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中考專題復習: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世界反法西斯國家 軸心國集團 中國戰場(東方主戰場) 歐洲西線戰場 歐洲東線戰場 太平洋戰場 北非戰場 意、德、日1922年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立 意大利建立法西斯專政1929年 經濟大危機(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表現、特點、實質、應對措施) 1931年 1931年,日本關東軍策劃九一八事變,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中國局部抗戰開始,抗日救亡興起。 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人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 1932年 日本在長春扶持溥儀建立偽滿洲國 1933年 1月,日軍攻占山海關,向南推進。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在長城一線、察哈爾等地與日軍作戰,收復多倫等地。 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施新政,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 (時間、背景、目的、3R內容、特點、結果、影響、局限性、實質) 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建立法西斯專政,二戰的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 1935年 1935,華北事變,民族危機深重。 一二·九運動,抗日救亡高潮到來 中共“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1935年意大利發動了侵略埃塞俄比亞的戰爭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世界反法西斯國家 軸心國集團 中國戰場(東方主戰場) 歐洲西線戰場 歐洲東線戰場 太平洋戰場 北非戰場 意 、德、日1936年 12月12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日本:受軍部控制的廣田弘毅上臺,建立法西斯專政,二戰的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 1937年 七七事變是日本侵略者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 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中國的抗日戰爭,牽制著大部分日本陸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 巨大貢獻;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1937年8-11月 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1937年9月,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 1937年9月,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正面戰場)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把重慶作為戰時的陪都。 南京大屠殺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軸心國集團 中國戰場(東方主戰場) 歐洲西線戰場 歐洲東線戰場 太平洋戰場 北非戰場 意 、德、日1937年 11月20日 國民政府發表移駐重慶宣言 1938年 3月,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 6月,武漢會戰 日本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 廣州、武漢失陷后,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國民黨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 德國吞并奧地利 9月,英法德意的首腦在德國的慕尼黑開會,簽訂《慕尼黑協定》,將綏靖政策推向頂峰 1939年 1月,中共中央在重慶設立以周恩來為書記中共中央南方局。 5月3日,5月4日 “五三”“五四”大轟炸是日本空襲重慶造成市民傷亡人數最多的兩次大轟炸 7月陶行知在合川創辦育才學校 倡導“教學做合一” 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歐洲戰場爆發 英法對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 1940年 5月湖北棗宜會戰,在反法西斯陣營的五十多個國家中,張自忠是陣亡將士中軍銜最高的將領--第33集團軍上將總司令。張自忠不愧為"抗戰軍人之魂"! 下半年,百團大戰,戰役的主要目標是破襲交通線,摧毀敵人交通線兩側及抗日軍根據地內的日偽據點。,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 9月6日,國民政府規定重慶為中華民國陪都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4月-5月,德軍進攻北歐、荷蘭、比利時。 5月-6月德軍進攻法國 7月德軍轟炸英國 敦刻爾克大撤退 軸心國集團 中國戰場(東方主戰場) 歐洲西線戰場 歐洲東線戰場 太平洋戰場 北非戰場 意 、德、日1941年 1月 皖南事變,《新華日報》刊登了周恩來題詞 “為江南死國難者致哀”“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6月5日,日機夜襲重慶,造成了“六五”大隧道慘案 12月,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殲滅大批日軍,獲得會戰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此時,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 接連敗退。 6月,德國進攻蘇聯,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 10月,莫斯科保衛戰,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2月7日,珍珠港海戰,二戰達到最大規模 1942年 1月 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成立(背景、時間、地點、標志、作用 1942年初—1945年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 有力第支援了同盟國軍隊,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42年7月—1945年 中美兩國開辟駝峰航線,駝峰航線"是二戰時期中國和盟軍一條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1942年,終于二戰結束,為打擊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貢獻。 7月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6月,中途島海戰 日軍損失慘重 1943年 2月,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7月,墨索尼里政府垮臺,意大利宣布無條件投降 11月,開羅會議。由中、英、美在埃及開羅召開,《開羅宣言》規定把日本侵占中國的東北地區、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堅持戰斗到日本無條件投降。開羅會議確立中國成為世界四強的地位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世界反法西斯國家 軸心國集團 中國戰場(東方主戰場) 歐洲西線戰場 歐洲東線戰場 太平洋戰場 北非戰場 意 、德、日 1944年 豫湘桂會戰,是日本陸軍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間貫穿中國河南、湖南和廣西三地進行的大規模進攻戰役。這次戰役雖然以日軍取勝而告終,但大陸交通線作戰在戰略上其實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反而加速了日本的戰敗。 1944年到1945年初,中共領導的敵后戰場率先發起局部反攻,取得了一系列勝利 9月,中國民主同盟成立,張瀾任主席 6月,美英盟軍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德國陷入東西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 1945年 8月9日 毛澤東發表《對日寇最后一戰》聲明,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 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 大戰結束。 1945年春,蘇軍與英、美軍隊分別從東西兩面進入德國本土作戰。 5月8日, 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歐洲戰事結束。 8月6日和9 日,美國先后 向日本廣島和 長崎各扔下一 枚原子彈。 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