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5人體內廢物的排出一:學情分析(學生,教材,課程)1、教材分析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五章。繼對人體的營養、消化、物質的運輸學習之后,針對人體內廢物是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從中考及本冊書中的地位它是一個教學重點,也是一個教學難點,與前面所學知識聯系緊密,因此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知識的貫穿,并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2、學生分析(1)我們學校屬于農村學校,學生們的基礎較薄弱,需要結合視頻、動畫等多種資料幫助學生們理解(2)學生已經了解了人體營養、消化、血液循環等有關知識且已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和資料分析能力,有強烈的好奇心,具有很強的求知欲望,但是還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3)學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小組合作學習方法(4)雖然這部分知識與實際生活相接近,但對于尿是怎樣在腎臟中形成的這一微觀的過程,學生不易理解。3、學法指導:(1)、觀察法:指導學生觀察圖片、模型和動畫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2)合作探究法:隨著老師的設問,學生自學教材,主動思考;小組討論,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歸納總結法:指導學生發現并掌握知識內在的聯系,總結出“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 生物學原理。二、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徑【能力目標】通過資料分析活動,培養根據實驗數據進行科學推測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關注身體健康,體驗生命的價值三、教學重難點重點:(1)腎單位的結構 (2)尿的形成和排出過程難點:尿的形成過程四、教學方法說明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讓學生輕松的掌握重點,突破難點,結合這一課的特點,我采用了如下教學方法:1、啟發式教學法——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有目的學習教材,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2、直觀教學法——主要利用模型的,直觀的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結合教師的層層引導,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逐步將學生將感性的認識引導到了理性認識,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3、小組合作法,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五、教具及信息技術設置說明腎臟和腎單位掛圖 多媒體視頻六、所有應用環境及軟件說明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為了便于學生的理解,采用了大量的圖片、動畫和視頻。如圖片的應用:網上下載的素材;動畫、視頻的應用:在新疆基礎教育平臺的人教版課本光盤資源里進行下載,除了運用制作ppt的基本技術外,還用到了超鏈接。七、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情境導入 1.觀看圖片,積極回答 2.小組討論,各抒己見 1.展示兒童小便圖片,提出問題:尿是怎么形成的?人為什么必須排尿? 2.展示尿毒癥患者圖片啟發思考 尿毒癥患者為什么要換腎? 新 知 探 究 一、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1.聯系自身實際,小組討論得出排泄的概念 人體內代謝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稱為排泄。 人體內的水、無機鹽、尿素等廢物主要由泌尿系統排出體外 2.閱讀教材,小組歸納,總結相關概念 3. 認真觀看和觀察,交流討論,分析并完成相關問題 教師分發和相關教具,指導學生觀察分析。 學生根據觀察現象和泌尿系統結構圖分析歸納完成相關問題。 總結: 泌尿系統的組成: 腎臟(形成尿液) 輸尿管(輸送尿液) 膀胱(暫時貯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1.提問:人體在生命活動過程中,會產生哪些廢物?它們又是如何被排出體外的? 2.組織學生閱讀教材歸納概念 (1)代謝廢物: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 (2)排泄:人體將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排出體外的過程。 (3)排泄途徑:泌尿系統、皮膚、呼吸系統 3. 出示泌尿系統的模型、掛圖,并播放相關視頻。設問: (1)泌尿系統主要是由哪些器官組成的? (2)注意觀察腎動脈和腎靜脈以及腎的顏色,根據你所學的知識,想像一下腎臟里血管的分布狀況是怎樣的?血液是怎樣進出腎臟的? (3)你認為尿液的形成與血液循環有沒有關系? 新 知 探 究 二.尿的形成和排出 1.觀看掛圖、視頻等,明確腎單位的結構 腎臟的結構:由100萬個腎單位構成。腎單位是腎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 腎 腎小球 單 腎小囊 位 腎小管 2.小組在觀看資料分析的同時進行討論總結、血液在流經腎單位時發生了哪些變化 明確尿的形成包括: (1)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 血液流經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時除血細胞和分子蛋白質外,其余的小分子物質過濾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新收作用。 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原尿中的有用物質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剩余的物質在腎小管末端形成尿液。 3. 對照掛圖,試敘述尿的形成過程。 4.觀看動畫,形成認識 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 1.出示掛圖、P73插圖和視頻,明確思考討論問題: (1)腎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是什么? (2)腎單位包括哪幾部分?各有什么特點? 2.組織學生認真分析P74的資料分析回答: (1)尿液和血漿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認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質? (2)血漿和腎小囊中液體成分的變化,說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點? (3)在腎小囊中出現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沒有,這說明腎小管有什么作用? --------教師及時指導學生分析數據 3.進一步分析總結 出示尿的形成過程的flash動畫和掛圖。 4. 動畫展示:腎臟形成的尿液是怎么排出體外的? 三.其他廢物的排出 觀看多媒體,了解汗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1.皮膚排泄: (1)皮膚的結構 2)皮膚排泄:通過汗腺中的汗液排出尿素、多余水分和無機鹽 2.呼吸系統排泄:排出二氧化碳 多媒體展示: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課堂小結 暢談收獲 指導學生總結概括,盡可能擴大學生的參與度。鞏固練習 獨立完成練習 反饋、釋疑。八、板書設計呼氣 一、排泄 排尿 排汗 腎小球 腎臟 腎單位 腎小囊 輸尿管 腎小管 二、泌尿系統的組成 膀胱 尿道 1、腎小球的濾過,形成原尿 三、尿的形成 2、腎小管的重吸收,形成尿液 四、尿的排出: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 五、泌尿系統的衛生九、課下作業完成教材課后練習十、教學評價方案發動學生展開“生生互評”,對于發言采取異組同號評,對于練測采取同桌互評,對于小組采取累積評。學生在展示、互助、互評的過程中積極思維,與師生互動。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充分展現個人的精彩。十一、教學反思本節課在教法的設計上,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為主要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主動理解“尿的形成過程”。教師在此過程中起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體現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內容圖片資料豐富,教學中充分利用圖解,“泌尿系統組成圖”、“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尿的形成過程示意圖”,再結合多媒體動畫,引導學生由點到面,由局部到整體地觀察圖。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討論交流中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提高.附圖片:第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