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統編版六年級下“多情自古傷離別”,不知不覺中同學們已經度過了六年的小學生活,想起昨天歷歷在目,恍然如夢,假如明天就要畢業分別,面對同窗六載的同學,面對朝夕相處的師長,你的內心會有怎樣的感受,你能用我們學過的古詩說說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宋]王觀詞牌名詩人的朋友去、到bǔbào題目的意思:送別好友鮑浩然到浙東。這是一首送別詞。但詩中沒有常見的離別情緒,一掃愁苦、悲傷、孤寂的沉悶之氣,代之以對秀麗山水,對美好的憧憬與熱愛.此詞以新巧的構思和輕快的筆調,在送別之作中別具一格。打開課本的第114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尤其注意斷句正確。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體裁】:詞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通過看注釋,了解詩人,明白寫作背景,查字典,反復朗讀等。用總結出來的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開始自學,可以適當地在書上做批注。如果有什么疑問可以與同桌討論一下,再解決不了的,等一會提出來大家共同探討。水是眼波橫②,山是眉峰聚③.②水是眼波橫: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③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以上兩句話利用女人的眉眼來贊美山水的秀麗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山像美人蹙起的眉毛。品讀詞句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④真想問問路人兒要到哪個方向?山水交匯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才送走了春,又要送你回家鄉。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如果還趕得上江南迷人的春色,千萬住下來過過美好的日子,可別急著走啊!④眉眼盈盈處:山水交匯處。盈盈:美好的樣子品讀詞句詞的上片著重寫人,起首兩句,運用風趣的筆墨,把景語變成情語,把送別時所見自然山水化為有情之物。當這位朋友歸去的時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對他都顯出了特別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變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動的眼波;而一路上團簇糾結的山巒,也似乎是她們緊蹙[cù]的眉峰了。山水都變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為友人鮑浩然歸途中懷著深厚的濃濃感情。品讀詞句 開篇“水是眼波橫”二句匠心獨運:前人慣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類的譬[pì]喻來形容女子容顏之美,而作者此處則反用其意,說水是眼波橫流、山是眉峰攢聚,其妙處不僅在于推陳出新、發想奇絕,而且在于運用移情手法,化無情為有情,使原本不預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別的場面,為友人的離去而動容。品讀詞句三、四兩句,點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處,是“眉眼盈盈處”。“眉眼盈盈”四字有兩層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麗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著盈盈眉眼的那個人。因此“眉眼盈盈處”,既寫了江南山水,也同時寫了他要見到的人物。此二句寫送別時的一往情深卻又含而不露。品讀詞句 下片“才始送春歸”二句抒寫良情別緒: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悵恨;今又“送君”,更添悵恨十分。旦夕之間,兩諳別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卻故意出以淡語,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發奇想,叮囑友人如能趕上江南春光,務必與春光同駐,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對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品讀詞句春末時節,詞人送別即將回家鄉(浙東)的好友鮑浩然。雖然詞人家在如皋,欲歸不得,羈旅之愁難以釋懷,但他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把春天的景色留住。創作背景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體裁】:詞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創作背景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體裁】:詞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借景抒情小組討論比一比寫作方法和表達的情懷有什么不同?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體裁】:詞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借景抒情景事交融,情寓其中情有所依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詩意: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問朋友去哪里?