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的性別決定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 2.解釋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通過模擬實驗,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動手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用科學的態度看待生男生女問題。教學重點、難點:解釋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啟發式談話法、實驗法學法設計:合作探究法、討論法、練習法教學準備:課件、黑白棋子、黑塑料袋課時設計:1課時教學過程:復習舊知 復習上節課內容,找學生回答問題. 1.親代與子代聯系的“橋梁”是( ) A.染色體 B.遺傳物質 C.生殖細胞 D.基因; 2.人的精子中染色體數目是多少?二、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一排小孩背影的圖片,設問:能判斷小寶寶的性別嗎? 為什么有的是男孩,有的是女孩?人的性別由什么決定呢?通過學習這節課,我們將揭示生男生女的奧秘。這節課講人的性別決定,然后教師邊寫板書邊示意學生翻到本節課.設計意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出示學習目標,點明重、難點.四、新課講授環節一: 舉手之勞 通過課前預習回答問題:1.你知道自己體細胞的性染色體嗎?大家都一樣嗎?(教師以采訪的形式,隨機找1位男生,采訪一下,他體內性染色體是什么?最后,讓同學們歸納總結:男性體細胞性染色體是:XY;女性是:XX。)答案提示:1.男:XY;女:XX2.爸爸(男性)產生幾種精子類型?媽媽(女性)產生幾種卵細胞?依然讓學生回答,平穩一下學生的情緒。男性產生兩種精子:含X;含Y;女性產生一種卵細胞:含X.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表達交流能力,為學生留下思考和學習的空間.環節二:齊心協力這個環節是本節的重點,多媒體出示一幅圖:圖中因為女子沒有生兒子,丈夫跟她離婚,從而引出問題:生男生女由誰決定?觀看視頻并閱讀P38,回答下列問題:1.如何用動作表示 X和Y,并演示生男生女的圖解過程。(小組討論想辦法)2.請同學在黑板上寫出生男生女圖解★ ★ ★設計意圖: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競爭意識,不同的組表演,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現學現用為鞏固重點出示一道題,請同學們思考討論,積極回答問題:1.能否判斷1號孩子的性別?2.生男生女是由誰決定的?3.由題可知男女出生比例是多少?答案提示:1.不能,不知道3是X還是Y2.由父親決定.3. 1:1設計意圖:通過這道題,既檢查和鞏固了重點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以上結論說明: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環節三:合作探究模擬探究男女出生比例1. 兩個袋子, 貼有藍標簽袋子(表示爸爸)裝有10個黑棋子表示X,10個白棋子表示Y,代表精子。 貼有紅標簽的袋子(媽媽)裝有20個黑棋子表示X,代表卵細胞。2.每一組分為兩批同學,拿紅標簽袋子的同學扮演媽媽,拿藍標簽袋子的同學扮演爸爸,分別從紅,藍袋中隨機抽取一顆棋子加以配對,配對后的是“XY”記為男,是XX就記為女,記錄下來。3.將抽出的棋子放回原來袋中內,搖勻后,重新抽取,記錄6對后,統計男女出現的次數。注意:1.黑棋是X;白棋是Y。2.記錄后的棋子是否放回了原來的紙袋內。教師出示總結男女數目的表格,然后請每組學生報男孩和女孩各多少.最后教師歸納男孩和女孩的數目,從而總結出:生男生女的概率接近1:1.設計意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合作,勤于動手,樂于探究,親自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環節四:情感升華閱讀我國人口普查表,回答以下問題:1.上表反映我國什么現象?2.這種現象會造成什么后果?(各抒己見)答案提示:1.我國男女比例嚴重失調。2.失調的出生嬰兒的性別比嚴重阻礙著我國人口的和諧、持續和健康發展,并將引發買賣婚姻、拐賣婦女等違法犯罪行為以及各種社會問題。 這時候教師趁機拋出問題:同學們覺得是男孩好還是女孩好?同學們的思想覺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思想升華,大部分同學同意男孩和女孩一樣好的觀點. 教師總結:男孩和女孩一樣好。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生男生女問題,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五、課堂總結設計意圖: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六、知識大比拼1.人類的性染色體( ) A.只存于精子中 B.只存于卵細胞中 C.只存于生殖細胞中 D.同時存在于生殖細胞和體細胞中2.如果一個性狀總是從父親傳給兒子,從兒子傳給孫子。那么你可以推測控制這一性狀的基因在( )A、常染色體上 B、X染色體上C、Y染色體上 D、性染色體上3.一對夫婦生出的兒子體內性染色體為( )A XX B XY C YY 設計意圖:檢測和鞏固學習效果.七、課下作業:1.根據生男生女圖解,每組出一道題,下節課展示。2.課時練本節習題。板書設計: 人的性別決定1.男性:XY;女性:XX2.精子:X與Y;卵細胞:X.3. 4.男:女=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