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生物七年級(上)生物 第五章 綠色植物的一生植物種子的萌發 教學設計 【設計依據與構想】在前面探究教學的基礎上,學生已經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等研究生物學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思維活躍,有強烈的問題意思和探究欲望,喜歡動手,善于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對種子的萌發有一定的認識,但對種子的結構和萌發過程缺少了解,也很少有栽培的生活經驗。因此,首先要在教學時創設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觀察植物的種子結構并描述。能力目標:學習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習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養成愛護生物、保護生物的行為習慣。2.培養實事求是的認知態度和勇于探索新知的品質。教學重點 描述植物種子的結構。教學難點 描述植物種子的結構。課前準備教師準備 1、制作課件。2、準備各種植物的種子以及用清水浸軟的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學生準備 預習本節內容。【教學流程】導入新課播放視頻——種子萌發成小幼苗的過程,引導學生思考:根據現有的知識,絕大多數綠色開花植物用哪一種器官進行繁殖?(種子)設計思路 通過觀察種子開始萌發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順勢設問,自然引入新課。學習新課【活動一】認識種子。教師首先利用課件展示種子的圖片,認識各種植物種子,然后學生再觀察實物,有花生、黃豆、玉米、綠豆、小麥、菜豆種子。引導學生感悟盡管不同植物的種子形態、大小、顏色不相同,但是它們有共同的功能,就是能萌發,長出新的植物體,那么種子內部的哪些結構與種子的萌發有關,引出本節的內容——種子結構。(板書課題)設計思路 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去感知雖然種子的外形千差萬別,但它們都能萌發,長出新的植物體,因為它們都具有相同的結構——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感悟客觀規律的存在。 【活動二】認識種子的結構。1.觀察菜豆種子的外形、內部結構。觀察浸軟的菜豆種子。兩人一組,先觀察菜豆種子的外形,認識種臍。然后輕輕剝去種子外面的薄皮,輕輕掰開兩個豆瓣,注意不要弄掉上面的小突起。按照從外到里的順序仔細觀察種子的內部結構,對照教材P63頁圖5—1,辨認種子的結構。學生分組進行觀察,老師巡回指導。2.師生交流學生歸納說出:課件展示圖片,學生對照圖片描述菜豆種子的結構。(種臍,種皮,胚芽、胚軸、胚根、子葉)胚根、胚芽、胚軸、子葉合稱作什么?(胚)菜豆的子葉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肥厚。這是因為貯藏了大量的營養物質)對于種子本身而言,這些營養物質有什么作用呢?(讓學生思考、搶答、得出結論:為種子的萌發提供營養)3.觀察玉米種子結構。先播放教師提前錄制的解剖玉米種子的小視頻,然后學生觀察玉米種子后討論:(1)玉米種子結構與菜豆種子結構是否相同? (2)它沒有像菜豆種子兩片肥厚的子葉?(3)種子萌發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貯存在哪里? 設計思路 教師利用了課件和實物投影,將抽象的內容形象話,,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探究、交流、啟發學生,逐步探究,將教學活動內化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他們通過交流合作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進而突破本節的難點。【活動三】辨認對比。通過觀察、對比玉米種子和菜豆種子結構的不同,要求學生討論回答種子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學生經過討論后,進行回答:玉米種子有胚乳,而菜豆種子沒有胚乳;種子的最重要部分是“胚”。(板書:種子的結構和胚是新植物體的幼體)拓展應用教師提問:如果把大豆種子煮一下,再種下去,會不會萌發?如果種子的胚被破壞了,會不會萌發?(以上情況都不會萌發)現在,請大家分析:為什么大米粒種下去不會萌發?學生回答:因為種子的胚不完整。從而達成共識: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板書:胚完整,具有生命力)教師總結:可見種子萌發的內因是“胚是完整的而且是活的”。滿足了這一點,種子萌發還需要什么外界條件?下一節課再討論學習。本節課,我們通過觀察、討論、對比,認識了種子的結構。評價升華學生將培養皿里面種子按照結構的差異分開,兩片子葉的放在一起,一片子葉的放在一起。教師講述:生物學上根據子葉數目的不同把植物分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種子里具有一片子葉的叫單子葉植物,種子里有兩片子葉的叫雙子葉植物。設計思想 這一活動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學習梳理、歸納知識,培養歸納整理能力,使知識更具有條理性,已達到鞏固課堂知識的目的。【教學感悟】 要對種子的內部結構進行觀察,就必須要進行種子的解剖。由于種子內胚的體積很小,其各部分結構不易看清,尤其是單子葉植物種子內的胚和胚乳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不易剝離;所以 ,為了讓學生了解胚的結構,就結合圖片、實物解剖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觀察,這樣效果會更好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