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基本信息課題《生物進化的證據》是否屬于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否學科生物學學段: 初中年級初二相關領域進化領域教材書名:《生物學》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7月教學設計參與人員姓名單位聯系方式設計者史寶華延慶區第四中學13522495895實施者史寶華延慶區第四中學13522495895指導者潘順利延慶區教科研中心13661323901課件制作者史寶華延慶區第四中學13522495895其他參與者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根據八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對概念建構、理解的需要,以課程標準中倡導探究性學習、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的課程理念為指導思想,以建構主義學習觀和教學觀作為理論支撐。本設計努力創設探究情境,挖掘學生資源、教學條件,學生通過電視新聞、化石形成的模擬、科學家的開采視頻以及學生的科考模擬活動等自主建構化石是生物進化最直接的證據的重要概念,從中領悟進行科學研究應該具備的精神。教學背景分析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北京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十二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的第二節《生物的進化》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學習了生命的起源的基礎上進行的,也是后邊學習生物進化歷程、生物多樣性的基礎,對進化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生物多樣性主題的重點內容之一。課標的要求是: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認同生物進化的觀點,需要兩課時完成。本課時完成生物進化的證據。 從原始生命到現在豐富多彩的世界,是生物進化的結果,教材的內容是化石是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地層中的生物化石按一定順序出現。我增加了胚胎學、解剖學、分子生物學方面的證據。本節內容離學生生活較遠,相對枯燥,學習難度較大,是本章的難點。學生情況:學生對化石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或多或少的見過一些化石,知道是地底下挖出來的石頭,但是對于化石的形成過程、化石是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等知道的較少;初二學生的思維發展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喜歡觀察感性材料和動手活動,但是缺乏對現象的抽象與概括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設情境,提供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與綜合、判斷與推理、總結與歸納等思維過程,建構化石概念及知識網絡,發展理性思維。教學方式:探究式教學——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新知實踐式教學——通過親自實驗、觀察獲得知識教學手段:直觀演示、實驗探究、問題導學技術準備: 化石形成的實驗裝置;化石標本;模擬科學家工作的實驗材料;相關視頻、ppt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說出生物進化的證據。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觀察生物化石、參與模擬科學家的科考工作、解讀化石等活動,逐步提高探究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判斷與推理、抽象與概況等思維能力。通過小組交流、科學決策等活動,培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閱讀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經過對生物進化證據的學習,認同生物進化的觀點,逐步形成唯物主義世界觀,體會進行科學研究要嚴謹、實事求是,并感悟到任何一個科學發現都經歷了科學家的艱辛工作、大量付出。 教學重點:化石是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教學難點:化石的形成教學流程示意(可選項)教學過程(表格描述)教學階段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置意圖技術應用時間安排創設情境引入新課1.指導學生播報丁文娜對化石研究的報道2.視頻:哈密恐龍相關新聞看報道說收獲,體會化石的重要作用、科學家進行研究的辛苦付出激發興趣引發思考引出課題視頻3min從生命誕生到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經歷了漫長的生物進化歷程,而化石就是證據之一。化石為什么可以作為生物進化的證據呢?又能給我們什么信息呢?明確學習主題是生物進化的證據對化石為什么可以作為生物進化的證據產生疑問學習新知活動一:觀察生物化石布置觀察任務指導學生觀察和交流補充:多種化石提問:化石為什么可以作為生物進化的證據四人組觀察化石標本,說出自己理解的化石觀察不同種類的化石概括:什么是化石以自己理解答出以對化石的感性認識建構概念6min化石的形成提問:野鴨湖中死亡的小魚,會不會幾年后成為化石?演示:石化的化石形成過程提問:哪個生物生活的年代早?出示:延慶和遼寧某地地層圖提問:A、B哪個地層古老? C、D哪個地層古老?A、C哪個地層古老?資料:絕對測試法小結:化石能告訴我們生物出現的先后順序說出不能成為化石的原因觀察化石的形成過程判斷老師模擬的魚和恐龍化石哪個先出現觀察判斷A、B和C、D化石生物出現順序生物?閱讀資料明確怎么測不同地區的地層年代說出地層年代及其中的生物化石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化石的形成過程模擬實驗理解化石的形成過程,激發興趣、突破難點Ppt課件6min活動二:模擬科學家的工作許多科學家對不同地域的化石進行了發掘和研究,他們是怎么發掘的呢指導學生模擬科學家的科考工作并交流觀看化石發掘視頻,體會科學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分組模擬1采集員:自上而下翻找各地層中的化石,體會不同地層中化石的數量、種類2.