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節 鳥的生殖和發育一、教材分析:本節課選自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章第四節的內容,本節課與八年級年鳥類的知識一脈相承又為后面生物進化的學習奠定基礎,起到了承前啟后的關鍵作用。 二、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但是其綜合分析解決生物學科的能力還比較薄弱。三、學習目標1、探究鳥卵的結構,說出鳥卵適合于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 2、描述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3、通過探究和討論鍛煉學生的仔細觀察和分析能力。四、學習重難點: 教學重點: 觀察鳥的繁殖行為,描述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教學難點 : 進行探究實驗,說出鳥卵適合于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五、學習過程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課件展示觀看小視頻:雞的胚胎發育過程師:剛才看到了什么?生:我們了解了雞蛋孵化成小雞的過程師:雞屬于哪一類動物?生:鳥類師:我們經常食用雞蛋,那么雞蛋的結構是怎樣的呢?,全世界的鳥類約有9000多種, 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各種各樣,一般會經歷哪幾個過程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四節鳥的生殖和發育》 通過本節學習,你將學會:1、探究鳥卵的結構,說出鳥卵適合于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 2、描述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生:齊讀學習目標)(二)探究學習新課師: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將依據這兩個學習目標開展兩個探究活動,先看第一個探究活動探究活動(一) 鳥卵的結構 課件播放觀察鳥卵的結構的視頻,(教師板書畫出雞蛋的結構)師:請同學們分小組按照步驟開始做實驗并完成兩個任務。學生活動:小組分工合作,動手解剖雞卵,邊解剖邊觀察。師:巡視指導,參與到個別小組的活動中。師:現在我來檢查一下實驗的結果怎么樣。請同學們看黑板,先說說它的各部分的結構名稱生:最外層是卵殼、緊貼著卵殼里面比較薄的膜是卵殼膜,小空腔是氣室,白色的部分是卵白。生:中間黃的部分是卵黃,卵黃外面的膜是卵黃膜,卵黃上的小白點為胚盤,卵黃兩端的帶狀結構是系帶。師:胚盤是胚胎發育的地方。卵黃、卵黃膜和胚盤合起來稱為卵細胞,它是一個細胞,那么它的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在這里分別指的是……生:細胞膜——卵黃膜,細胞質——卵黃,細胞核——胚盤。師:雞卵的結構名稱我們已經知道了,那么它們又有什么功能呢?我們來猜想一下。生:卵殼、卵殼膜有保護作用,卵白給胚胎提供營養物質和水分,卵黃膜起保護的作用,卵黃為胚胎提供主要的營養物質,胚盤相當于細胞核師:這說明胚盤與遺傳有關,胚胎的發育就從這里開始,將來能發育成雛雞。師:系帶有什么作用呢?生:能固定卵黃,減小震動,有利于孵化師:那么氣室呢?生:氣室中貯存著空氣,為胚胎發育提供氧氣師:是不是所有的雞蛋將來都能發育成雛雞呢?生:不是,應該是受精的卵才能發育成雛雞。師:對,那么你們知道什么樣的卵才是受精卵呢?生:已受精的卵,胚盤色濃而略大,未受精的卵,胚盤色淺而小。師:對,大家說的很好。這是我們打開雞蛋以后才能看到,養雞場想看看雞蛋是不是受精,怎么辦呢?一般通過照蛋燈來識別,如果蛋中有不透光的黑色斑點,則是受精的卵,不透光的斑點就是胚胎發育的部位。這就說明了鳥卵在雌鳥體內已經開始發育,當卵產出以后,由于外界的溫度低于體溫,所以暫時停止了發育師:如果不用這個方法,你還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嗎?生:在家里煮雞蛋時,當水溫升高時,就會發現有小氣泡冒出,這也能說明蛋殼上有小孔。師:蛋殼很硬,能保護內部的結構,還透氣,可以進行氣體交換,為胚胎發育提供足夠的的氧氣,卵白和卵黃還能提供營養物質和水分等等,這些條件都滿足了,雞卵就一定能發育成雛雞。由白居易的詩中描述了鳥的什么行為?引出第二個探究活動探究活動(二) 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1、圖片感知鳥的生殖發育過程2、視頻感知朱鹮的生殖發育過程3、總結鳥的生殖和發育的六個一般過程(三)小結本節課知識,談收獲師:你學到了那些內容?生:(學生各談收獲)師課件展示(四)課堂練習 鞏固知識(五)課外知識鏈接 早成鳥與晚成鳥(六)板書設計第四節 鳥的生殖和發育觀察雞卵的結構:卵殼(氣孔)卵殼膜氣室 提供氧氣卵白 保護、提供水分和營養系帶 保護卵黃 營養胚盤 胚胎發育的部位二、鳥的生殖和發育的過程: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育雛課后反思:本節課是一節公開課。課堂上主要采用了引導——發現式教學模式,它包括四個環節。創設情境→探究學習→總結提高→練習鞏固。第一個環節:鳥是同學們比較喜歡、也比較熟悉的動物,但對于鳥類的生殖和發育的知識,學生們也只是一知半解,還不能上升到理論上來,所以在教學中,首先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導入新課。第二個環節:探究學習。這個環節分為兩部分。(1)觀察雞卵的結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鳥卵為什么可以在陸地上發育的道理,我給學生準備了探究實驗的用具,讓他們利用雞蛋作為實驗材料,以小組為單位,親自動手操作、進行實驗,從內心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明確鳥卵的結構特點,并討論推測各結構的功能。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勤于動手,大膽實踐,在“做中學”,在實踐中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成功的喜悅(2)觀看鳥類生殖和發育的錄像片,形象、逼真,增加感性認識,通過觀看得出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一般包括哪幾個階段,而后通過對比早成鳥和晚成鳥,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在這個階段中巧妙地設置問題,讓學生動眼去觀察、動腦去思考、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個環節是總結提高。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比較鳥卵和青蛙卵的結構、比較鳥類和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方式,明確了鳥卵適于在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并滲透生物的生殖發育是由水生向陸生過渡這一進化觀點,難點內容不攻而破,為后面學習生物的進化做了很好的鋪墊。第四個環節就是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的新知識。成功的地方:1、本節課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形象逼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這樣提高了教學效果。2、探究雞卵的結構,讓學生親自動手,能讓學生感悟到平時自己熟悉的事物原來還在這么多的知識,用雞卵做為實驗材料,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突破了重難點。3、課堂上,每一環節我都先讓學生自學,然后再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回答,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不足的地方:1、學生在探究卵的結構時,實驗時間不夠充分。2.、在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時,有時給的時間不夠富余,有的問題啟發性還存在差距。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加強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動手操作的能力。本節課我感觸最深的是:要想上好一節課,必須花費一定的功夫去備課,比如準備探究的材料、查閱資料、收集資料、研究教材,并能預見課上可能出現的問題等,做到心中有數,課堂上才會游刃有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