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第一節 病毒科目生物設計者聶珊(益陽市赫山萬源學校)時量45分鐘所用教材濟南2011課標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一、教材分析本節選自濟南2011課標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章第一節《病毒》。病毒是微生物中形態最微小、結構最簡單的一類生物,本節課對病毒的形態結構、生命活動及其與人類的關系的學習,是探究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礎和前提。同時,本節課在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問題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對于病毒的認識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識的,但是往往局限于其影響人類健康以及給農業、養殖業所造成的危害方面,缺乏對病毒與人類關系的全面、客觀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需充分利用圖文資料,結合學生的生活常識來增強對病毒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客觀理解病毒與人類的關系。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⑴通過觀察病毒的形態、結構示意圖,說出病毒的形態結構。⑵通過觀察噬菌體增殖過程示意圖,描述病毒的生命活動。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思考,說出病毒與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關系。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認識病毒與人類的關系,鞏固辨證看待問題的能力。教學方法1.交流討論、合作探究課堂流程按照“二·五游藝”五個基本環節(目標導學-自學自研-交流展示-鞏固提升-學后反思)進行,結合坐莊法開展合作學習。辯論 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常識和查閱的資料就病毒的利弊展開辯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培養學生全面、客觀、辯證地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學準備PPT、導學案、助教案(已上傳至教學資源)五、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目標導 學揭示目標:要求學生解讀學習目標。引導分析:病毒發現史。?解讀學習目標,并標注關鍵詞。?閱讀106頁的“相關鏈接”。 學生明確學習任務,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自學自研明確要求:導學案明確自學自研的方法和要求。巡查學情:巡視并個別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及時發現學生的自學疑點和盲點。評價反饋:及時評價各小組自學狀態和效果,對優秀的典型予以表揚。集中釋疑:播放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動畫視頻。?閱讀教材106-109頁的圖文資料,自主梳理,歸納知識點。?獨立、安靜、高效完成導學案自學內容。導學點一:病毒的形態結構;導學點二:病毒的生命活動;?思考并回答自學檢測的問題。?結合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動畫理解病毒的增殖方式。 體現先學后教的基本理念,以學生的學為主體,使學生養成獨學靜思的良好習慣,掌握好的自主學習方法,培養較強的自學能力和高效學習的品質。發現疑難,為下一步的討論交流做準備。通過PPT呈現病毒與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關系,引導學生客觀理解病毒與人類的關系。交流展示巡查學情:巡視學生有沒有進行有效交流,并適時解決學生交流過程中存在的疑難,指導學生運用坐莊法進行合作學習。明確任務:分配板書任務,督促各小組結合專題內容進行預展。及時點撥:通過引導和追問,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相關知識。評價激勵:通過設計“小組得分記錄表”,及時評價學生各環節的表現。指導歸納:教師對專題內容進行適當的歸納和補充,結合板書整理重點、突破難點。組織辯論:要求學生介紹圖2.3-4列舉的實例,并引導學生就病毒與人類關系的利弊展開辯論。?互動交流:針對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小組內進行合作交流、探究,若不能解決可咨詢老師。?板書展示:專題:病毒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提示:1.結合圖2.3-1和圖2.3-2說出病毒的形態結構;2.生命活動可從病毒的生活方式、增殖方式及過程、寄生細胞的種類等方面闡述。3.采用“坐莊法”進行合作學習。?開展辯論:結合導學點三病毒與人類的關系,根據生活常識、課前查閱的資料及就病毒的利弊展開辯論。 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表達能力,也能促進學生的個性思維。通過辯論的形式,培養學生全面、客觀、辯證地分析問題的能力。坐莊法:1號主持,邀請組內其他成員發言,被邀請到的成員盡可能窮盡答案,其他成員可以做補充,也可以發表不同的意見。1號在聽取了所有成員的意見后,進行匯總。鞏固提升游藝組織形式促提升:課件出示病毒圖片讓學生選擇,每張圖片后面有一道分值不等的題目,答對即可給小組加對應分數。?蓄勢待發 自主梳理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對照學習目標找困惑點。?奮勇挑戰 積極搶答,盡全力為本組拿分。采用游藝沖關的形式,使學生在快樂中收獲知識。能激起學生的挑戰欲望,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專注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后反 思 再次出示學習目標,了解學生的目標達成度。反思本堂課的收獲與成功之處; 反思本堂課的不足與改進之處。 總結梳理本節課收獲了什么?同時還有哪些疑惑? 只有不斷的反思才能不斷地完善和進步。六、知識網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