到山水交匯的地方。方才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還能趕上春天的話,千萬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宋]王觀上闋寫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達了惜別之情。下闋直抒胸臆,寫離愁別緒和對友人的祝愿。最后兩句一反送別詞中的悲悲切切,寫得情意綿綿而又富有靈性。這首詞通過描寫詞人送別好友鮑浩然歸鄉的情景,表達了詞人對好友的美好祝愿,抒發了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一個送別的主題就有如此多樣的情感。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好友孟浩然,即使孤帆遠影,仍不肯離去。生命如流水,別情如流水,與水天共存。王維送別好友到塞外臨別時殷殷關切,為友人再無知己而傷神。王觀卻一反送別詞中慣常的悲悲切切,送人送得歡歡喜喜,那么詩人王觀告訴我們怎樣去面對人生的離愁別緒?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雖然團聚是短暫的,離別就在眼前。你們雖然志存高遠,各奔東西,但我相信“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你們無論走得多遠,你們的心、師生的情,永遠在一起。讓我們互贈美好的祝愿,那就是“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祝同學們永遠生活在春天里!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統編版語文六下古詩詞誦讀《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教學設計課題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單元古詩詞誦讀學科語文年級六年級學習目標1.初步了解“詞”的知識,在反復誦讀中讀出詞長短錯落而又和諧的韻律美; 2.在反復誦讀中,讀出該詞所表達的情感。重點在反復誦讀中讀出詞的韻律美,讀出該詞所表達的情感。品味作者融情于景之妙。難點在反復誦讀中讀出詞的韻律美,讀出該詞所表達的情感。品味作者融情于景之妙。準備課件、兩段視頻。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創設情境,理解詩題一、創設情境,理解詩題。 1.“多情自古傷離別”,不知不覺中同學們已經度過了六年的小學生活,想起昨天歷歷在目,恍然如夢,假如明天就要畢業分別,面對同窗六載的同學,面對朝夕相處的師長,你的內心會有怎樣的感受,你能用我們學過的古詩說說嗎? 2.指名讓學生說后,出示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3.過渡:是啊,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古人會把離別情緒用詩詞的形式留存下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宋朝的詩人王觀所寫的《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請注意這個字的讀音――“卜”字,它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 4.請同學們再自由地讀一遍課題。看看你從中獲得了哪些重要的信息?你知道了什么?你發現了什么?(這是一首什么?從哪兒發現的?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這首詞是關于什么的?“之”是什么意思?鮑浩然是誰?浙東是什么地方?) 5.過渡:既然是送別詞,那么送別詩詞一般都彌漫著一種什么情感?這首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懷?回憶同窗六載生活,用古詩詞形容離別情緒。讀詩詞。理解詞的題目。【設計意圖】課伊始引導學生感受假如明天就要畢業分別,面對同窗六載的同學,面對朝夕相處的師長的感受,達到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吟誦和離別有關的古詩則是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激起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這種導入方式意在使學生借助類比、概括的方法初步感受到本課的學習重點。二、理解詞意,誦讀悟情二、理解詞意,誦讀悟情 1.導入:“請打開課本的第114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尤其注意斷句正確。”學生讀,教師巡視、提醒。 2.指名讀,重點正音:處――地方(chù),“那”同“哪”,是通假字,在這里讀三聲。字詞解決了,請你自由地、正確地再讀一遍詞。 3.聽錄音,畫出節奏,跟讀注意哪個地方停頓的時間較長?(在上下半闋之間)我們一起來看節奏。請你根據節奏認真地讀給同桌聽。 4.既然是一首送別詞,我們應該怎樣讀呢?(指名回答) 5.看來要想讀出依依不舍之情,讀出深深祝福之意,那就要走進文本,品讀悟情。 6.思考:咱們學習古詩詞都有哪些方法?(指名匯報。看注釋,了解詩人,明白寫作背景。查字典,反復朗讀等)現在就請同學們用總結出來的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開始自學,可以適當地在書上做批注。如果有什么疑問可以與同桌討論一下,再解決不了的,等一會提出來大家共同探討。 7.學生利用充足的時間自學領悟,教師巡視,傾聽、答疑。 8.全班重點交流不懂的地方,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 通過自學,你還有哪里不懂?誰愿意解答?你是怎樣理解的? (1)“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的含義 提問: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美人的眼波是怎樣的?