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節是在學生學習了人體的營養、消化、物質的運輸之后,針對人體內廢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主題中是一個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與前面所學知識聯系緊密,因此解決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將前面所學的知識貫穿起來,并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所以本節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二、學情分析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了解了人體營養、消化、血液循環等有關知識,同時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加上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有強烈的好奇心,具有很強的求知欲望,但是還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本節課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合作,學生能理解泌尿系統的有關知識,但對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三、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說出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2)說出腎臟的結構和特點;(3)描述尿液形成的大致過程。2.能力目標(1)通過觀察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收集、處理資料信息的能力。(2)通過有關資料內容的分析,培養學生初步具備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綜合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懂得更加珍愛生命。四、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1)腎單位的結構 (2)尿液的形成過程2.教學難點(1)腎單位的結構(2)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五、教學手段與方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適時運用講授法、觀察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效益。六、教學過程導入:師:天氣越來越熱了,夏天已經到來,喜歡夏天嗎?(學生會有說喜歡和不喜歡,不喜歡的原因是太熱,總流汗)沒錯,流汗時臉上粘粘的不喜歡,但老師還要告訴你,你臉上粘著的汗和廁所里臭烘烘的尿液是一樣的,你信嗎?那我們這節課就來看看兩者成分,以及尿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師:展出廢物的類型(二氧化碳,多余的水,無機鹽尿素,糞便),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排出?(呼氣、出汗、排尿,排便)點出排便不屬于排泄,而叫排遺,引出排泄概念。生:課本畫出并齊讀師:尿是在哪形成和排出?生:泌尿系統師:我們已經學了很多系統,這次讓一位同學來幫老師講解一下,提示:從組成器官及其功能和主要器官來介紹生:小組討論,回答。1、泌尿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最重要的器官是:腎臟展示課件腎示意圖,并提出問題:1、腎臟的外形。2、腎臟內部有哪些結構?生:小組討論,回答。師:展示課件腎單位的結構,引導學生對照書本,同桌之間相互提問,認識腎單位結構。生:學生閱讀書本,自學師:展示老師自己制作的腎單位模型并講解展示課件尿液形成的兩個過程(動畫)?,動畫中可看出血液流經腎單位時,其中物質的變化情況,引導學生總結出尿的形成的兩個過程:1.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從課本74頁表格對比中找出腎小球濾過了那些物質)?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從課本74頁表格對比中找出腎小管重新吸收了哪些物質)比較健康人血漿、原尿、尿液中主要成分的差別。思考:健康人的尿液中是否會有葡萄糖或蛋白質、血細胞?如果有,是什么原因?生:學生討論,血液經過腎單位時,成分的變化情況。小組代表上黑板板書。小組討論代表回答。師:小結提問:人體一晝夜產生的原尿和尿液量一樣嗎?人體尿液的形成是持續不斷的,還是有間歇的?排尿呢?為什么呢?生:小組討論、代表回答。觀看視頻:尿的形成過程九、板書設計尿液的形成和排出1.泌尿系統的組成2.腎單位3.尿液的形成 血漿: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尿素 濾過作用原尿:水、葡萄糖、無機鹽、尿素 重吸收作用(水、葡萄糖、尿素) 尿液:水、無機鹽、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