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9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知識要點1、日常生活的變化1.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生活發生了根本變化,生活水平 _______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_________ 。2.衣:改革開放前,人們的衣服數量有限,色彩和樣式也很單調。改革開放后,人們的衣著變得________ 起來,服飾已經不僅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們顯示風度,_________ 的方式。3.吃:改革開放前后,“吃”的變化也很大。過去人們飲食結構比較_________,有些農村甚至沒有解決最基本_________問題。改革開放后,人們不但能“吃飽”,而且還要“吃好”,講究________ 、粗細搭配,__________等科學衛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4.住:改革開放前,人們住房比較擁擠,_________ 也很簡單。改革開放后,不僅___________面積擴大,而且__________ 和居住環境也有了明顯改善。5.消費結構:改革開放以來,消費結構不斷優化,_______ 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開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種休閑生活,________發生了很大變化。二、交通、通信的不斷發展1.交通成就:截至2010年底,中國的鐵路營運里程已居世界 _____ 。1997年以來全國鐵路實現幾次_________ ,大大提高了運營效率。全國建立起比較密集的公路網,_________里程已居世界前列。全國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都有航線,并與世界許多國家的大城市直通航線,中國已成為世界________。許多城市大力發展________ ,改善城市交通狀況.2.出行方式:人們的出行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除了自行車、公交車、出租車,還有________的地鐵,_________也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長途旅行時,火車、汽車、飛機、輪船任人選擇。3.通信發展:我國的電信網絡規模和用戶數均居 _________ ,固定電話早已進入千家萬戶,_________ 的使用十分普遍。中國的互聯網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通信事業的發展和通信方式的變遷,使信息的傳遞變得快捷和簡便,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__________ 。難 點 釋 疑1.城鄉生活變化比較表日常生活 改革開放前 改革開放以來衣 “灰藍色的海洋”,千篇一律 色彩艷麗,多姿多彩,追求個性食 食品短缺,營養不良 食品充裕,講究營養,追求健康住 低矮、狹窄的平房 寬敞的洋房,別墅行 自行車盛行 高速出行,家用摩托車、小汽車普及用 陳舊低效的家庭用品 手機、電話、網絡普及2.綠色食品,是指產自優良生態環境、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制并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安全、優質食用農產品及相關產品。1990年5月,中國農業部正式規定了綠色食品的名稱、標準及標志。標準規定:①產品或產品原料的產地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態環境標準。②農作物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及食品加工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產操作規程。③產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質量和衛生標準。④產品的標簽必須符合中國農業部制定的《綠色食品標志設計標準手冊》中的有關規定。綠色食品的標志為綠色正圓形圖案,上方為太陽,下方為葉片與蓓蕾,標志的寓意為保護。過關訓練一、單項選擇題1.下表所示內容反映了我國( )A.經濟快速發展 B.文化教育進步 C.社會保障提高 D.飲食結構優化2.1978年,我國很少有家庭擁有家用汽車和摩托車,2007年,城鎮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達到606輛,農村每百戶擁有摩托車達到48.52輛。我國城市每萬人擁有公交車輛從1986年的2.5臺增長到2007年的10.2臺。這主要反映出我國( )A.城市建設發展 B.思維方式改變C.傳統觀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3.2019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師帶著家人到株洲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他們不可能看到的是( )A. 用微信支付 B.穿現代服裝 C.住小洋樓 D.用糧票買米4.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糧票和油票,實行糧油商品敞開供應。從此,伴隨城鎮居民近40年歷程的糧票、油票等各種票證就此謝幕,象征著一個新時期的來臨。這個來臨的“新時期”是( )A.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B.社會主義道路探索時期C.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5.1972年,有一位外國人來到中國,那么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A.許多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 B.人們用來招待他的主食是玉米飯C.大街上的服裝像“灰藍色的海洋” D.人們大多住在簡陋狹窄的房子里6.