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神經系統的組成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描述神經系統和神經元的組成和功能; 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總結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難點:描述神經系統和神經元的組成和功能。二、設計思想本節課的教學,根據初中學生思維敏捷、好奇心強的特點,主要借助多媒體組織教學和課前收集的相關資料,組織學生觀察、討論、交流,弄清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通過聯系生活中的實例,引導學生去分析、理解;同時,通過播放動畫和視頻,促進學生對,中樞神經的結構組成和周圍神經的組成進行深入認識。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以縮小生間差距,確保課堂有效教學的落實為重點,以 “導讀探究,先議后練”教學模式為突破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全面發展。三、教學方法教法、學法的確定及依據 教法:實例分析、分組討論、多媒體的直觀教學;以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質疑、講解為輔。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合作能力。 學法:閱讀、討論、交流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自主參與過程中學到學習的方法。 (我們所教的是農村的學生,他們多數對學習沒有興趣,習慣于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動手不動腦。根據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的原則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以及本校學生的特點,制定以上教法和學法。)四、教學過程(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教師:用屏幕展示幾幅圖片,讓學生思考這些圖片中的活動的完成需要哪些結構的參與?它們的協調配合是由什么系統控制的?【學生活動】根據自己已有的科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各小組代表分析講述自己的感受。我們可以通過眼睛、耳朵等器官感覺到外界環境的變化,我們可以通過雙手捂住耳朵,快步跑進屋內躲避。這一連串的反應是由我們的神經系統的來實現的。【教師活動】利用課件大屏幕出示學習目標。 出示學習提綱:(根據教學需要適時出現)(二)研探新知 1.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教師活動】提出疑問:神經系統有哪些器官組成神經系統有哪些器官組成呢? 【學生活動】各小組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討論分析神經系統有哪些器官組成;并小組分別回答。 【教師活動】在學生討論回答后,老師利用課件上的圖片,讓學生清楚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大部分。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周圍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脊神經和植物神經。 【教師活動】提出疑問:組成神經系統各個器官有什么功能?【學生活動】各小組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討論分析神經系統各組成器官的主要功能;并小組分別回答。 【教師活動】通過學生的討論分析和觀看視頻,認識到腦和脊髓位于人體的中軸位,它們的周圍有頭顱骨和脊椎骨包繞。 腦分為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認識的功能分區,大腦還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分別管理人體不同的部位.脊髓主要是傳導通路,能把外界的刺激及時傳送到腦,然后再把腦發出的命令及時傳送到周圍器官,起到了上通下達的橋梁作用。腦神經共有12對,主要支配頭面部器官的感覺和運動。人能看到周圍事物,聽見聲音,聞出香臭,嘗出滋味,以及有喜怒哀樂的表情等,都必須依靠這12對腦神經的功能。 脊神經共有31對,其中包括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 1對。脊神經由脊髓發出,主要支配身體和四肢的感覺、運動和反射。2.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教師活動】利用幾幅人體細胞圖片認識人體多種細胞的形態,,【學生活動】通過觀察比較,明白神經細胞與身體內其他細胞的異同,認識神經細胞的結構特點。 【教師活動】提出疑問:①神經元又叫做什么?②推測神經元有什么功能?【學生活動】根據教師創設的情景,通過視頻的觀看,小組分析討論,積極動腦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疑問。。3.讓學生當一回小醫生幫診病【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資料,圍繞發病原因、發病部位及癥狀來分析,診斷病情。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學生活動】小組會診,針對資料產生疑問及聯想,進行交流,提出問題。【學生活動】小組派代表匯報,體驗成功的喜悅,組內成員補充。總結出人體各部分的協調活動靠神經系統的調節來完成 交流討論,認真思考并舉手回答,組內補充,組間評價,暢所欲言。課堂練習 判斷 1、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兩部分。 2、神經元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 3、中樞神經系統是大腦。 4、神經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 5、神經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5.課堂拓展【教師活動】提出疑問:在日常生活、勞動和體育鍛煉中,有哪些情況容易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對此你有什么好的安全建議?【學生活動】根據課前查找的資料回答有哪些情況容易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對此你有什么好的安全建議?6課堂小結今天,我們通過學習認識神經系統和神經元的組成和功能;說明人體各部分的協調動作主要靠神經系統的調節來實現。讓我們更加關注生命的可貴,更珍愛生命。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PAGE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