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免疫一、學習目標【知識目標】 1.說出人體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 2.區別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后天)和非特異性免疫(先天)。初步理解抗原和抗體的概念。3.描述免疫的功能; 4.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用免疫的知識解釋一些人體的現象。 【能力目標】通過閱讀教材培養學生閱讀、分析和識圖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免疫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確立“對傳染病積極預防”的思想二、教學重難點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免疫的概念及類型三、課時安排(1課時)四、教具準備多媒體 PPT圖片 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導入新課(分析現象,提出問題,提高學生對本節內容學習的興趣。)自主學習,思考討論。在感冒流行的季節,為什么有的人雖然接觸到感冒病毒卻不會患病? 當水痘流行時,為什么已經提前接種過疫苗的人會安然無恙?有些人吃魚、蝦,接觸花粉、動物皮毛會過敏?器官移植需什么條件?新知探究人體的三道防線1.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皮膚和黏膜。皮膚具有阻擋或殺死病原體、清掃異物的作用。1.閱讀資料12.討論:為什么涂在清潔皮膚上病菌會很快死亡?3.學生觀看,描述、并在教師的引導下聯系實際分析、體會皮膚的免疫作用。如:燒傷病人的治療環境、學生中皮膚受傷后的感覺、痰的產生和排除。教師:1.指導學生閱讀2.提出問題:資料1說明什么問題?3.展示:皮膚的保護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纖毛的清掃作用的動畫。2.人體的第二道防線: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1.學生描述吞噬細胞吞噬病菌的過程、作用。并解釋皮膚破壞后的紅腫、化膿現象。2.學生描述溶菌酶的殺菌過程。 設疑:通過資料一,我們知道皮膚雖然具有免疫能力,但還是不能殺死所有的病原體,當病原體突破第一道防線,又是什么在與病原體戰斗呢?1.展示吞噬細胞的吞噬活動的動畫。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和講解身體中吞噬細胞的分布。2.展示溶菌酶的殺菌作用。 3.人體的第三道防線。組成: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功能:產生抗體消滅病原體(抗原)1.學生閱讀,教師或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接種過水痘疫苗或出過水痘的人能夠抵抗病毒的侵襲呢?2.學生觀看、理解。3.學生分析比喻,將比喻的內容類比抗體、抗原的關系,理解第三道防線的作用。1.引導學生閱讀資料2.教師講解和分析抗體和抗原他們之間的關系和作用。3.教師運用各種比喻幫助學生理解抗體和抗原的關系和功能。4.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1.學生比較倆者的產生和功能。并填寫表格。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范圍對體外異物都反應。對一種異物有反應。形成生來就有后天形成的作用弱強1.講解:人體的三道防線有什么區別呢?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第一道防線與第三道防線差異,并導出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概念。5.免疫的功能防疫感染自身穩定免疫監視1.學生閱讀課本教材,歸納總結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免疫的概念。1.設疑: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理解了免疫能力使我們免受病原體的侵害,使我們受益,但隨著科學研究的發展,人民發現它對人體的影響是多方位的,還有哪些功能呢?6.計劃免疫學生閱讀,回答,教師補充。設疑:我們從小到大接種過很多的疫苗,為什么接種疫苗能預防傳染病呢?提問:1.疫苗的成分是什么?2.什么是計劃免疫呢?講:計劃免疫對提高人體的健康的意義,人的壽命的延長與計劃免疫的關系,以及國家對計劃免疫。四.小結學生小結本結主要內容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鞏固練習完成ppt上的鞏固練習部分展示練習六、板書設計第二節 免疫一、人體的三道防線 1.第一道防線:皮膚和黏膜。 非特異性免疫 2.第二道防線:殺菌物質(溶菌酶)和吞噬細胞(血液和組織液) 非特異性免疫 3.第二道防線: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結和脾臟)免疫細胞(淋巴細胞) 特異性免疫 二、免疫的功能 三、計劃免疫 :七、課下作業完成教材課后練習八、教學反思本節“免疫和計劃免疫”內容涉及的概念多,名詞多,又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 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教材的特點和認知規律,力求上課時語言生動、風趣、活潑,盡量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和具體化,先從感性的材料入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在教學過程中解決這些難點,本節課因內容多時間緊,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需安排第二節進一步對知識的記憶,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