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科 目 生物 教學對象 高二年級 一、教材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專題1《基因工程》的第二節,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上承《DNA重組技術的基本工具》,下接《基因工程的應用》。本節課主要介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基因表達載體構建。二、學情分析學生經過上節課的學習已經掌握基因工程基本程序以及目的基因獲取等知識,具備學習基因表達載體構建部分的基礎。而且經過必修教材的學習,學生的生物基礎知識較扎實,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已初步建立。但基因工程一節對學生來說難點較多,如果處理不好,會變成簡單的死記硬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在教師引導下適時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基因表達載體構建過程及表達載體的組成。能力目標:嘗試運用基因工程原理,提出解決某一實際問題的方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關注基因工程的發展及應用。 (2)認同基因工程的誕生和發展離不開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合作探究學習。具體事例講述,自主制作模型,使學生切身體會基因工程“剪、拼、接、轉”的主要過程。五、教學重點及難點1、?教學重點:基因表達載體的組成及作用? 2、?教學難點: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過程及各部分作用六、教學過程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 堂 導 入 回顧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4步)回顧目的基因獲取的三種方法 衣服的材質大多數為棉花制作。 學生主動回答問題 師生互動 了解學生上節課的掌握情況,并督促學生課下的學習???聯系生活實際, 激發學習興趣 新 課 展 開 多媒體展示抗蟲棉與普通棉花區別,解釋抗蟲棉的產生過程。引出問題:(1)抗蟲棉優點,為什么制作抗蟲棉。(2)如何得到抗蟲棉。(3)抗蟲棉的目的基因能否直接導入受體細胞?為什么?以問題引入:目的基因必須與運載體結合才能發揮作用合作學習學生分小組(4-6人)討論以下問題:1、構建基因表達載體的目的2、基因表達載體的組成3、基因表達載體各部分的特點及作用4、體會基因表達載體構建過程(制作模型)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穩定存在;可以遺傳給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夠表達和發揮作用。 2.基因表達載體啟動子:位于基因首端,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部位,驅動基因轉錄 終止子:位于基因尾端,使轉錄在所需要的地方停下來 標記基因:鑒別受體細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目的基因:3.方法:同種限制酶分別切割載體和目的基因,再用DNA連接酶把兩者連接。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以質粒為運載體) 觀看多媒體內容 學生討論、完成???????觀看課件演示 學生閱讀教材,小組討論,匯總,回答問題, 質疑 師生共同制作模型 教師引導,師生共同學習。 與社會實際聯系 培養學生自我總結及歸納的能力 合作學習 質疑精神實物模型,加深學生理解,抽象變直觀??通過自主學習,對知識的掌握更深刻????? 與舊知識建立聯系,更好的掌握??????? 課 堂 練 習 1.在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中,所需要的酶是: ①限制酶 ②DNA連接酶 ③解旋酶 ④DNA聚合酶 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下列哪項不是基因表達載體的組成成分: A.啟動子 B.終止密碼子 C.標記基因 D.復制原點 3.人體受病毒刺激后,可以產生干擾素,干擾素分為 α、β、γ三類,1980年,生物學家成功破譯了α干擾素的全部遺傳信息,并運用插入質粒的方法,用大腸桿菌生產得到干擾素可以用于治療肝炎和腫瘤,回答下列問題:(1)在利用大腸桿菌生產干擾過程中,目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所用載體是_____。表達載體的結構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目的基因在大腸桿菌中表達時,必須經過______和_______過程。 學生當堂完成 當堂鞏固及時掌握課 堂 小 結 教師歸納講解、評價,總結 與老師一起總結,形成知識結構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性作 業 布 置 預習后面兩個步驟及相關習題 課后自主完成 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七、板書設計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1.啟動子 2.終止子 3.目的基因 4.標記基因等八、教學反思本節課主要學習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工具。本節內容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學節奏要放慢。本節課是基因工程中的重點內容,也是考試中的重點,所以務必要落實好這節課的知識點。這節課中,由于課堂內容多,所以上課的講課速度稍快,有些學生跟不上思路,特別是一些基礎差的學生。有些知識是需要記的,有些學生只知道記而忽視了聽課,上課前要做好提醒,并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做筆記的時間。在教學中要利用圖片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加強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能充分利用自己查找和老師提供的教學資料進行學習探究,效果較好。但學生在質粒的認識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下節課應重新啟發學生復習有關知識,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PAGE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