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歷史八下 第五單元 復習提綱 姓名 班級 。 第15課 鋼鐵長城一、軍隊建設1.陸軍: ①成立時間: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②新中國剛成立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是陸軍,兵種較少;③現在:發展成有步兵、炮兵、裝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種的現代化部隊。2.海軍①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建立。②新中國成立后,建立了東海、南海和北海艦隊。③1970年我國研制成功第一艘核潛艇(1974年裝備我國海軍);1971年我國自主研制成功導彈驅逐艦;2012年9月,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④20世紀90年代后,海軍現代化水平高,有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 ★為什么舊中國有海無防,而新中國的海軍能夠保衛祖國的海疆?你能舉個例子說說?①舊中國國力較弱,海防松弛,無力抵抗外國的進攻。例如: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化程度,形成了有海無防的被動局面。?② 新中國成立后,海軍不斷壯大,有堅強的國力作后盾,也有強大的現代化海軍國防力量。3.空軍: ①1949.10 ,人民空軍是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②空軍剛剛誕生,就面臨抗美援朝考驗。(空軍戰斗英雄:蔣道平)③1956年,仿制成功殲—5型殲擊機。(走向國產化道路)★我國軍用飛機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國外購買——仿制——自行研制2、導彈部隊①組建:1966年組建第二炮兵部隊,2015年,更名為火箭軍。②地位:導彈部隊是中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③任務:a遏制他國對中國使用核武器;b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④組成:導彈部隊由核導彈部隊、常規導彈部隊、作戰保障部隊等組成。(目前裝備了東風系列彈道導彈和長劍巡航導彈) 三、新時代強軍之路①政治保障:2014年,古田會議,強調軍隊政治工作要為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提供堅強政治保證。②五大軍種: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③五大戰區: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④軍隊新格局: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第16&17課 新中國的外交一、外交政策: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年的外交形勢:1.與蘇聯等十幾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為恢復經濟創造一個好的外部環境。(1949年10月2日,蘇聯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1950年,簽定《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2.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具體表現為:實行外交孤立政策,不與中國建交,并對中國實行封鎖和禁運,派出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東北。三、20世紀50年代的外交成就1.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提出: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商談西藏地區的關系問題)(2)發展:1954年訪問印度和緬甸,進一步確認;后來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3)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核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4)影響: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走向成熟)2.日內瓦會議:1954年,中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3.萬隆會議(亞非會議)(1)時間地點:1955年,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召開。(2)性質: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3)方針: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 (同:共同反對殖民主義,謀求民族獨立與經濟發展。異:國家的社會制度和建設道路不同。)(4)意義:萬隆會議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5)萬隆精神: 亞非人民團結一致,保衛世界和平,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精神,稱為“萬隆精神”。四、20世紀70年代外交成就1.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或,中國重返聯合國) (1)背景:1945年,聯合國成立。中國是聯合國創始國和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在美國等國家操縱下,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被蔣介石集團長期非法竊據。(2)時間: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中國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驅逐了國民黨集團。(3)影響:①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②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4)原因:①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根本原因)②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 ③美國霸權地位的相對衰落。2. 中美建交 (1)背景:①新中國成立后,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實行外交孤立、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敵對長達20多年。②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20世紀70年代初,改善中美關系成為兩國共同的要求,中美關系出現了轉機。(2)1971年4月,“乒乓外交“(3)1971年7月,基辛格訪華(4)★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中美簽署《聯合公報》,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5)★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6)中美關系的核心問題是:臺灣問題。3. 中日建交: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正式建交。4.20世紀70年代,出現與中國建交的熱潮五、改革開放后——全方位外交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原因?)影響: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六、拓展提升:我國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①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根本原因)②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③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發展的總趨勢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