這種修辭手法是什么?這說明水是怎樣的?美人皺起眉頭是什么樣子?作者為什么把美麗的浙東山水比作美人?想象一下作者此時的心情如何?(輕松愉快)(把清澈的水流比喻為美人的眼波,把碧綠的山巒比喻為美人的眉峰) (2)“眉眼盈盈處”這句怎樣理解?這是什么地方?(浙東)這句話說明鮑浩然的家鄉美在何處?江南的山水,清麗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山清水秀,秀麗如畫,這樣一幅美景怎能不令人心神愉悅,心生向往?讓我們用輕松愉快的語調讀上半闋。 (3)“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送”是什么含義?兩次重復嗎?(不。)那么是強調什么?這句是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什么心情?(依依不舍,難過的心情) 引讀:是啊,“送春”,已讓詩人十分惆悵;而今又要“送君”,更是愁上加愁。旦夕之間,離別之苦,情何以堪?所以,讀詩句“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4)“千萬和春住”(提問:“千萬”的含義?為什么要和春天住在一起?僅僅是和春天住嗎?表達了詩人對鮑浩然怎樣的祝福?)(想象春天的美好后同時指出友人是和家人團聚,表達作者對友人的美好祝愿。最后兩句是詞人對鮑浩然的祝福:希望他生活在“春”里。這個“春”既是反映鮮花如錦的春天季節,也喻指他與家人生活在一起。帶著對鮑浩然的祝福與祝愿一起讀下半闋。)9.看視頻進一步理解詞的含義。 10.學到這里,相信同學們已經理解了詩人的款款深情,理解了詩人的依依不舍,更讀出了詩人對朋友的真切祝福,讓我們帶著這種理解,一起讀這首詞。(配樂讀) 11.男生愿意嘗試有感情地背誦嗎?請女生來評價。女生也試試。朗讀詞。視頻錄音劃出節奏。總結方法。自學領悟。交流不懂的地方。交流理解每一句詞。看視頻動畫2分半。【設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詩歌學習尤其離不開靈活多樣的讀。本課的朗讀設計循序漸進,有的放矢。層次分明、形式多樣的朗讀帶領學生親近文本,隨著文字導游讀活詩中的畫面與情感,感悟詩中的理趣。添字想象、角色體驗等設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帶領學生觸摸到詩情畫意中離別情緒。【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以全新的理念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言學習的特點,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如何充分的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發展,這是目前語文課程改革中爭議比較多的一個熱點,也是實際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本環節抓住“通過自學,你還有哪里不懂?誰愿意解答?你是怎樣理解的?”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引導學生調動生活體驗,感悟語言文字,同時結合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探究明理。這就是筆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發展的嘗試吧。三、拓展延伸,歸納總結三、拓展延伸,歸納總結 1.導入:學習了全詞,你認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他用了什么寫作方法?(板書:借景抒情) 2.我們還學過一些送別詩,請你們讀一讀。(指名讀,出投影) 3.(四人小組討論)比一比寫作方法和表達的情懷有什么不同?(學生討論后匯報)怎樣寫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愿意說哪個就說哪個。(注意:借景抒情,不同的送別情) 4.教師總結:這就是“景事交融,情寓其中”啊!同學們,送別詩一個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抒發別情。但是,這種情必須借助某種景物或事件才能表現出來,也就是(板書)“情有所依”!這對我們今后的寫作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啟發呢?四人小組討論四、品味人生,勵志感悟 四、品味人生,勵志感悟 1.導入:一個送別的主題就有如此多樣的情感。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好友孟浩然,即使孤帆遠影,仍不肯離去。生命如流水,別情如流水,與水天共存。王維送別好友到塞外臨別時殷殷關切,為友人再無知己而傷神。王觀卻一反送別詞中慣常的悲悲切切,送人送得歡歡喜喜,那么詩人王觀告訴我們怎樣去面對人生的離愁別緒? 2.說得真好,那么如果畢業分別就在眼前,在離別的時候,你們會說些什么呢?你能用學過的古詩詞中的詩句贈給大家或你的好友來相互勉勵嗎? 3.學生互贈。交流感受離愁別緒課堂小結結語:雖然團聚是短暫的,離別就在眼前。你們雖然志存高遠,各奔東西,但我相信“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你們無論走得多遠,你們的心、師生的情,永遠在一起。讓我們互贈美好的祝愿,那就是“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祝同學們永遠生活在春天里!讀句結課。板書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normalvideo.mp4 王觀送別鮑浩然的來龍去脈.mp4 統編版語文六下《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優秀公開課教學設計.doc 統編版語文六下《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優秀公開課教學課件.ppt (古箏曲)平湖秋月.wa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