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描述人體呼吸系統組成,說出呼吸道的作用。 2.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分析相關資料,通過分組討論合作,提高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 3.認同人體呼吸道對空氣處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關注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的關系。教學重點 通過資料分析,歸納出呼吸道的作用。教學難點 呼吸道作用的分析與總結。課前準備 呼吸系統組成模式圖、直尺、分組5~6人/組課時分配 1課時教學過程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室活動 設計意圖引言:為什么一個新生兒總是啼哭著來到人間 一、呼吸系統的組成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 二、呼吸道作用資料分析討論題:1.呼吸道有什么結構能保證氣流通暢2.呼吸道除了保證氣流的通暢外,還有哪些作用?這些作用是如何實現的?3.有了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人體就能完全避免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危害嗎?4.痰是怎樣產生的?為什么不要隨地吐痰5.北歐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狀可能有什么特點?為什么? (1)保證氣體通暢(2)處理吸入的氣體(但處理能力有限) 分析題:1.吞咽與呼吸的關系2.聲音的發出 三、課后練習1.在對溺水者進行人工呼吸以前為什么要先清除口、鼻內的污物?2.由細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是怎樣傳播的?敘述這些致病的微生物從外界到達發病部位的“旅程” 動腦思考問題,自由發言 1.閱讀課文中關于呼吸系統組成的信息2.觀察圖4-25呼吸系統的組成,并根據呼吸的常識,填出呼吸道組成的器官名稱3.學生自由發言,說出各自觀點,相互評價有的學生會問:“嘴也可以用來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什么區別 以小組為單位,閱讀資料分析,圍繞討論題進行分析,嘗試解決問題各組選派代表對已經解決的問題發表意見,其他各組適當補充和修改,統一答案:對未解答的問題在教師的提示和啟發下,再進行思考、分析,歸納出正確答案 思考上面學生提出的問題,根據剛才對付論題的分析所掌握的知識,嘗試解答問題,得出正確答案 把分散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觀察“吃飯時大笑會嗆著”的小漫畫2.觀察吞咽與呼吸關系圖3.用尺測量吞咽與呼吸時會厭軟骨位置的變化,分析問題4.談體會及家長對此事的看法 1.觀察“聲帶拉緊和松開”的圖示 2.敘述聲音的發出 運用所學知識思考問題,舉手回答,互相完善,認識到呼吸道各器官之間是有聯系的 引導發言,促使學生說出啼哭標志著呼吸作用的開始,引出課題 1.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識圖、填出呼吸道的組成的名稱2.組織學生回答呼吸系統的組成,鼓勵學生回答,表達各自觀點,統一正確答案 教師對這一問題不作解答,建議學生繼續學習之后再作解答 指導各組有效地進行分析 在討論之后,討論題中的第1題采用搶答的方式回答,要協調好課堂紀律;其余的題組織各組選派學生代表回答 在回答討論題第2題之后提醒學生回答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哪一個好 討論題中的第3題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體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并通過讓學生舉例分析,最終形成空氣質量的好壞與人體健康有著很大的關系的觀念 討論題第5題注意提醒學生根據人體體溫恒定和討論題第2題中相關的知識來回答引導學生歸納呼吸道的作用,給以適當的鼓勵和評價 1.提問:為什么在吃飯時不能大聲說笑?2.指導學生測量吞咽與呼吸時會厭軟骨與食道之間距離的變化數值3.鼓勵學生發言,談體會 指導看圖鼓勵發言提出問題,組織學生回答,并引導學生注意到如果支氣管炎不及時治療,會患上肺炎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激發學習積極性 利用教材中信息及呼吸作用的常識,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觀察、思考等能力 留有懸念,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促進主動學習 以組為單位討論問題,促進學生之間的協作、交流,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采用搶答的方式可以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馬上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的欲望 對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不直接說出答案,而是適當進行啟發,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及時總結,有助于學生加深印象,便于記憶 明確邊說邊吃的危害,確立良好習慣;培養學生測量、觀察等技能,學會利用恰當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培養觀察、敘述的能力 檢測掌握情況,及時反饋信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運用,并同現實生活相聯系,達到學學以致用的效果 教學反思 這一堂課學生的畫圖總結是一亮點,他完全的將所學知識融化成自己的東西。其實學生的學習能力遠超過我們的想象,所以可以放心的把課堂多教給他們。這樣我們交的輕松,他們也學的輕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