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呼吸道的結構與功能教學目標:知識: (1)描述呼吸系統的組成; (2)了解呼吸道各部分及其對吸入空氣的處理作用; (3)理解肺部適于氣體交換的形態結構特點。 (4)了解呼吸運動是如何完成外界與肺泡的氣體交換的。 2.能力: 通過嘗試和觀察,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和交流,培養合作學習及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呼吸道對吸入氣體的處理作用,倡導學生講究個人呼吸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先問你們兩個問題。俗語有云:"魚兒離不開水,花兒離不開陽光。"那么人類要生存,離不開什么呢? (食物、水、空氣等。) 據測定,一個人不進食不飲水最多能活7天,不進食但飲水能活10天。那么不呼吸呢? (活動一)現在我們來嘗試一下。大家先深吸一口氣再屏住呼吸,試試能堅持多久。 通過剛剛的測試,大家能得出什么結論? (人離不開呼吸,人無時無刻不在呼吸。)師: 那你們認為呼吸是通過人體的哪一個系統來完成的呢?(呼吸系統),對了,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秘人類離不開的呼吸是怎樣來實現的。二、首先是展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兩個大內容:一、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系統;二、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先來看第一個內容,呼吸系統。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P52頁,了解呼吸系統的構成,并劃出你認為的重要知識點。(圖片也要看)分析課文我們通過預習知道,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一)我們首先來認識一下呼吸道。問題:1.呼吸道是由什么構成的?作用是什么?呼吸道由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組成,呼吸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為什么空氣經過鼻腔后會變得溫暖、濕潤?(展示不同人的鼻子)原因是因為鼻腔內表面的鼻黏膜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里面流動著溫暖的血液。當外界寒冷的空氣經過鼻腔時,血管中的血液可以將其加熱,以減少對氣管和肺的刺激。這就好像在鼻腔這個小房間內安裝了暖氣管道一樣。北歐人的鼻子大一些,鼻腔也就相應長一些,有利于預熱寒冷的空氣。同時,從這點來說,我們認為“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呼吸道的哪個部位是事物和空氣的共同通道?(咽)喉的組成部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喉由軟骨和聲帶組成。氣體經過時可引起聲帶震動而發聲,吞咽時會厭軟骨蓋住喉的入口從而防止食物誤入喉內可能我們不能具體的來感知,那就讓我們通過以下實例來認識一下咽喉的構造。(活動二) 首先呼吸,接著吞咽,然后再試一試兩個動作能否同時進行?(答案是不能) 有的同學在吃飯時喜歡大聲說笑,爸爸媽媽對此是什么態度?易發生什么狀況?你有過這方面的經歷嗎? (咽是食物和空氣進入體內的共同通道。呼吸時,會厭軟骨像抬起的蓋子,使空氣暢通無阻;吞咽時,又像蓋子一樣蓋住喉口,以免食物進入氣管。所以我們在吃飯時不能大聲談笑。否則,會厭軟骨來不及蓋下,食物進入氣管,就會引起劇烈的咳嗽,有時甚至會引起生命危險。 )5.氣管的結構有什么特點?各有什么作用?先分成左右兩支,再分成如樹枝較小的支氣管、細支氣管。C形軟骨可支撐氣管壁;氣管壁上有黏液腺,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灰塵;氣管壁內表面有纖毛,纖毛擺動將黏液推向喉的方向,經咳嗽排出體外。(展示痰的形成圖片)氣管內表面上有纖毛,纖毛擺動將外來的灰塵、細菌等和黏液一起推向喉的方向,通過咳嗽排出體外,就形成了痰。痰中含有大量病菌等,能傳播呼吸道傳染病,所以奉勸同學們不要隨地吐痰,更不要把痰吐在地上后再用腳去擦,那樣更會加大病菌散播的速度和范圍。有了痰,該怎么辦呢?(吐在紙里,用紙包住再放入垃圾箱;有的說直接吐在下水道里,放水沖走......)(二)說完了呼吸道,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呼吸系統的另一個組成部分---肺。閱讀P53至P54“肺”的相關段落,思考以下問題(同桌合作):肺的位置、形態如何?有什么功能?(鏈接肺的結構圖片)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個,分別與左右支氣管相通,新鮮的肺是粉紅色的。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氣體交換的重要場所。肺的結構有什么特點?這些特點有什么重要意義?1.肺泡數目多(約3億個);2.肺泡總面積大(約100m2);3.肺泡壁很薄(僅由單層細胞構成);4.肺泡外表面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這些結構特點有助于肺進行氣體交換。總結:到這里我們就把呼吸系統的組成學完了,同學了解了嗎?(展示呼吸系統的組成圖片)了解了呼吸系統的組成之后,接下來讓我們進入今天的第二個大課題--呼吸運動與肺通氣。閱讀P53至P55“呼吸運動與肺通氣”的相關段落,思考以下問題(小組合作):什么叫做肺通氣?肺通氣是指外界與肺泡之間的氣體交換。什么叫做呼吸運動?呼吸運動是怎樣完成的?為什么呼吸運動會實現肺通氣?(鏈接胸廓圖片)呼吸運動是指胸廓的擴大和縮小的過程。呼吸運動是由肋間肌收縮和舒張所引起肋骨和 胸骨運動的結果。為了方便同學們理解我們通過膈肌模擬運動器來演示呼吸的過程。填空表格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回顧本節課的知識點,學生只要答出一點都是本節課的收獲。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