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感知信息》課 題《人體感知信息》課型新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說出眼球附屬結構和功能,概述眼球的結構以及與視覺形成的關系。(2)理解眼球的成像過程,描述視覺的形成過程。(3)描述近視和遠視的形成和矯正方法,舉例說明用眼衛生對于健康的重要性。能力目標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2)培養學生熱愛科學、關注健康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1)眼球的結構和視覺的形成。(2)近視和遠視的形成和矯正方法。教學難點(1)眼球的成像過程。(2)探究近視形成的原因。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方法(1) “小循環,多反饋”教學法(2)探究法、游戲法、討論歸納法教 學 設 計教學流程一、導入小游戲:邀請一位同學到講臺前,將眼睛蒙起來,試一試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學生觀察思考:該同學不能準確的找到自己的座位的原因?人的眼睛有何作用?反饋:眼是人體觀察事物并獲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來源,有了明亮的雙眼,才能欣賞到外界美麗的世界。教師引入課題:那么,你想知道眼睛內部的結構以及它是怎么形成視覺的嗎?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吧。二、眼與視覺的形成眼的結構認識眼的附屬結構圖片展示眼的附屬結構,教師簡要描述它們的特征和功能。眼球的結構(多媒體演示)瞳孔:光線進入眼球的通道,能隨著光線的強弱調整大小。當光線變強時,瞳孔縮小;反之,當光線變弱時,瞳孔擴大。(動畫演示)晶狀體:具有彈性的透明體,相當于凸透鏡,對光線有折射作用。(多媒體演示晶狀體的收縮和舒張的過程) (二)視覺的形成1、多媒體演示眼球成像的過程學生觀察,分組討論:(1)、在眼球的結構中,與視覺形成有關的主要結構有哪些?(2)、物像最終落在什么結構上?2、多媒體演示凸透鏡成像實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1)蠟燭和凸透鏡的變化(2)白紙版上出現的物像的特點想一想:白紙板和凸透鏡分別相當與眼球的什么結構?【小結】視覺的形成物體反射的光線折射成像于視網膜,刺激產生神經沖動,并沿視神經傳導大腦皮層視覺中樞,最終形成視覺。想一想:在看近處的物體時,眼球是處于緊張狀態還是放松狀態?知識反饋:三、近視和遠視1、近視(1)多媒體演示近視形成的過程學生觀看討論:假性近視、真性近視的區別教師講述:當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的曲度過大,使物體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遠處的物體,形成近視。(2)近視眼的矯正:配戴凹透鏡(3)如何預防近視的產生學生閱讀課本P105頁的內容,并做小結2、遠視(1)多媒體演示遠視形成的過程教師講述:當眼球的前后徑過短或晶狀體的彈性變小,使物體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后方,因而看不清近處的物體,形成遠視。(2)遠視眼的矯正:配戴凸透鏡四、課堂小結邀請學生分組討論,并歸納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