從表格中獲取信息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閱讀下列表格,你不可能得到的信息是( ) 1952—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統計A.1978年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緩慢 B.1978年后國內生產總值迅速增長C.改革開放促進國內生產總值增長 D.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一位 7.媽媽要小紅去商店賣布,小紅不小心把布票弄丟了,這一下,布買不成了,小紅的新衣服也穿不了了,小紅急得直哭。你認為這種情況最有可能發生在( )A.20世紀初期 B.20世紀六七十年代 C.20世紀90年代 D.21世紀初8.自20世紀50年代,我國人民的生活進入了“票證時代”。我國發行布票、糧票和油票的根本原因是( )A.體現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優越性 B.防止人口流動C.經濟發展水平低,商品嚴重匱乏 D.滿足收藏愛好者的需要9.中國的互聯網日益普及,互聯網技術在中國的出現是( )A.中國改革經濟體制的結果 B.中國對外開放的結果C.中國科技進步的結果 D.中國人民生活巨變的結果10.右圖是“十一”假期杭州的西湖景區的擁堵場面。我國旅游熱持續高漲,說明了( )A.中國人天生愛湊熱鬧B.中國的風景亮麗C.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D.中國人民喜歡旅游1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衣食住行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列不能反映這一變化的是( )A.衣著豐富多彩 B.上網淘寶購物 C.自駕出游流行 D.食物匱乏單調12.中國人民曾經有過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也有過緊衣縮食的日子,但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是在( )A.新中國成立以后 B.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C.“文化大革命”以后 D.改革開放以后13.“民以食為天”,改革開放后,中國十幾億人民的吃飯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以下屬于改革開放后我國人民的吃飯情況的是( )①食物匱乏單調 ②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 ③野菜充饑 ④講究綠色食品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4.王偉的爺爺說:“爺爺像你這么大的時候(15歲)一頓能吃5碗飯,你卻連2碗都吃不了?!蓖鮽マq解道:“你們那時吃飯只求‘吃飽’,我們現在吃飯不但要求‘吃飽’,而且還要‘吃好’,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這段對話說明改革開放以來( )A.國家糧食產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飲食文化影響C.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D.青少年的體質有所下降 15.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出現這一巨大變化的原因是( )①改革開放使我國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 ②國家重視人民生活的改善 ③城鄉人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長 ④人們思想觀念的進步A. 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二、綜合題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必須憑借各種票證才能購買到物品。糧票、煤票、肉票、糖票、布票……各種票證讓人眼花繚亂。如今,票證已經退出我們的生活。走進商店、超市,琳瑯滿目的商品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 ——摘編自《百年中國》材料二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中關于電視機產量的數據制作下表:(單位:萬臺)(1)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憑借票證購買物品的原因是什么?(2) 分析材料二中的數據,你能夠發現哪些問題?(兩個以上)試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3)以上兩則材料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國經濟的發展變化,請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分析變化的原因。 第19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知識要點】一、1.不斷提高 明顯改善2.豐富多彩 展示個性3.單一 溫飽 營養均衡 綠色食品4.室內設施 人均住房 室內裝修5.休閑娛樂 生活方式二、1.第二位 大提速 高速公路 民航大國 軌道交通2.方便快捷 私家汽車3.全球第一 移動電話 生活方式【過關訓練】1.A 2.D 3.D 4.D 5.A 6.D 7.B 8.C 9.B 10.C11.D 12.D 13.C 14.C 15.A16.(1)主要原因就是當時物資匱乏,國家對生產和供應不得不按計劃加以控制和分配。(2)提示:問題①:電視機產量不斷增加。原因:電視機生產能力提高、人們購買能力增強等。問題②:彩電需求不斷增加。原因:人們對電視機質量與檔次的要求越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在提高。問題③:黑白電視機退出消費舞臺。原因:電視機生產技術和功能更新快。(凡符合題意的均可)(3)主要原因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實行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發生巨大的變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