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章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第1課時 眼和視覺1.描述眼球和耳的結構以及各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2.概述視覺和聽覺的形成過程。3.說出近視的成因及預防的方法。4.說出導致耳聾的各種因素及預防的措施。5.關注日常生活中眼和耳的衛生保健。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同學們一定都很喜歡觀看奧運會吧!在2012年英國倫敦冬運會上,我國運動健兒的拼搏精神讓我們激動的心久久難以平靜。那么,在觀看奧運會時,我們的哪些感覺器官參與了這項活動?這些感覺器官是如何發揮它們的作用的?二、師生互動,傳授新課知識點一 眼和視覺◎新知梳理1.眼球的基本結構:人的眼球近似球體,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內容物構成。(1)角膜:無色透明,可以透過光線。(2)鞏膜:白色、堅韌,保護眼球的內部結構。(3)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4)晶狀體:透明,有彈性,像雙凸透鏡,能折射光線。(5)睫狀體:內含平滑肌,可調節晶狀體曲度。(6)玻璃體:位于晶狀體后的透明膠狀物質。(7)脈絡膜:血管豐富,有營養眼球的作用;色素細胞豐富,有遮光、形成“暗室”的作用。(8)視網膜:含有許多對光線敏感的細胞,能感受光的刺激。3.瞳孔的作用(1)通過虹膜可以調節瞳孔的大小。當觀察明亮處的物體時,瞳孔縮?。划斢^察黑暗處的物體時,瞳孔擴大。◎互動交流【問題1】眼球和照相機在哪些結構上比較相似?【交流點撥】眼球結構與照相機結構的對應關系【問題2】在眼球的結構中,對反射進眼球中物體的光線起折射作用的結構有哪些?最主要的結構是什么?【交流點撥】晶狀體和玻璃體。晶狀體。【問題3】眼睛的謎語“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顆黑葡萄”,這里說的“黑葡萄”主要是指眼球的哪個結構?【交流點撥】虹膜。【問題4】當我們由黑暗的環境走進明亮的環境中時,瞳孔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交流點撥】瞳孔會由大變小。【問題5】外界物體在視網膜上成的像有何特點?【交流點撥】是倒立的、縮小的實像。◎典例引導【例1】視覺形成過程中,外界物體反射的光線,進入眼睛后形成物像、產生視覺的場所依次為(C)A.角膜、大腦的視覺中樞B.視網膜、視網膜C.視網膜、大腦的視覺中樞D.大腦的視覺中樞、大腦的視覺中樞【點撥】選C。本題考查視覺的形成。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著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例2】如圖為眼球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C)A.結構1能調節瞳孔大小B.結構2過度變凸,則看不清近處物體C.結構3是物像形成的部位D.結構4是視覺形成的部位【點撥】選C。本題結合圖示考查眼球的結構和功能。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正確認識圖中結構的名稱和功能。結構1是角膜,無色、透明,可以透過光線。結構2是晶狀體,過度變凸,會造成近視,看不清遠處的物體。結構3是視網膜,其上有感光細胞,是物像形成的部位。結構4是視神經,能傳導神經沖動。所以選項A、B、D是錯誤的。◎學法指導【名師點睛】虹膜內有色素,我們黃種人一般是黑褐色的,白種人一般是藍色的。知識點二 近視及其預防◎新知梳理1.癥狀: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通過晶狀體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到視網膜的前方看不清楚遠處的物像。2.成因:晶狀體調節負擔過重,晶狀體曲度過大且不易恢復原狀,或者眼球的前后徑過長。3.矯正:配戴近視鏡——凹透鏡加以矯正。4.預防:“三要”和“四不看”。◎互動交流【問題6】人年齡大了一般都“花眼”,“花眼”有何癥狀?成因是什么?如何糾正?【交流點撥】“花眼”的癥狀是看不清近處的物體。這主要是由于晶狀體凸度變小,物體反射的光線折射后落到視網膜的后方。應配戴凸透鏡進行糾正。【問題7】我們的眼睛為什么能夠看清楚遠近不同的物體?它是如何調節的?【交流點撥】關鍵在于晶狀體的調節作用,看遠物時,晶狀體曲度變小,折射能力變弱,使其成像在視網膜上;看近物時,晶狀體曲度變大,折射能力變強,使其成像在視網膜上。【問題8】為什么提倡看書學習一小時后,要休息一會兒,向遠方眺望幾分鐘?【交流點撥】看書學習時,晶狀體曲度變大;遠眺時,晶狀體曲度變小,目的是解除晶狀體的疲勞,使眼睛得到休息,避免形成近視眼。◎典例引導【例3】近視眼的人眼球的部分結構出現了變化,導致看遠方物體時視覺模糊。近視眼的人眼球的結構變化以及成像狀況是(B)①晶狀體曲度大 ②晶狀體曲度小 ③眼球前后徑過長 ④眼球前后徑過短 ⑤物像落到視網膜前面 ⑥物像落到視網膜后面A.①③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點撥】選B。本題考查近視的成因。近視是由于眼睛過度疲勞,或者眼球發生器質性變化,晶狀體曲度過大或者眼球前后徑過長,導致物像落在視網膜前方,從而看不清遠處的物體。近視眼可配戴凹透鏡進行矯正。三、板書設計,總結新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