納:(4)將兩類種子進行比較,讓學生注意到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可以列表總結(如教材上的表格)。(5)提出胚是種子結構中的最重要部分,它是將來植物體的雛形,一旦胚受到損傷,這粒種子就不能萌發了,例如將大米或豆瓣種下去卻不能長出幼苗,因為水稻種子在碾成大米的過程中已經去掉了種皮和胚,而豆瓣是子葉,不是一個完整的胚,所以,胚的完整是種子萌發的重要內因。胚乳(雙子葉植物種子的胚乳已被子葉吸收)和種皮只不過是在胚長成幼苗過程中提供營養和起保護的作用。(6)明確兩個問題:①單子葉植物種于多數都有胚乳,但也有些種類的單子葉植物種子沒有胚乳,例如:慈姑(見課后小資料)。②雙子葉植物的種子多數無胚乳,但有些種類的種子具有胚乳,例如:蓖麻(見課后小資料)。以此問題來說明植物的多樣性,同時打消學生所可能出現的錯誤認識。不要把兩類種子的結構知識絕對化。教學后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