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5課】建筑中的材料1.建筑物是用磚瓦、水泥、木頭等材料建造的。這些材料有些是天然材料,有些是人工材料。人們利用天然材料造出方便、耐用、易塑性的人工材料,以制造各種物品和建筑。2.哪些材料是天然材料,哪些材料是人工材料?答:天然材料有:茅草、土、木材、石塊等…… 人工材料有:鋼材、磚、水泥等…… 3.木屋、石橋、草屋、磚房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答:木屋是用木材建造的;石橋是用石頭建造的; 草屋是用茅草建造的;磚房是用磚建造的。4.建筑材料的發展史是什么?答:1.在古代,人們主要利用草、土、木材、石頭等天然材料來建造建筑。2.隨著磚、瓦、琉璃燈人工材料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建筑的建造水平。3.到了現代社會,鋼材和鋼筋混凝土燈人工材料的出現,使建造高層建筑成為可能。【第16課】建筑中的結構1.用木棒和皮筋搭建出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試著拉一拉發現三角形不容易變形。2.想辦法將不穩定的正方形變得穩定。看下圖: 或 就是使每一部分變成三角形。3.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有多高?為什么那么高的建筑能夠矗立空中而不倒塌?答: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是迪拜哈利法塔高828米;它之所以那么高能夠矗立空中而不倒塌是因為該建筑物上小下大,上輕下重,左右對稱整體結構呈三角形局部類似圓柱,所以能夠穩穩地矗立而不倒塌。4.使在紙筒上端和下端分別綁上重物,推一推,發現下端綁重物的更不容易被推倒。通過實驗得出結論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穩定性較好。5.建筑物中有三棱柱、四棱柱、圓柱等各種形狀的立柱,圓柱承受力大。6. 平面和拱形兩者之間,拱形承受壓力更大。降低重心可以使物體穩定。7.上小下大、上輕下重、左右對稱、三角形結構的物體穩定性較好。8.拓展與應用——榫卯是中國古代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榫卯是在兩個構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榫卯結構的特點是在午間上不使用釘子,利用榫卯加固物件,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和智慧。【第17課】設計制作建筑模型1.魯班是魯國人,他發明了鋸子、墨斗、刨子等許多工具。2.設計一種建筑,畫設計圖,準備材料,制作模型 數塊胡蘿卜丁、數根牙簽 三年級上冊科學——第五單元高塔設計圖:高塔模型制作材料:高塔模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