測試員:看化石形成的年代后交給記錄員3.記錄員(1-2):將化石圖片按年代準確的貼在表格上全體觀察表格,發現規律。通過學生分組模擬活動,親身經歷化石生物的發現、歸類、找規律的過程,體會科學工作的艱辛與樂趣、提升動手能力和比較推理能力15學習新知解讀始祖鳥和孔子鳥化石化石還能說明什么呢?出示:2013年亮相長沙礦博會的始祖鳥化石提問:有什么發現指出:化石的看點出示復原圖、模型指導觀察交流出示孔子鳥化石圖片提問:這兩塊化石能證明什么呢?指出:沒有證據證明這兩種生物就是現代鳥的祖先。研究還在繼續,新的證據還會出現播放視頻產生疑問觀察始祖鳥化石,描述始祖鳥的特征觀察找到始祖鳥與鳥類和爬行類的相似性觀察孔子鳥化石,描述其特點思考這兩塊化石能證明什么看視頻,了解新疆哈密翼龍化石的研究成果及其意義通過對兩塊化石的解讀,提高比較、分析等思維能力,體會化石的重要作用Ppt課件展示圖片7其他證據提問:化石作為生物進化的證據可靠嗎?是不是古生物都形成為化石了?指出還有許多空白出示四種動物前肢骨骼、三種動物的胚胎等引導學生認識在解剖學、胚胎學、分子生物學方面有證據證明生物是進化的思考回答觀察四種動物骨骼的相似性,思考說明什么觀察三種胚胎解讀與人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的差別等明確還有其他證據證明生物是進化的通過對其他進化證據的理解,學習科學研究從多角度入手的方法Ppt課件展示圖片3拓展提高活動三:科學決策指出:在延慶也發現了許多化石證據,更成為了世界地質公園,但也面臨一些問題指導學生完成和交流活動三閱讀資料完成下面題目1.你認為政府部門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減少對化石的自然損害和人為破壞?采取什么措施減小對游客的潛在的威脅?2.游玩中的你發現了隨意的挖掘、涂鴉、亂丟廢物等行為,你將如何處理?參與到身邊事物中來,增加自豪感和責任感5歸納總結生物進化的證據有哪些?最直接證據是什么?根據這些證據我們大體推斷出生物進化的歷程,原始生命經歷怎樣的過程演變成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呢?說出所學,明確重點對下節課的學習充滿期待總結學習內容并明確重點1學習效果評價設計評價方式 一、課堂提問(觀察記錄學生回答問題狀況)二、課堂訓練1.科學決策2.課堂練習 評價量規評價指標好(10-8)一般(8-6)需要改進(6-0)同學互評教師評價化石概念(20分)很好的復述什么是化石說出化石是地層中的古生物,沒說出遺體、遺物、遺跡說不清化石與古生物的關系化石是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50分)說出化石是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并闡明化石記錄的生物進化信息說出化石是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不能解釋說不出石是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其他證據(10分)完整描述簡單說出完全說不出科學決策(20分)能夠從經濟和化石保護方面闡述部分說明但不全面說不清楚附:課堂練習生物化石被認定是生物進化最可靠的證據,主要的原因是( ) A.生物化石是古生物學的研究對象 B.各類生物化石在地層中的出現有一定的順序 C.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 D.化石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才形成的根據始祖鳥身體結構跟爬行類、鳥類都有相似之處,經邏輯推理可得如下結論( ) A.爬行類進化成鳥類 B.鳥類進化成爬行類 C.爬行類與鳥類有親緣關系 D.生命起源于無機物3.如果恐龍與始祖鳥的化石在同一巖層中被發現,由此可推測兩者( ) A.血緣關系很近 B.生存年代很近 C.生活習慣很相近 D.個體構造很相近4.下列關于化石在地層中的描述,其中不正確的是( ) A.不同地層中的化石差異很大 B.距今越遠的地層中發現的化石越古老、越原始 C.四十億年前的地層中沒有發現化石 D.化石與地層的先后順序沒有直接關系5.下列關于各種古生物化石在地層里出現順序的敘述,正確的是( )A.越古老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水生生物化石越少 B.越晚近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越復雜,越高等,陸生生物化石越少C.越古老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水生生物化石越多D.越晚近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越復雜,越高等,沒有水生生物化石科學決策資料:中國延慶世界地質公園你認為政府部門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減少對化石的自然損害和人為破壞?采取什么措施減小對游客的潛在的威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玩中的你發現了隨意的挖掘、涂鴉、亂丟廢物等行為,你將如何處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本設計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獲得,使學生活動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教學中以金錢槭化石和哈密翼龍化石的發現新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設計了觀察生物化石的分組實驗、化石形成過程的模擬演示實驗、化石發掘與研究的探究等一系列活動,獲得事實和證據,經歷對這些事實和證據的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的思維過程有效的建構概念,并在這些活動中體會到參與科學探究的樂趣、感悟到任何一個科學發現都經歷了科學家的艱辛工作、大量付出。利用直觀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建構概念提供實證。教學中搜集并整合多種教學資源,通過化石實物、新聞視頻、絕對測試法資料、化石發掘視頻、始祖鳥化石圖片、始祖鳥復原模型、翼龍化石研究成果等多種直觀材料,為化石是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這一重要概念的建構提供有力的支撐。引導學生參與本地區發展的決策,提升問題解決能力。通過對地質公園中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減少對化石的自然損害和人為破壞等問題的探討,引導學生關注家鄉的建設與發展,并獻計獻策,形成責任意識和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